古筝
主页 > 古筝 > 古筝百科 >

“秦桑”音律美 别是一家声——浅谈《秦桑曲》

荣获全国部分民族器乐“山城杯”电视大奖赛作品一等奖的《秦桑曲》,是西安音院周延甲副教授根据唐代诗人李白的五言古诗《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纬”的诗意,并取“秦桑低绿枝”之“秦桑”二字为题,以陕西地方戏曲碗碗腔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一首秦筝独奏曲。

《秦桑曲》、是陕西流派的代表曲目之一,它的问世与传播,为复兴陕西流派,振兴秦声,丰富中国与筝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秦桑曲》曲调亲切优美、委婉缠绵,曲中秦筝特殊技巧的运用,更显其地方特色浓厚,秦风音韵浓烈。结构洗炼,不拘泥于某种程式和套路,而是随着情感的渲泻,有规律的展开与发展,一气呵成,通俗耐听、雅俗共赏,颇受中外筝手青睐,似已成为当今筝手必弹曲目和音乐会常演曲目。

《秦桑曲》前有引子后有尾声,中间慢、快两段,乐曲开始以明朗的陕西花音调式,散板形式,运用密集的摇指和强有力的双手和弦,奏出较自由的引子,淡淡数笔即勾出燕地青草细嫩如丝,秦地桑树绿枝低垂,春光明媚的自然景致。面对撩逗人心的春天景物,身居秦中的妙龄女子,触景生情,萌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引子音乐,在一个下行刮奏之后,慢慢结束引出慢板。

思念和苦音慢板是重点段,先是平铺直叙,以柔美的旋律动人心弦。进而用休止符将前后十六分音符离隔开的节奏音型,加强了述说性和咏唱性,进出了思念者的内心独白。随着感情的起伏,音乐上行跳进,下行级进和高音区响奏,低音区回荡的旋法,突击了不安的心绪和悲婉绵绵深长的情丝,以韵补声,左手大指和食、中、名指连续按滑变音,更体现了秦地音韵和增强了如泣如诉的抒情色彩,三拍子的出现,表达了春的生机,思的情趣,弱奏似窃窃私语,强奏若声声呼,思情不断高涨,难以抑制,乐曲进入快板。

快慢板的连接,作者巧妙地借鉴了戏曲音乐的慢转快的闪板手法,不留斧痕,流畅自然,快板突出了乐句的重复,以加深印象,重劈指法的接连使用,显其思情急切,肝肠寸断,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苦苦思念亲人的复杂心和“人居异地,情同一心”的美好愿望,紧接着尾声在上行琶音的烘托下,右手持续奏出清脆明朗的高音,结束全曲。

(转载《 文化艺术报》第223期)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