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
主页 > 古筝 > 古筝百科 >

山东古筝名曲【高山流水】析解

  ---解译:1996年,北京乐器学会,朝阳’96中国古筝艺术节组委会编印的社会考级筝谱《古筝曲集》收录了《高山流水》,解译为:此曲以山东老八板筝曲为素材创作而成。由庄重的和弦开始,以双手交替演奏的繁响,描绘出高山耸立的巍峨气魄。接着以双手交替的加花手法,引出小溪潺潺流水之声。而又用右手劈、托、抹、挑、花指等演奏手法,配合左手的按、滑、颤音技巧,由慢而快,描绘出清风拂弄着松柏翠竹时娇微摆摆的形象,给人以清新秀丽,欢快舒畅的感觉。乐曲的后部分,因大指加花衬托中指奏出的主旋律及波浪起伏的连续切分音,造成热烈欢快的气氛。好似涓涓细流汇集而成滚滚飞瀑,直泻深谷,声响轰鸣。展现出祖国锦绣河山宏伟壮丽的磅礴气势和到处充满生机的兴旺景象。

  ---析:以上从《高山流水》乐曲的出处、成因、史实、解译等内容,为我们析解这首名曲提供了依据。即它是由山东琴书中老八板体式的大套曲里面小板套曲“琴韵”、 “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为骨架,经高自成先生加进双手引子,改第一段“琴韵”为“小溪流水”,改第三段“夜静銮铃”为“高山流水”,并采用加花手法使演奏乐曲向“流水”、“高山”方向靠近,与标题尽可能的相切贴。再加之最早期以合奏形式出现而被称之为“对流水”、“碰八板”,都为乐曲的最终定名打下了伏笔。同时也为我们从情、景、意以及根本上了解分析乐曲方面去领略到这首名曲的真正含义(工尺谱“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见文后附谱,均由高自成先生提供)。

  ---解:以上三首工尺谱的记法、格式、书写习惯上是直书的,它承袭了中国汉语的习惯书写形式。

  中国的文化艺术都有它自身独特的发展。汉字造字就以形、声、意、借等六方面加以解字,古时称之为六书。其书写方式即由右至左竖写,与世无二。音乐文字谱的记写方式,也同样从造字的哲理上有着一脉相通的因素。从曲式结构上分析,是老八板体,即每曲为六十八拍,第一、二乐句对称,第三乐句扩展四拍、全曲六十八拍(板)。三首乐曲都是六十八板,但都保持特有的旋律、节奏。这种自然的组合形式在山东大板套曲中几乎全是这种联缀形式,具备了自然、严谨、均衡的结构,更有起、承、转、合的自然旋律顺序。三乐段自然衔接加引子,改动结束乐句,构成了整体上的起、承、转、合与传统乐曲在传统的分析层次上符合于新的内容。起:乐曲双手撮出的四、五度合音,力求协和自然,双手上下刮奏出的花音似潺潺流水,流畅、清新。主要从意境上为主题打下基础。承:“小溪流水”,整个乐阶起伏不大,旋律平直稳定,左手滑、按音均在小的变化中完成,中间的反复,恰恰又承袭了传统民间乐曲的反复形式。转:“风摆翠竹”,主旋律属轻快形式,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左手滑音巧妙配合,句逗间的暂短有力的停顿,乐句间反复相映,在节奏上比第一段显快,情绪上有一种向上、,明快、诙谐感觉。合:“高山流水”。从“转”到“合”,从情绪的反映,旋律走向,结合的较为紧密,花指、大指双勾的指法运用,加上左手在中指弹音的位置上的幅度较大的滑颤,使旋律的发展显出一层层似流水击石,拍打石岩发出的声鸣。充分地发挥了筝的演奏特色,将乐曲推向高潮结束。

  从标题上看,经查寻有关资料,同样可以发现并从中得以启示的音乐原本内涵,如第一乐段“琴韵”,山东琴书中的曲牌,既是曲牌,肯定是要配了词演唱的,据高先生说:早先曾听过用这首曲配了词,唱的是《猪八戒背媳妇》,又如第三段《夜静銮铃》,最早就没有名可叫,只是艺人们从筝的弹奏方法上起名叫《勾搭》,而后又叫《銮铃》、《夜静銮铃》。这个变化,就与早先叫《勾搭》不同了,就直接反映出音乐描写的内容来。不用说,第二段《风摆翠竹》的定名也和第一、三段相同于一理。归根结底得出结论,这三段都是流传在山东民间的琴书乐曲,是民间流传着歌谣唱段,唱什么呢?大家知道,民间歌谣,唱的多以百姓悲欢离合唱情说爱。试把《高山流水》第二段“风摆翠竹”,从标题的立意上,旋律上加以分析,真真切切地可以引讲出一段故事来。旋律以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用大指托出,谐和的五声音响,清新的旋律从高音上顺序奏出,左手顺旋律走向上下颤滑,起伏并不很大的吟揉、按音,增加了几分华丽几分妩媚,情意切切赋予的诗一般的意境,使人眼前显现的远远走来的婀娜多姿,三寸金莲,如花似玉的淑女,在苇河岸边,人面桃花,绣衣在春风中吹拂,显得那样的美貌动人。这诗情画意的景致,如果从音乐上去听、去寻,那就是一种音乐旋律给人的启迪,从音乐美学观点去分析审识,我倒觉得这段乐曲在写情写景,在情与景中得美和爱的意念。

  第三段《銮铃》,而后又为《夜静銮铃》,则把听觉引向人们心中深处的另一种感觉,是一种爱心的陈述:夜半入静时,妻子久久不能入睡,惦念远在他乡的亲人,聆听着山那边隐约传回的驼铃声响,盼望着亲人早日归来的心情。这便是民间百姓期盼家庭和睦以及对生活美满幸福执着的追求,如同涓涓流水,永不停息。

  笔者以为《高山流水》时常是借描写自然景物,而实际上则是触景生情,奏出百姓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对感情的抒发,着重从情、意上附丽着标题的光彩旋律,寻找知心、知音、知己,从中体会它对人性的启示;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友情和爱,似高山流水那样源远流长,永远沁人肺腑。

  《高山流水》是五十年代创编的一首筝曲,它是继《庆丰年》之后的又一首深受筝界欢迎的作品,是山东筝乐的代表作之一,在各大流派名曲中占有重要位置。被各艺术院校编入教学大纲,新近兴起的全国各地社会古筝考级的版本里几乎都被录用。可见乐曲之深入人心,乐曲对人的启发不完全是仅限于弹弹,掌握山东乐曲特色而已,而是升华到一种崇高的境界之中弹奏它,从中体会人世间的真谛。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