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
主页 > 京胡 > 京胡教程 >

京胡弓法教程,谈谈京胡弓法

  前文杂谈了数十种京胡左手指法,也算为自己的京胡研习备了案,免得老年健忘。但是只研究左手,不顾及右手总有半身不遂之嫌。胡界有说法:七分右手,三分左手,又有甚者说右手占十分,没有右手,胡琴不响,颇有诡辩之嫌。总之右手比左手要紧,毋庸置疑。我在此不再细分右手多少弓法,相关文章,已经不少,只是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找有趣的几个方面戏论一下。

  1   松  放松是弓法的首要条件,好比立定跳远,先要全身放松,人就自然蹲下了,然后才可纵身一跳,否则必然像赶尸一般。我还真见过这种“赶尸弓法”其人右手食指上必有两个肉茧,加上拇指上一个,“三星堆”是其特征,琴声硬而愣,没有弹性,快弓不灵。持“赶尸弓法”不改的人,说句不好听的“是从喜三拉顶歇三”也拉不出来的。专家说左手放松要到别人一下子能把胡琴偷走,右手一碰弓子能掉。我开始练习放松时胡琴在腿上打转,右手一松,琴声不正常了。究竟度在何方。现代科学讲究数据说话。我以为左手以虎口夹持力为计量标准,以夹持力和左臂放松后的自然重力平衡为度。为了进一步减少夹持力可将在虎口上抹松香粉,增加静摩擦。为保持稳定可以用左手臂给一点向下的压力,把轻飘飘的京胡压在左腿上,这样做心里有底,全身自然就放松了。右手松度应以琴音正常为准,越是初学越是要买好胡琴,好琴易出音,也增加拉琴兴趣。质量差的琴只能增加拉琴毛病。左手指的放松更有讲究。拉京胡的精髓在左手指的“小动作”林宗缇左手7法,和我的扩展27法只是小动作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小动作目前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手指放松应以适应“小动作”为度。为了保证手指放松,左手要保持放松的手形“握蛋型”——虎口夹在千金绑线位置以增加左手下滑的阻力,左手大拇指用接触面积最大的方式勾住琴担。我拉琴高潮时手爱出汗,琴杆爱打滑。用大面积皮肤接触就可以增加摩擦力同时减少用力。有人只夹虎口一点面积,势必要加大夹持力,违背放松的原理。最标准的京胡左手请看林宗缇的手。拉琴时左手食指中指用指肚触弦,名指则稍向指尖升一点,这样能保持握蛋形,小指也不容易翘起,也克服了食指滑脱的毛病。拉西皮把位时虎口向下移,但不离开千金线,仍旧保持握蛋形,仍旧用指肚触弦,不要追求二黄西皮两种手型,使用一种手型应该更科学。西皮虎口下移就可以方便够着瑞点(高音2)这点对一般大小普通手的人很重要。谁也没有规定虎口只能一个位置,不许动。方便就是放松。左手大小每个人不一样,我发现专业琴师的手都比较大,虎口在千金线接触的位置也不应该一样,应该以二黄定弦时无明指方便准确按到内弦2音,西皮把位按到外弦高音2,这个虎口位置就是你的合适位置。

  2   弓序分配   初学者追求标弓法之琴谱,用来练习弓法分配,自然受益匪浅,花钱学胡琴,板正弓序是主要教学内容。可是同一个戏谱,弓序标注不同,也是司空见惯。我请教过专家,我问杨宝忠拉胡琴有固定弓序吗,专家告诉我,琴拉到那个份儿上,随心所欲没有固定弓序。我体会弓序安排是一个既有规律可循又无固定模式的协调手动的随机事件。初学者只有掌握其中精髓,不必拘泥于此。何谓弓序的精髓,林宗褆说的“顺”就是。弓序错误,自己会感觉别扭。

  3 京胡弓法之砍弓 京胡的弓序一般规律是每小节头音符用推弓,后面一音一弓,这样拉京胡琴很顺手,就像跟随音乐用手打拍子,这点和二胡弓法相反,这就是京胡的特色,京胡讲究音头,而推弓容易突出音头。但是如果头音符带附点,用拉弓就显得饱满,还有董音、泛音等用拉弓也比推弓出音儿好听。另外运弓末尾、伴奏间歇(气口、休止符前的一弓)后面是双音连拍、下弓遇回滑强音,下拍是软起首开唱,抑或要强调下拍音符的味道,还有下面用抖弓,都要倒用推弓做好准备,下弓不论赶在何处都用拉弓。注意有时在一拍末尾的三音符倒推弓,形成有特色的推拉推,就有人起这个弓法名称叫砍弓。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