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
主页 > 古筝 > 古筝教学 >

古筝演奏音色

 影响古筝音色的演奏因素很多,我们如何利用这些演奏因素来有层次地控制音色,对各种题材不同、结构各异的筝曲进行恰当的音色“色彩布局”,首先应先了解不同的演奏方式对音色变化所起到的影响。

  一、 触弦的方式与音色

  在古筝演奏中,恰当的触弦方式是正确表现乐曲音色的关键环节。任何一首古筝作品都会表达自身独特的思想与情感,这就需要演奏者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去进行表演的二度创作来再现作品。因此在表演的二度创作中,就要根据作品的内容、情绪、风格等需要,理性地设计不同的触弦方式,以求获得不同的音色来表现作品的内涵与意境。

  (一)义甲触弦深浅变化对音色的影响

  1、基本触弦点是甲尖至胶布的三分之一处,音色柔和、饱满。
  2、触弦较深,义甲与琴弦接触的面积大,音色较为深沉、厚重。
  3、触弦较浅,义甲与琴弦接触面积小,音色轻快,颗粒性强,适用于快速轻盈的快板。

  (二)触弦角度对音色的影响

  触弦角度对古筝音色所产生的影响,使人们在听觉上产生了圆润与柔和、饱满与飘逸等感觉,在传统筝曲中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些根据古筝的特性和人的生理条件用不同的角度拨弦创造出不同的弹奏方法。如“夹弹法”就是朝琴板方向斜向压弹拨弦,使音色饱满有力度。而浙江流派的“快四点”则是指尖垂直于琴板、琴弦,利用前后运动方向的力量拨弦,使音色清脆明亮。

  从义甲触弦的角度上看,大致存在以下三种形式对音色的变化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1、垂直拨弦:音色明亮,过弦快,多用于快板或华丽片段。
  2、向斜上方拨弦:音色柔和飘逸,用于抒情的慢板。
  3、向斜下方压弦:音色饱满圆润,运用于慢板中,与向斜上方拨弦所发出的柔和飘逸的音色形成对比。

  二、 弹奏的位置与音色

  音色亦称音品,是发声体在振动时,由于声波的波形及泛音数量的结构,相对强度不同而形成的音的一种特质,它主要是由基音和陪音的比例关系来决定的。就古筝而言,整根弦的震动称为基音,分段的震动称为陪音。我们在演奏时,选择不同的激发点,不仅可以因泛音数量的不同而改变音色,而且也可以因对各泛音振幅大小的影响来改变音色。

  选择不同的激发点进行弹奏,是通过人为因素对音色进行改变的有效途径之一。

  1、单纯的音色:当我们需要单纯的音色时,可在弦的接近中间点的1/7处演奏,这样能有效地止住第六泛音,使不和谐和泛音b7消失。
  2、明亮的音色:要体现明亮的音色时,则应靠近琴弦端1/8处演奏,这样不仅可以使泛音列更加丰富,而且还可以使高于基音3个八度的泛音比较突出地进入复合音,从而产生较为明亮的音色。
  3、浑厚、圆润的音色:要表现出音色的浑厚与圆润,则应在琴弦的中心点位置弹奏,这样可使泛音振幅偏大,并多为低频泛音。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