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
主页 > 京胡 > 京胡教程 >

周志强谈荀派伴奏的风格及特点

  需要指出的是,我这里所说的“美、柔、媚”的伴奏风格和强弱对比的

  手法与荀派的演唱风格,尤其是孙毓敏的演唱风格是完全吻合的,是荀派演

  唱风格内在的和必然的要求。如果脱离演员的演唱风格,生搬硬套或闭门造

  车式的演奏,势必造成唱伴“两张皮”,南辕北辙,这一点也要特别注意。

  下面,从对《红娘》中“小姐多风采”这段二黄唱腔的剖析,不难看出,荀

  派伴奏的“美、柔、媚”与明显的强弱对比,是荀派演奏风格的必然要求,

  我们在演奏中必须遵从这个原则,并在此前提下再有所发挥,有所创新。

  首先,“小姐多风采”是一段非常典型的荀派“枣核形”音型唱腔,这

  种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的音型,能很好地表现强弱对比的旋律。例如:

  《孙毓敏唱腔伴奏曲谱集》14页倒数第2行(以下简称“伴奏曲谱集”)

  “君瑞你大雅才”中的“雅才”15页第1-2行“月移花影玉人”中的“花

  影”15页第4行“一双情侣称心怀”中的“一双情侣”等,都是这种“枣核

  形”音型。这种音型要求在演奏时,既像波浪一起一伏,波峰浪谷,又像呼

  吸一样,一浅一深,张弛有致,强弱分明。唯其如此,才能把小红娘那种柔

  媚婉转的美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

  其次,这段唱腔伴奏多次出现里外弦同音互换的手法,使乐句的演奏更

  加含蓄和柔美。其中的“2”音,由外弦空弦的“2”下滑至里弦的“2”,

  这种处理手法在这段唱腔中一共出现了8次。

  这段唱腔在伴奏上还多次使用了里弦的“2”音,而不用外弦空弦“2”

  音,在一段唱腔中竟出现十几次之多,这在其它青衣流派中实属罕见,这种

  伴奏处理也同样是为了增强唱腔的美、柔、媚风格。

  二、操琴像“静气功”气贯全身  我认为,拉琴是一种特殊的“气功”。

  像静气功一样,运气时要气贯全身,气运大臂、小臂和手腕,包括腰、腿、

  脚。其要领是:提气,注意呼吸,全神贯注,犹如书法中的起笔、顿笔和收

  笔,每一笔划都要屏气凝神,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否则,就容易出现败

  笔,京胡伴奏也如此。以《金玉奴》“花烛夜”二黄导板过门(见“伴奏曲

  谱集”60页倒数第3行)开头的长音“5一”为例,在拉奏之前,要气沉丹田,

  注意呼吸,气贯全身,这样拉奏出来的“5”音才有份量和韵味,就像演员演

  唱时运用“气息法”处理气口一样,运弓同样要有气口,而且一定要与演员气

  口一致,这样,演员才能唱得舒服,演唱与伴奏方能达到水乳交融的佳境。像

  “花烛夜”这段唱腔,仅一个导板过门,气口就有7处,如果不运用“气息法”,

  运弓是很难控制的,拉出意境来又谈何容易!

  这里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无论任何乐器(中乐-西乐-打击乐等)在演

  奏最弱音时,是气息最强的时候;在演奏最强音时,正是气息平缓、全身最

  放松的时候。还是以“花烛夜”导板过门为例说明这个道理:第一个音 5 -

  - 是一个由弱渐强、由慢渐快的音,在演奏之前深吸一口气,几乎屏住呼

  吸,再开始运弓。这时正是气贯全身、气息最强的时候;待过渡到渐强和渐

  快时,好像气息徐徐从嘴里呼出一样,随着力度越来越强,气息却变得越来

  越平缓。这时全身处于一种放松(而不是礓硬)状态。当演奏至 6 --和下

  把高音 “2-70”两处最强音的时候,见(“伴奏曲谱集”60页“花烛夜”

  导板过门)正是全身最放松、气息最平和之时。由上述几个例子可以看出,

  “气息法”在演奏时是多么重要!

  三、演奏紧跟时代不断创新  我的观点是:京胡伴奏必须要有强烈的时代

  感,要在尊重京剧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

  力。时代要求我们,演唱要有歌唱性,演奏要有音乐性。同样的乐谱,不同

  的处理手法则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下面,通过对《金玉奴》“花烛夜”

  这段二黄唱腔,来重点剖析一下它的创新,以及在伴奏上如何借鉴其他乐器

  来丰富京胡的表现力的。

  《金玉奴》是荀派名剧,唱腔优美动听,久演不衰。1983年,在继承荀

  派传统的基础上,孙毓敏博采众长,结合自身的特点,将“洞房”一折两段

  二黄原板唱腔进行了重新设计,创编了两大段板式丰富的二黄唱腔,加重了

  这场戏的份量。“花烛夜”是其中的一段。这段唱腔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悲愤激昂的旋律把金玉奴此时此刻的心情刻划得淋漓尽致。

  这段唱腔难度较大,为了更好地烘托金玉奴那种悲愤交加难以抑制的情

  绪,我根据剧情的发展设计了一个导板过门。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