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
主页 > 古筝 > 古筝百科 >

古筝艺术的普及,更为明显的大众化

  古筝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仅仅是推动古筝艺术发展的一个方面。近现代古筝艺术市场的繁荣为古筝艺术更广的发扬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古筝艺术市场的繁荣体现在专业欣赏书籍、专门古筝曲集、各种考级曲集以及音像出版物的出版;各种古筝艺术培训机构、专门职业艺术学校的建立与招生;古筝演奏会、音乐会等演出市场的繁荣等各个方面。专门书籍、音像出版物的批量复制和生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促进了古筝教育观念的变化,也对古筝艺术的发展——趋于大众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原先的教育大多是“面授”,追求的是“口传心授”的老路,而随着现代传媒事业的发展以及科学工艺的推动,“技术复制能把原作的摹本带到原作本身无法到达的地方”,每个学习古筝演奏的学生基本都有自己的曲集与教学光盘,这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由此推动着古筝艺术教育趋于丰富多样化。总体上来说,古筝艺术能够更为广泛的推广,除了一些筝家贡献毕生精力、古筝自身的魅力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古筝艺术的与时俱进性,以及搭上现代科技这班快车。

  2、古筝音乐创作的通俗、流行化变向——热衷歌曲改编

  从近代开始,古筝艺术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乐曲队伍建设也颇有成绩。对民歌乐调的改编是古筝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方法或说是渠道。从最近几年开始,古筝乐曲方面已经有了更为广泛的发展,这表现在突破了原来传统曲目的园囿,对时下歌曲小调的改编跃然成风。对于民歌乐调的改编,是古筝音乐创作的重要渠道和手段。筝历来就是一件雅俗共赏的乐器,从远古的秦朝时代就已经用于民歌的伴奏,在后来的发展历程中也是与人民息息相关,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比如在唐代,它流行于西北边陲的敦煌,在宋元明清时代,更是盛于民间。在近代,出现了一大批根据民歌(或其中的某些素材)改编的古筝曲目,比如上个世纪70年代的《浏阳河》、《草原英雄小姐妹》,80年代的《茉莉芬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等,这些曲目已经成为古筝音乐中的经典曲目,对于古筝演奏的技巧十分讲究。

  以往的民歌改编筝曲主要体现如下:第一个就是完全采用古筝演奏法对乐曲进行演绎,乐曲曲调基本保持不变,比如《浏阳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第二种就是只采用其中的某些乐句作为创编素材,然后丰富织体或进行变奏,比如《洞庭新歌》等。当今的古筝音乐创作中,经由民歌改编的仍出现不少力作,而且这些乐曲也实实在在地发挥了某些特定演奏技法的效用,体现出创编者演奏视野之开阔与思路的广博。

  以往对于歌曲改编的主要是民歌,而当今则主要是时下的流行乐调。而且这些流行乐调的改编直接推动了古筝弹唱的发展,这满足了人们日益追求自娱自乐的心理。在笔者所考察的书店中,已经有多本在版上市的歌曲改编谱集。古筝艺术流行以及对于时下歌曲小调改编的青睐的原因是值得关注和考察的。总体来说,时下乐调的改编对古筝艺术的发扬起着重要作用。很多初学者选学古筝就是因为音像店里所出售的古筝的通俗乐曲CD,而且他们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自娱自乐。相对于追求演奏技巧的高难度的创编作品而言,此类作品(通俗曲)比如《笑傲江湖》容易上手,只要初学者会简单的简谱就可以了。笔者认为,古筝的音色是美的,容易引得众多的青睐者,这是古筝艺术能够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个是流行的歌曲乐调通俗易记,人们往往琅琅上口,那么用具有美妙音色的乐器来表现美妙的歌曲,鱼翅熊掌两者兼得,又何乐而不为呢?第三个就是出版商这一方的作为了。他们看到了这两者之间的“共谋”关系,由此,策划出版一系列有关方面的谱集书刊,而受众(读者)拿到谱集,看到自己所熟悉的歌调的乐谱,爱不释手也是自然的了。从这个方面来说,策划出版商与受众之间也有着一层共谋的关系,他们的密切合作推动了古筝艺术的发展。

  上面所提到的对于时令歌曲小调改编只是古筝艺术流行的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于流行歌曲创作的直接参与。最近几年,古筝艺术与流行的挂钩,包括对重金属乐器的加入、对流行歌曲的改编以及参与创作似乎对于其本身的传统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实不然,古筝与流行其实并不相悖,关键在于怎样组合和利用。用古筝来参与配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一般来讲,作为优秀的民族乐器,参与配器的民歌是居多的,比如陕西歌舞剧院院长冯健雪女士演唱的《绣荷包》等歌曲。而对于流行音乐的参与也成为业内颇为关注的一个方面。中国音乐学院的王勇是一名优秀的古筝演奏家,但他不是一名保守的音乐创作人,它注重摇滚乐与民族音乐的结合,1989年和崔健合作《让我在雪地里撒点野》,就尝试在摇滚乐中加入中国民乐元素,展现出他不凡的创作思路。王勇的古筝与摇滚乐队的合作,让很多人对古筝有了新的认识,拓宽了古筝的发展面。1996年一月,王勇拿出了《往生》这张专辑,来宣示他对中国新音乐的理解。由于王勇和摇滚走得太近,《往生》这张专辑往往被归类到摇滚乐,其实它不完全是。专辑中的音乐包括大量的中国音乐元素。“跨界”似乎是音乐人另类个性的展示和表征。近些年所出现的流行歌曲的一些意见开始有意识地利用民族音乐元素,包括用民族乐器来组建乐队或参与伴奏。98年的流行金曲陈星演唱的《流浪歌》,最近情歌诗人游鸿明最近出版的新专辑《诗人的眼泪》中的《诗人的眼泪》一首都加入了古筝的元素,的确令听众耳目一新。“它既不是纯粹的传统民乐,也不是所谓的新民乐,而是一股很自然很别致的流行音乐风,同时又发挥了古筝特殊的魅力,让古乐悠扬在流行中,让人们的听觉更为享受。”[3]

  另一方面,人们谈到古筝,也自然与安静祥和的气氛联系到一起。近年的民乐界也逐渐地想让民乐、让古筝加入流行,让人们更能对它喜闻乐见,有“女子十二乐坊”的新民乐多重元素组合的新颖形式,也有“华韵九芳”、“梅卿靖月”的传统古雅作派。古筝艺术越来越与流行相挂钩,重金属乐器的陪衬——强烈的打击乐与快速的行进节奏,演奏者激情洒脱的表演,都为听众提供一种与传统室内乐所不一样的感受。如果说传统的室内乐给予人一种静谧的欣赏氛围,是一种个人化的空间,那么,这种带有商业性色彩的表演则提供人们一种狂欢的空间,是个性释放、自我表达的公共性空间。这似乎又是古筝参与流行乐能受到众多听众的褒赞的重要原因了。古典音乐相对高雅、深刻,比较难懂,而流行音乐则不一样,其曲调琅琅上口,相对通俗和大众化,由此也更容易吸引听众。

  纵观中国古筝艺术发展中的通俗、流行现状,一般与青年古筝演奏家有着不解之缘。青年演奏家似乎是古筝艺术的新一代后备军,他们在深谙传统演奏的基础上,又不失大刀阔斧的改革,大胆地在古典中加入流行乐风,或者在流行中使用民族乐器,体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而事实也证明,古典与流行是可以融合的。古筝演奏家常静直接与音乐人欧阳常亮合作,制作出后现代风格的《离弦》专辑;广州歌舞团古筝演奏员蔡文峰的演奏对于当今流行乐、西方古典乐及爵士风格的借鉴性尝试,获得成功……这种对于流行风的倾斜在国内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他们对于新乐风的尝试往往得到的是听众的认可以及之后的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对于全国古筝艺术产业的发展不得不说是一种强大的内推力。

  当今,古筝通俗曲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2004年,湖南文艺出版社今年重点推出“专业名家打造流行经典系列”系列丛书,其中率先推出的为古筝弹唱系列,由著名古筝演奏家、素有古筝“当代四美”之称的吴莉编著。在出版社的策划下,2004年出版了《卧虎藏龙·流行歌曲改编的古筝弹唱曲集(一)》,2005年1月出版了《英雄·流行歌曲改编的古筝曲集(二)》。“本系列贯彻‘专家打造流行,流行体现专业’的创作理念,所编写的乐曲不但是易于理解的流行经典,同时又都具有非常专业的技术训练价值。使得在演奏本曲集中的乐曲时,不但可以在流行曲风中体验独有的轻松与惬意,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专业技术训练,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演奏技术水平”,真正体现了“专业名家打造流行经典系列”的宗旨。“这是一本传统艺术与现代音乐相融合的音乐曲集,更是一套专业演奏与流行曲风相结合的古筝教材”,曲集一改以往类似曲集所常有的曲目局限性大的问题,乐曲含概范围广泛,包括“怀旧经典”比如《小城故事》、《牵手》、《橄榄树》;“影视歌曲”如《最浪漫的事》、《当爱已成往事》、《情深深雨蒙蒙》以及“流行前线”如《一笑而过》、《至少还有你》等等。第二册延承第一册创编思维的同时,还增强了古筝演奏部分的独立性。“对于很多带有演唱的乐曲,也采用了‘双版’编配的方式,即乐曲既可以弹唱,也可以将乐曲古筝部分作为独奏曲来单独演奏。”这种弹唱音乐对于演奏者自身合奏、重奏的训练很有必要,由此受到受众的欢迎。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