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
主页 > 古筝 > 古筝百科 >

秦筝唐韵颂长安

  我创作并演奏的作品《香山射鼓》曾获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优秀奖,并获《山城杯》民族乐器大赛优秀作品奖,1997年该作品又获《中国大风杯古筝邀请赛》优秀教师奖。

  本人历来主张中国音乐艺术及教育要有中国特色,要建立和完善中国音乐的理论教育体系。中国音乐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通才与专业兼备、品德高尚的人才。音乐是时间艺术,其研究、评论、创作无不是围绕音乐音响而进行的。我认为,一个音乐理论家、批评家首先应是一个来自实践的艺术家,其以文字符号为载体的乐谱、论文、评论主张只有和最为重要的以频率音响符号为载体的音乐音响的实践、研究相结合,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理论家、教育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工夫不负有心人。多年来我为光大秦筝艺术付出了青春和汗水,我的艺术活动和成就得到国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赞誉。北京大学阴法鲁教授听了我弹唱的古代诗词后说:“这才是华夏之正声。”陕西省音乐研究所研究员李皓宇先生撰文:“曲云同志对西安古乐中的散词《柳含烟》这一曲牌的译谱,并配以晚唐毛文锡的同名词,经她演唱,真乃贴切入微、情绪、结构、韵律的完善无剔,尤如浑然一体的精品,在散解失落了千年之后,却在今日勾斗连抱,珠联璧合,即令这是一种巧合,而巧合到如此境地的客观事实本身,就意味着已往的辉煌成就中尚蕴藏着许多还未被我们发现和认识的东西,极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据此便足以使人从逻辑上把西安古乐和唐宋词调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了。”中央音乐学院曹正教授评论说:“她的表演儒雅大方,端庄洒脱,含蓄内在,朴实无华,曲入云霄,名副其实。”

  对于这些评价和赞誉,我都作为向新的艺术高峰攀登的动力,我不喜欢夸夸其谈,我愿把自己对艺术的终生追求,融入自己对教育和艺术事业的责任心和兢兢业业的工作之中。如果说一定有什么治学格言的话,我坚信:“对艺术的探索,尤如一个矿工,在不停地挖掘,挖出来的大多都是泥土和煤,但也有金子。”(作者:曲云)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