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鼓
主页 > 架子鼓 > 架子鼓人物 >

英国打击乐名家《伊夫林·葛莱尼 Evelyn Glennie》个人资料及照片档案

  伊夫林·葛莱尼 (Evelyn Glennie)

  从事职业:鼓/打击乐

  艺术风格:古典音乐, 现代音乐

  所在地区:英国

英国打击乐名家《伊夫林·葛莱尼 Evelyn Glennie》个人资料及照片档案

  人物介绍

  迄今为止,Evelyn Glennie(伊夫林·葛莱尼)已经出版了13张个人专辑,并与冰岛女歌手Bjork、加麦兰乐师和日本Kodo鼓手等众多音乐家合作演出。虽说还不算著作等身,但却是一位多产的音乐家。前些时候,一个德国导演拍了一部关于Evelyn和Fred Frith共同创作音乐的纪录片,这让许多人对这位失聪的音乐家更加好奇。

  Evelyn Glennie生于苏格兰,在她12岁的时候就成了聋人。但是,从那时起,她毅然决定要做一名职业鼓手。按理说,Evelyn真是一个固执的孩子了。可是她的老师却更加固执。从她的老师那里,Evelyn学会了通过感觉声波振动的方法来学习演奏,并在老师的鼓励下很快掌握了几乎所有的打击乐器。或许是因为这种不可动摇的信心与支持,Evelyn更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音乐才能和充沛的创作热情。

  我们知道,打击乐器不只是架子鼓那样的节奏乐器,还包括众多能够表现丰富旋律的不同类型的乐器组成。如果不能听见声音,只能通过振动去触摸与感觉声音,那么要表现出旋律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Evelyn Glennie却证明了这种难以置信的事绝非不可能。通常,说贝多芬是天才的人都分为两种,一种是理解了他的音乐的人;另一种人则是只听过贝9(d小调第九交响曲),而且还只是听了一个大概就自称爱上了音乐。如果说贝多芬是在变聋以后才写出了贝9,那么这种“天才”的称号至少也包含了偏见与歧视。为什么一个聋人就不能写出天才的乐章?当然,从表面上看,如果一个音乐家是聋人,就如同一个演说家是哑巴一样。耳朵不好,对于一个想以音乐为生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1999年的《Shadow Behind the Iron Sun》是我听到的第一张Evelyn Glennie的个人作品,从这里我对她那种近乎完美的表现和无限的想象力兴奋不已,同时,我也认为她的音乐完全能让那些听力正常的人感到震惊。《Shadow Behind the Iron Sun》是一张具有实验与探索精神的唱片,但是,这还只是一场更为奇幻的冒险之旅的帷幕。接下来,在开头提到的那个纪录电影里,她和Fred Frith更是将即兴发挥到了化境。在《Shadow Behind the Iron Sun》的制作过程中,Evelyn使用了大量的东西方打击乐器和许多希奇古怪的自制乐器,其中甚至还有音乐盒、儿童玩具和中国的木鱼(经我统计至少有60件乐器)。有意思的是,唱片的制作完全是出于一个“临时”的想法,Evelyn希望做一张不同于以往的唱片,于是她带着她收藏的(几乎全世界的)乐器走进录音棚,在没有任何编排的情况下,一个人用五天时间就即兴完成了所有的音轨,然后由制作人Michael Brauer对母带进行加工,加入了合成器、采样、人声、键盘和鼓机等音效之后最终完成。对于一个乐手来说,我们不难看出,Evelyn Glennie所有的完美主义者的认真和艺术家的想象力,但是,这些还不足以说明她的投入与勤奋。

  如果你认为打击乐手只是一个乐队的背景,或一个乐曲的节奏支架,那么在Evelyn Glennie的敲敲打打中,你会彻底怀疑或推翻这种说法,并轻而易举地就被她的音乐穿透。我要说的是,这种音乐不仅能进入你的身体,而且能在你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其中有27分35秒的“Land of Venden”是令人惊讶的奇思妙想,呈现出一种戏剧化的景像,而且节奏和旋律的运用就如同印象派绘画一样异彩纷呈。“Battle Cry”经过重新混音之后有了Ambient Techno和big beat的感觉,不过这或许只是牛刀小试。不同于她的其他室内乐作品,如果说前作还过于谨慎与精确,那么《Shadow Behind the Iron Sun》就是对一种体系的反动(或者说是一场想象力的暴动)。

  不可否认,媒体和大众在谈到Evelyn Glennie的时候更关心她的听力,对于她的音乐,人们多半是出于好奇。或许是因为她太希望人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她的音乐上,所以尽其所能地专注于音乐。在一个寂静的世界里,她正在经历内心不断涌出的奇妙乐思,同时也因为外部世界的喧嚣而充满了矛盾。前面说过,Evelyn只能借助感觉声音的振动来“听”音乐,因为高音与低音是由不同频率的振幅产生,为了区分这种微弱的振动,她就不得不以身体的不同部位来感受不同的声音频率——Evelyn用脸、脖劲和胸部来接收高音,低音则由腿脚来体会。身体即耳朵的延伸。可以说,她是以全身心来感受音乐的,而她的一切都与音乐息息相关。我不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如果不是因为爱,一切又怎么可能?

  Evelyn Glennie曾多次指出,人们总是关心她的耳朵而忽视了她的音乐,她反感人们总是谈论音乐以外的事。这让我想起我曾经认识的一个拉胡琴的孩子,他从小就双眼失明,虽说耳朵没什么问题,但是三番五次去报考音乐学院都被挡在门外。他的父亲急坏了,决定厚着脸皮去找那个学院的某某教授求求情,说是让孩子能有条出路,不然就只能像阿炳一样沦为“盲流”艺术家。结果,教授听了孩子的演奏,非常满意,但是考虑到孩子的“形象不佳”等问题,最终还是“爱莫能助”。在孩子和父亲极为迷茫之际,有一两位大叔大婶出来劝过他们,但是,这孩子非但没有放弃,反而被“逼”出了一颗坚决的死心。我知道,这孩子只是想让人们去听听他的音乐,但是人们却只在乎他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Evelyn和那个拉胡琴的孩子是相通的,只有他们才能相互理解与欣赏。但是,Evelyn最终让这个世界不再寂静,而那个孩子却被黑暗打垮了。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