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
主页 > 古筝 > 古筝百科 >

谈古吴地区筝世问题 金陵筝史

  [论文]南京古称金陵,素有“六朝金粉”之称,为历代封建王朝的繁华之地。自三国的孙吴在南京建都(229年),前后近二千年中夺目继有十朝建都于此。“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玉川”(南齐谢兆《入朝曲》)的南京不仅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而且还是蜚声中外、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名胜甚多,古迹遍布,历来人文荟萃、墨客流连、众艺纷呈、商贾云集,地对长江下游各地的经济和文化有着直接的主导影响。千百年来在这决钟灵貌秀的沃土上“苞群声以作主,冠众乐而为师”的“乐中筝”是否也飘逸着她那超凡脱俗的身影,飞溢着中华文汇的惠香呢?我们就这被人们忽略了的盲点。对古吴地区的筝况进行了调查、寻阅、搜集、深讨。在此就金陵筝原概况,从东吴起按时期予以罗列介绍,并发表自己的管窥之见。其意在于抛砖引玉。

  * * 东吴、东晋、窜朝 * *

  东吴时期,孙权首选南京(当时称建他笔者注,以下同)为都,成为金陵史上第一帝。当时的统治者以南京为经济中心,营筑于石头城以东新都城(现南京城的雏形),发展商贸、手工业,并向东南辐射,一举改变了长江中下游、珠海流域和南海诸岛广大地区农业生产落后的状况。关于古筝何时起源于南京地区,东吴对古筝在该地区的流行情况,由于缺乏文史记载予以证明。一时还无法说定。但可以断定:东吴时秦筝早已在该地区流传。其一,当时古筝在秦地已广泛流行了四、五百年时间,必然会传播至吴越地区;其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必定会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并大量吸收其它地区的文化艺术;其三,唐·李端《咏听筝》可做佐证,“呜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中的“周郎”,即为吴将周瑜(瑜,授将时年仅廿四岁,吴中简呼为周郎)。从精通音律的周瑜对古筝演奏“曲有误周郎顾”的鉴赏能力,已可见东吴时古筝流行状况之一斑了。

  东晋自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南京)即晋王位始至南胡的270多年间,南京既为京都,又是首屈一指的大城市。是江浙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在此期间,局势稳定,人口激增,在生产蓬勃发展的基础上经济日趋繁荣,文化艺术也日益昌盛。从《南史·循支列传》的“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可见当时的升平景象及文。比风貌。在此期间,还因西晋时(公元316年)司马氏王朝政权在所谓的“五胡乱”北方各族人民反抗斗争中趋于土崩瓦解,北方的达它仅贵、世族豪门,及一些庶士文人纷纷移居江南,把北方传统文比随着迁徙也带到了南方,给南方因有文地注入新的活力,以使南北文化有机的结合和交融,从而使建康(南方)成为孕育南朝文出的沃土和发展多元比艺术的基地。其情调酿造,文比转形,多层结构地把世俗文比和传统文比相融的合情合理。这些晚以言尽的奥妙,对这个时期的文比艺术的繁荣发展也起了一个相当大的作用。文化的繁荣带来了诗歌创作空前活跃,“吴声歌曲”应运而生,并广泛流行于江浙地区。“吴歌”在演唱时常用琵琶、箜篌、筝等乐器进行伴奏,也有用筝进行弹唱的形式。

  《乐府诗集·上声歌》的“初歌子夜曲,改调促鸣筝,四座暂寂静,对我歌上声”,即为一例。另外还有一种用筝和相当于铃鼓的打击乐器伴奏的“西曲”,在当年秦淮两岸官贾大族园墅和民间酒肆中非常流行,因歌者站在伴奏者身边表演,所以也称做“倚歌”。它往往有多段歌词,可组成分节歌,也可由若干首歌曲连接起来构成组曲的形式,进行歌乐伴舞。

  《幽兰》是一首著名的古琴曲,最早是楚调中的著名歌曲。梁代,柳恽曾有“清夜促校奏《幽兰》”之句,这反映了六朝时《幽兰》在古秦淮(今夫子庙地区)和青溪(现地处令南京东北城区)一带传播,并用筝来进行演奏。以至后来唐·赵惟认为《幽兰》“声带吴楚音韵”音韵特点的说法。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