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
主页 > 古筝 > 古筝百科 >

客家筝派的形成?始于何育斋成于罗九香

  三十年代初,何育斋先生把客家筝乐带到上海,结交音乐名流,组建“逸响社”,传播授徒,为客家筝乐北传首作贡献。何育斋先生为客家汉乐、客家筝乐的继承、弘扬和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当让世人永远铭记。

  1943年,何育斋先生辞世后,其弟子罗九香先生以其超凡的音乐天赋、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尚的人格精神,几十年如一日,在中国筝坛默默耕耘,把何育斋先生开拓的广东汉乐和客家筝乐境界推向高峰,播向全国,走向世界。

  1925年以后罗九香先生师从何育斋学习客家古筝和民间音乐,前后历时多年,。他为了继承和弘扬广东汉乐与客家筝乐辗转在大埔、潮汕和广州等地,一边谋生一边从事广东汉乐、客家筝的演奏活动。在家乡大埔,广结乐友与名家交流筝艺,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他娴熟的古筝技艺和独特的韵味颇令同仁赞叹,声名鹊起;在潮汕,他又是著名民间乐社“汕头公益社”的常客;在广州,他则必到何育斋先生创办的“潮梅音乐社”与乐友和弦索,切磋汉乐提高筝艺,海纳百川,博取众长。在古筝演奏技艺上得到何育斋先生的精心面授指点,使得罗九香先生精通《中州古调》和《汉皋旧谱》的音韵和曲目内涵,其演奏技法以及音乐修养也大大提高,受益匪浅,为日后成为何育斋先生客家筝的继承人、传人和名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罗九香先生对古琴艺术情有独钟。他广交古琴界的许多名家,学习借鉴和揣摩古琴艺术,取其技法所长为筝所用。人们渐渐发现罗九香的筝艺更具独特个性,他弹奏的客家筝曲增添了几分飘逸、古朴和典雅的琴韵。同时,他还潜心钻研古琴理论且颇有心得,遂把明末古琴家徐青山的《谿山琴况》精缩为琴筝通用、行文精妙、艺术境界深邃的《琴况二十四则警句》。这是现代客家筝演奏美学的精僻论著。堪称经典,影响深远。

  1954年经戏剧大师欧阳予倩推荐,罗九香先生进入大埔民声汉剧团(广东汉剧团前身)乐队,担任三弦和古筝演奏员,从此走上了音乐的专业道路,为日后晋京演奏广东汉乐和客家筝乐,开拓视野,跨上更为宽阔的筝艺交流平台作了铺垫。

  1956年,罗九香、饶从举、饶淑枢三人作为客家音乐代表,随广东代表团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周演出。一曲《单点头﹒乱插花》破天荒第一次将客家音乐(广东汉乐)、客家筝乐向全国推介,让人们领略了广东汉乐与客家筝乐的神韵和独特风格。在艺术界专家、名流济济一堂的古筝观摩交流会上,罗九香先生古筝独奏的《出水莲》和《将军令》两首风格典雅、韵味无穷的客家筝乐名曲,艺惊四座,引来众多专家的赞叹和好评。戏剧大师欧阳予倩先生评价曰:“神功至极,匠心独具,堪称岭南一绝。”古琴家查阜西和民族音乐学家杨荫浏先生则认为:“其中奥妙,需言传身教方得要领。”

  1957年,罗九香先生随广东汉剧团晋京参加全国戏剧汇演,并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客家音乐演奏会。前后两次演出都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一殊荣令罗九香兴奋不已,感动不已,更激励他对振兴与弘扬客家音乐的坚定信念。

  汉乐名曲《单点头·乱插花》和后来录制成唱片的《昭君怨》、《玉连环》、《翠子登潭》等客家音乐和筝乐是以古筝主奏,琵琶和椰胡和奏的典型“清乐”演奏形式。其古朴大方、典雅优美的独特韵味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从前客家音乐里使用的古筝,人们习惯就叫:“筝”,演奏古筝就叫“弹筝”或“抓筝”。客家音乐和筝乐晋京演出取得极大成功之后,“客家筝”的称谓就在中国筝坛流传开了,而且人们还把“客家筝”与罗九香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从此,客家筝也在中国筝坛占有了一席之地。

  1959年,罗九香先生应邀赴天津音乐学院担任古筝专业教师,继而又于1960年调任广州音专教授广东汉乐和客家筝。从此,罗九香的客家筝**路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他成为在高等音乐学府教授广东汉乐和客家筝的第一人。他培养了一批日后成为当今筝界的栋梁英才,不少人成为知名古筝演奏家、副教授和教授,形成了一个群体。他们为客家筝的传播和推广作出了卓越贡献,使客家筝后继有人,世代传承。

  1961年,罗九香先生代表广州音专出席在西安举行的第一届古筝教材会议,全国音乐院校的古筝专家欢聚一堂交流探讨古筝教学、教材及发展问题。在专家演奏音乐会上罗九香先生精湛的筝艺受到一致好评,被公认为岭南客家筝派代表。其提供的39首客家筝曲也被定为全国音乐院校古筝专业学生的必修或选修曲目。罗九香先生是使客家筝从民间走上高等音乐学府的第一人。对此,罗九香先生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从1985年起,罗九香先生的学生们把罗九香的传谱和演奏谱整理成册陆续出版。如《客家筝曲四十首》(史兆元整理)、《中国岭南筝谱》(客家筝曲16首 陈安华整理)和《中国古筝名曲荟萃(上册)》(史兆元、何宝泉、陈安华整理 客家筝曲16首)。罗九香的传谱、演奏谱以及由中国唱片社出版的一批由罗九香演奏的客家筝乐唱片发行到海内外,使客家筝艺术得以保存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从乐谱到演奏、从教学到理论,罗九香先生给我们留下一笔珍贵的遗产,使客家筝艺成为了当代中国筝坛大家熟知的传统流派——客家筝派。

  由于对中国民族音乐有重大贡献,2001年,罗九香先生的事迹与艺术成就被辑入国际公认的具有最高学术权威的英文版《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辞典》。辞条写道:“罗九香被誉为客家筝派最重要的典型代表。作为一个古筝表演艺术家,他一生的音乐活动对客家汉乐及汉剧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罗九香先生和另外两位中国民间音乐大师华彦钧、刘天华的音乐生平和业绩载入了世界权威典籍,成为“世界级”的音乐家。说明国际音乐界对岭南客家筝派及其音乐艺术的充分肯定,也证明了罗九香先生与他的音乐崇高的国际地位和深远影响。

  2002年,为彪炳罗九香先生对广东汉乐和客家筝乐的贡献,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定他为:“客家筝一代宗师。”并得到中国音乐家协会的认可。

  至此,罗九香先生为继承、弘扬和传播广东汉乐,为创立客家筝派坎坷奋斗一生、奉献一生,终成正果。

  回顾历史,古筝在客家地区流传了几百年的漫长岁月,却长期处于分散和自流的状态。至二十世纪初起何育斋先生致力于推广广东汉乐客家筝乐,为客家筝派的形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及至五十年代客家筝进入了罗九香时代,以其出类拔萃的筝艺和卓有成效的努力实践使客家筝得到迅速发展,并在广东汉乐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成为该乐种的核心。进而在全国筝界流传且占有了一席之地,与其他筝艺流派鼎足而立。

  客家筝派与其他筝派一样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客家筝派深深扎根于拥有六百多首传统乐曲的广东汉乐古老乐种之中,而广为流传且成为古筝经典的名曲数量众多,不下数十首;

  2、涌现出一批近现代客家筝派演奏家,其中何育斋和罗九香先生就是具有国内外影响的著名代表人物;

  3、在长期的汉乐和客家筝艺实践中,何育斋和罗九香先生分别总结出《弹筝八法》和琴筝通用的演奏美学论著《琴况二十四则警句》等理论著作,影响深远;

  4、整理、编辑、出版了一批客家筝曲集和教材,配合音像出版物发行海内外,使客家筝派得以广为流传;

  5、客家筝长期在民间传承之外,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纳入了我国高等音乐学府的专业课程,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客家筝艺传人,使客家筝派得以后继有人,世代传承。

  因此,根据史料和客家筝乐的发展实际,我们可以说,客家筝艺流派始于何育斋成于罗九香。他的历程就是一部令人信服的历史篇章。

  客家筝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何育斋先生和罗九香先生,他们对客家筝派的形成,对客家筝乐的发展所作的历史贡献当永留史册,为世人敬仰。

  2007年5月

  摘自《“客家筝派”本源论萃》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