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
主页 > 京胡 > 京胡教程 >

周志强谈荀派伴奏的风格及特点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周志强

  京胡,在京剧伴奏中举足轻重,它是文场中的“主脑”和“灵魂”。早

  在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的皮黄腔就被称作“胡琴腔”。由此可见,京胡,曾

  经成为一个声腔体系的代名词,与京剧血肉相连,密不可分。在京剧形成和

  发展的二百多年中,京胡伴奏将生旦净未丑各行当集于一身,与剧中各角色

  声琴合一,成为最佳搭档。

  在京剧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以“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为代表

  的各流派纷呈的繁荣景象,成为京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四大名旦”中梅

  派之端庄典雅、雍容大方,尚派之刚劲挺拔、绚丽多姿,程派之连绵跌宕、

  幽咽婉转,荀派之俏丽柔媚、委婉低回,乃各臻其妙,美不胜收。这种不同

  流派的演唱风格,必然决定了不同的京胡伴奏风格。

  我为荀派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操琴已有21个春秋了,在

  继承前辈先生艺术的基础上,对荀派的伴奏风格、方法和技巧等进行了一些

  新的尝试和探索。本文拟通过荀派代表剧目《红娘》和《金玉奴》中的两段

  二黄唱腔,剖析和透视一下荀派伴奏的主要风格和特点。

  一、荀派伴奏要突出“美、柔、媚”  荀派创始人荀慧生先生融青衣、花

  旦、花衫、刀马旦于一身,并吸收了小生、老生和老旦的演唱技法,结合自

  身条件,标新立异,创建了风格独特的荀派表演艺术。孙毓敏在继承荀派的

  基础上,不断创新。她择长而取,择善而从,融会贯通,发展了荀派艺术。

  她的表演,能够紧密结合人物性格及情感,同时,又赋予唱腔以时代特色,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为孙毓敏操琴的21年艺术生涯中,我在荀派伴奏的基础上,又吸收了

  梅、尚、张等流派的拉法,其中更多的是借鉴了张派的伴奏方法,力图达到

  “美、柔、媚”的荀派伴奏风格。

  美,要美而不艳,真实自然;柔,要柔而不腻,绵里藏针;媚,要媚而

  不谀,喜幸可人。这是我本人对荀派伴奏要达到“美、柔、媚”这一风格的

  理解。我认为,拉好荀派的前提是:乐感要强,手音要美,节奏鲜明,强弱

  对比要明显。任何艺术形式都要有对比,有对比才有艺术性,对比愈强烈,

  艺术性就愈高,其感染力就愈大。此外,整个乐队还要与演员的风格保持一

  致,这样,才可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