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
主页 > 古筝 > 古筝百科 >

序魏军著《秦筝曲论》 罗艺峰

  (序魏军著《秦筝曲论》 罗艺峰)

  魏军老师是一位典型的三栖人物,其学识领域跨越了教学、创作、筝史研究三个方面。在数十年的创作活动中,他有许多早已经为我们所熟悉的筝乐作品,如《三秦欢歌》、《婆罗门引》、《乡音》和与张列先生合作的《秦之声》等。作为筝人,他自己的演奏为筝界所称道,其学生的表演则不仅有乃师风范,且具 新锐气质,常在重要比赛中有突出表现;他的筝史研究、创作及秦筝技法研究等,更是为音乐学界、筝界同行所瞩目,常常能道人之所未道,于秦筝学术多有创新。我们注意到,在我国民族音乐界,在筝界,许多同志既是演奏家,又是作曲家甚至理论家,这是一种优良传统,非常值得提倡,非常值得坚持。因为它能够避免空话、避免浅薄,避免脱离实际。一个筝人当然应该是演奏第一的,否则何以言筝?一个筝人也应该是能够度曲的,无此则难免少新声而多烂调;一个筝人更应该有理论学养,不然很难深刻。魏军老师是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者,也是实践者。

  古筝既古也新。所谓“古”,是说这件乐器有两千多年不平凡的历史,其间有多少史事和人物、多少故事和阅历!所谓“新”,则更是乐随时变,器依世行,其间有许多新人和新曲、新理和新美!从文化的原理上说,一件民族乐器,不古则没有传统,不新则没有生命,这不正是中国文化历久弥新的深层次原因吗?

  我们从魏军老师的这部新作品集中可以发现他的思考、他的远虑。他把对这件古来为称为“仁智之器”的民族乐器创新之思落实到了“古、今、中、外”四个字上了。其“古”,有取材自涵蕴着重要历史价值的西安鼓乐音乐素材的《婆罗门引》等一组极富特色的作品;其“今”,有得自生活体验的、反映当下中国人精神面貌的《三秦欢歌》等;其“中”,则是说他的许多作品没有不体现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气魄内涵的;其“外”却是本书最见意趣的部分,他把一些世界名曲如18世纪奥地利作曲天才莫扎特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移植为筝四重奏,把世界流行的古巴民歌《鸽子》、墨西哥民歌《晴朗的天空》、日本民歌《樱花》和脍炙人口的意大利歌曲《啊!我的太阳》等纳入创作思考,大大地开拓了筝乐的曲目范围。筝曲《五陵呤》更是把古今融于一炉,颇见作者的深厚功力和深邃的音乐意境。这类聚古为今、融洋为中的构思是值得关注、值得思考和提倡的,君不知乐史上人们津津乐道的汉代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的著名故事吗?如今这些胡曲新声何在?年代若久,入耳也深,外来音乐久而久之也就姓“中”了,许多外来音乐的引入,正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来源啊!我以为,此一作为,此一思考,是仁智之思。仁是不偏,智是不蔽,正体现了筝的精神。

  观其乐,听其声,读其文,视其行,则可知无论是古是今,是中是外,魏军老师的音乐都是中国音乐和合之美的体现。能够把许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乐声调和协畅,是和合之美;能够把法国异样的作品谱为新曲,也是和合之美;能够把中西乐器古今声调统一,更是和合之美!这岂止是一般音乐创作,恐怕还应该视为文化心态的开放、艺术美学的追求和精神创造的高远意趣,非如此认识不能深达其内涵。因此,我们在此可以听见古调独弹,可以回味乡音人情,可以欣赏真秦之声,可以品鉴当代创作,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古都西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民风淳厚,不时产生独特艺术现象,引动世人心神。长安画派、西部电影、文化陕军、长安乐派……那一样不是文化奇观、艺术盛景!而这都是陕西艺术家们的辛勤耕耘、默默劳作的成果,这其中有魏军老师的身影,有他的贡献。在他的新作品集出版之际,我写下这些文字,既是对他的敬意,也是为他祝贺。知天命之年了,人生愈见澄明,而艺术愈见醇酽,仿佛老酒,陈乡悠悠……

  特赋诗曰:

  古调独弹,传统浓郁。

  新声雅乐,风情依然。

  仁智之思,和合之美。

  秦人多情,再续心弦。

  (魏军,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所著《秦筝曲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