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
主页 > 古筝 > 古筝百科 >

解析古筝艺术先进性的基础

  作者:赵勃楠

  目前,古筝已经成为民族器乐爱好者接触民乐的首选。据统计,中国大陆地区已有习筝者百万之多。这与古筝的民族性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与古筝的先进性有关。了解古筝艺术的先进性,在推广普及古筝艺术和进一步对古筝艺术发展创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虽然古筝在普及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人们对于古筝乐器本身和古筝艺术的先进性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多数人,甚至是多数器乐演奏者仍然不了解古筝作为一件乐器所具有的先进性。古筝的先进性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证明,客观的证据就是古筝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但是在理论上,这一点仍然不够明确,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践。目前,仍然有人对古筝艺术的先进性有一定的疑问,以致于出现“不值得为古筝耗费一生”的观点。这样的观点,其根本原因是古筝理论发展的缓慢和片面,以及古筝艺术实践中缺少能够发挥古筝先进性的新技法新曲目。

  解放前,古筝多用来为民间小调或曲艺伴奏,如山东琴书、河南板头曲、陕北榆林小曲等。无论是作为曲艺的伴奏乐器还是作为民间小调的弹奏乐器,古筝的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这种情况一直影响到建国以后很长时间。后来的很多筝人文化层次较低,对古筝艺术发展的贡献也很有限。所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古筝只用右手的大、食、中三指弹奏,所流传的一些筝曲也非常简单。在当时的古筝曲中,也几乎完全没有和声对位的应用。这样,古筝艺术在遇到西方音乐体系的检验时便默然失色,以致于受到其他器乐的歧视。这种对古筝的偏见是一直存在的。持这种偏见的人认为古筝表现力不够,限制太大,是落后的乐器。进而认为古筝艺术简单落后,与西方音乐比起来相形见绌。此种结论多是从这样几个角度得出的:古筝定弦采用五声音阶,不能转调;因为多数传统的古筝曲只应用极少数的和弦,所以一些人想当然地认为它无法演奏复杂的对位和声作品;古筝技巧简单,没有发展潜力等。很明显,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这样研究音乐并不科学,就像戴着一副有色眼镜,不能准确地辩色一样。如果真的要研究音乐,就应该从各个角度,而不是只站在某一立场上来看待种种音乐现象。但遗憾的是,即使是古筝艺术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也仍然没有从理论方面来明确阐述古筝艺术的先进性。

  阐述古筝艺术的先进性,最重要的是论述古筝作为乐器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主要是体现在其音乐功能的强大。乐器是客观实体,是演奏音乐的工具,是音乐艺术的载体,它决定了音乐的形式,甚至影响到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这是物质第一性原则的具体体现。所以,要想研究古筝艺术的先进性,就必须论述古筝这种乐器的先进,证明它具有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古筝本身所具有的先进性和强大艺术表现力,是古筝艺术先进性的基础。

  音乐,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乐音。乐音包含了四个要素。音高、音色、音强、音长。实践证明,如果能尽量多地改变音的要素,对音乐的贡献就越大。相反,如果根本不能改变其要素,这样的音乐一定枯燥、单调。另外,音域越宽广的乐器,表现力也越强。只要将古筝与其他较有代表性的乐器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古筝是很复杂的一件乐器,它的艺术表现力是非常强的。

  首先,以钢琴为例,钢琴属于弦鸣乐器,靠琴键来带动琴槌,击弦发声。钢琴无论怎样弹,用力大小与否,其单音的音高是不会改变的,产生不了滑音,也产生不了振动音(即古筝等乐器可以产生的颤音、揉音)等任何与音高变化有关的形式。这就使得钢琴的音比较单调、机械,缺乏感情色彩。钢琴的击弦装置是机械的,弦槌每次击弦的位置都固定,这就使弦的振动每次都是处在同一种状态。虽然在实际情况中,击键力度的变化导致的音强弱的变化,有时候可以给人以主观上某种音色变化的感觉,但实际上这只是音强的变化,与音色本身并无关系。所以钢琴家们几乎不可能随意改变发出音的音色。钢琴家所能做到的,只通过触键的力度大小和时间长短来改变音强和音长。正如匈牙利钢琴家约瑟夫·迦特在其《钢琴演奏技巧》一书中所说:“弹奏一个音,我们所能改变的惟有它的强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3月第1版,第2页。)也许正因为如此,有人才说钢琴是“所有乐器中表现力最小的。弹出一音后,不可能再把这个音响加以修饰、修改,只能对其长度做适当的控制,但也不能无限度的延长”。(哈洛德·鲍尔,转引自辛丰年《钢琴文化300年》,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4月版第2页。)但是,钢琴上拥有丰富的和声,理论上,它可以同时奏响十个音,而且钢琴采用十二平均律,使转调非常方便。钢琴的音域也很广,有七个八度。这些都是钢琴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因素。否则,钢琴就不会有今天这么主要的地位。

  小提琴是西方音乐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拉弦乐器。小提琴可以随意地改变发出音的音高,产生滑音、振动音等。这一点比钢琴要先进很多。利用把位的不同,小提琴可以在不同的琴弦上奏出同样音高的音,多数音可以有两种以上的奏法,这就做到了同一个音的不同音色。演奏者还可通过对运弓的控制来改变所发出音的音色。这也是钢琴做不到的。音强和音长的改变是非常简单的,在运弓上加以调整即可。所以,由于可以同时改变音的所有要素,小提琴成为了一件很人性化的乐器。在和声方面,小提琴最多能同时发出四个音的和声,远少于钢琴,但这种和声应用也很少。多数情况下,小提琴只用来演奏单一旋律,即使是完成最简单的对位也不是很容易。小提琴常用音域能达四个八度,但其低音不够丰富。

  小号、单簧管等可以代表管乐器。在音高方面,演奏者可以利用气息的调整奏出滑音或振动音。在音色方面,由于乐器构造的限制,它们的音色变化相对有限。音强和音长则是非常容易改变的。在和声方面,它们都很难奏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基本上与和声无缘。其音域也相对较窄。

  再来看一看民乐的一些乐器。二胡是民乐最主要的拉弦乐器,较有代表性。相比于小提琴来说,二胡的音色变化相对单一。由于其拉弦乐器的特性,音高方面的处理较容易,可以随意地产生滑音、振动音。音强及音长的处理也很方便,掌握运弓的力度及时间即可解决。二胡理论上可同时发两个音,但极少人会采用这种手法来制造和声。所以,二胡只能算单旋律乐器。二胡在实际应用中的音域很少超过两个半八度。

  琵琶是弹拨乐器中较有代表性的。琵琶的音色可以通过拨弦的位置、角度,以及指法的不同来变换音色。琵琶也可以奏出有限的滑音和振动音,但由于存在品和本身振动的局限性,使得其很难完成高质量的大幅度滑音和完美的振动音。琵琶可以同时产生四个音,具备简单的和声功能。琵琶的常用音域不超过四个八度。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古筝,看一看它所具有的音乐能力。

  古筝属于弦鸣乐器。从单纯的物理学原理来说,它与钢琴的发声有些接近。它有较大的共鸣箱,较长的有效振动弦,这些使弦受激后所产生的音能较长的持续时间。这一点的物理特性也与钢琴类似。但钢琴多数音是由两根以上的弦振动发出的,这样,在音强增大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波的叠加和干涉[1],导致声音质量下降。再加上弦的质量、共鸣箱构造、激发方式(琴槌击弦和手指拨弦)等的不同,钢琴音的响度、延续性要优于古筝,而古筝音的音色则较为纯净、柔和,要好于钢琴。与其他乐器比较而言,古筝在本身的物理构造上确实具备一定的优势。它的结构使高质量声音的产生成为可能。

  由于有效振动弦长比较大,所以古筝在音色上变化范围较广。触弦点(即激发点)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音色。而弹奏时发力的角度不同,又可以使音色有所变化。下面就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乐器发出的音由基音和泛音组成。其中基音较为主要,它的振动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高。泛音是乐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声音的音色。小提琴、二胡、古筝、笛子,包括人声,它们都可以发出同样音高的音(例如c),但我们却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各种乐器,这就是由于泛音的存在。物理学研究表明,泛音的频率为基音频率的整数倍。实际上,一个乐音中包含有多个泛音,但对于音乐有贡献的泛音不过五六个。因为越是高阶泛音,其振动就越弱,频率就越高。人耳的能力是有限的,只能听到大概16-20k赫兹[2]之间的声波,而音强也不能低于10-12瓦/米2。所以,最初的五六个泛音是决定音色的主要环节。当然,泛音的产生条件是多样的。在共鸣体的作用下,泛音现象很复杂,不同形状的共鸣体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泛音,音色也就大相径庭。值得注意的是,共鸣体的形状和材质对音色的影响要比其体积重要。试比较小提琴与中提琴,它们音色的相似会令绝大多数人难以分辨。

  音色是由于不同的泛音所决定的。理论上,激发点越靠近端点,越能激起高阶泛音,其能量就越大。而越靠近弦的中点,则基音的比例大,泛音的比例小。在弦的中点弹奏,可以得到相当纯的乐音,泛音所占比例很小。这样的乐音在一些节奏平缓、内容优雅含蓄的乐曲中非常适用。而靠近弦端点的弹奏使乐音中包含了大量的高阶泛音,于是声音亮度增加,响度增加。一些欢快、激烈的乐曲则要求此种音色。所以,有经验的筝家可以利用触弦位置的不同来制造出符合需要的音色,使得音乐富于对比,更具有变化性和艺术特色。

  一般的二十一弦古筝,每一根弦都被筝码分为两部分。筝码右侧为一般情况下的弹奏区域,音色浑厚明亮,具备完整的五声音阶。筝码左侧部分不具备完整的音阶,只有极少数乐曲要求左侧的弹奏,大多数情况下,左侧部分是右手进行滑弦、按弦、颤弦等技巧的舞台。利用左手在筝码左侧的运动,可以很方便地改变音高,最多可以产生大三度或更高的音高变化。在古筝上,我们可以制造出几近完美的振动音,产生其他一些乐器很难达到的效果。众所周知,振动音的处理是音乐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是这种技巧使音乐变得更加优美,更加人性化,富有感染力。而古筝在振动音的处理上是相当擅长的。魏人阮禹《筝赋》中所说:“筝之奇妙,极五音之幽微。”古筝在音与音之间都有互相牵制和过渡的因素,在中国五声古音阶的基础上,由于注重以声带韵,以韵引声的声韵色彩功能,产生了很多五音之外的游离、摇动的过渡音。古筝发出的每个音都可以在原音音高的基础上,通过颤弦、滑弦、揉弦等左手技巧使音产生变化,掌握音势走向,把五音中的奇妙幽微表达出来。这是一般乐器完全无法比拟的。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