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
主页 > 柳琴 > 柳琴百科 >

论琵琶、柳琴、中阮的共同曲目《火把节之夜》的不同音乐特点

  (三)音乐表现不同

  1、琵琶的演奏特点:

  琵琶的历史悠久,在唐朝时期发展到艺术的那一个顶峰。在长期的封建统治时期,琵琶流传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直到近现代,琵琶才有很大的发展。在音色、音域、音量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进。现在的琵琶音域比较宽阔,常用的定弦为a、e、d、A。因此它是一种音乐表现力相当强的弹拨器乐,它也可以用来模仿其他乐器以及声音效果的演奏,如马蹄声、哭泣声以及古琴声等等。

  乐曲《火把节之夜》在慢板部分,琵琶运用二弦与三弦的和弦,以及滑音、泛音等表现出傍晚时分彝家山寨的静谧。同时,琵琶用摇指弹奏三弦,使其音色与巴乌的吹奏十分相似。乐曲的第一段表现的低沉而含蓄。此外,琵琶用带音的方法,用左手去勾一弦与四弦。一弦的声音清脆明亮,四弦的声音敦实厚重。因此,用琵琶演奏这一段的效果是含蓄中不失活泼,活泼中不失稳重。这样的演奏效果为下面的欢快部分作了铺垫。主题在G调上反复后,进入欢快的第二段。

  2、柳琴的演奏特点:

  柳琴是典型的琵琶类弹拨乐器,外形及构造与琵琶相似,但比琵琶要小,通体长约65厘米,用柳木制作,四弦,形如柳叶,故又名柳叶琴。别名“柳月琴”、“土琵琶”、“金刚腿”等。演奏方法与琵琶类似,只是右手用拨子弹奏。柳琴音域没有琵琶宽广,但是声音尖锐,而琵琶有高音区也有中音和底音,柳琴当然也有但它的高,中,低音范围在琵琶音的高中音部分,因此在乐队中它属高音乐器.柳琴的音色尖亮高硬(在演奏中以弹片而不是指甲).因为音域的受限,表现力受到局限。

  柳琴在表现乐曲《火把节之夜》时在慢板引子部分运用了装饰音,使乐曲的情感基调活泼起来,给彝族的山寨蒙上了神秘而欢乐的色彩。进入主题后柳琴全部运用轮奏加挑弹,这样的音乐演奏效果就显得比较充实。在进入主题的第10小节轮奏的强度由f变为ff,使乐曲更充满激情。在灵巧的装饰音与轮奏交替的音乐表现形式,使乐曲在神秘与活泼中结束了第一段。

  3、中阮的演奏特点:

  中阮是我国古老是弹拨乐器之一,曾一度的失传。直到元代阮才广泛流传。建国后,阮的改革和演奏艺术发展很快。20世纪50年代对阮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阮具有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4个声部,而自成一族。改革后的阮都为四弦,采用金属弦,调音方便,音域扩展到三个八度以上,音量增大。半音俱全,可任意转调。在演奏技巧上,除传统指法外,还吸收了其他中、外弹拨乐器的技法,大大丰富了阮的表现力。

  《火把节之夜》在引子部分,中阮低沉的音响效果烘托出天黑之前的彝寨寂静、悠远的场景,远处的群山都被黄昏的朦胧笼罩在其中。所以中阮用一弦和二弦交替长轮,使音色更加有力度,让听众更能感受到少数民族人们生活的美好与安逸。在乐曲转入到B调时,中阮在每一句的开头一个音加入划弦,这样就把彝族的音乐特点充分的表现出来,突出了彝族人的内心世界是细腻又充满热情的,这与东北人的豪放性格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段末尾部分,音乐由f渐渐地进入mp,为第二段的重起作好了铺垫。

  二、乐曲的第二段欢快明朗,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从轻快诙谐到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

  (一)调式、速度不同:

  1、琵琶的调式与速度:琵琶曲《火把节之夜》中的转调非常频繁,同样的定弦唱名也就不同,这些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乐曲的开始是D调,定弦是E、A、D、G,主要是老、缠两弦定弦不同了,均定低了小三度。由于旋律是羽调的小调式,也就是结音落在6、3音上,正好利用了老、缠的空弦音。接着转入G调,老、缠空弦变为3、7音,故缠空弦不用,主要用中、老空弦的6、3两音。

  第47小节进入小快板,琵琶演奏的速度是每分钟的速度在132—112之间。以表现热烈的节日气氛。

  2、柳琴的调式与速度:乐曲进入第二段时,柳琴承袭了第一段的B调,定弦为A、E、A、E。子弦是老弦的高八度音;中弦是缠弦的高八度音,它们之间是五度与四度的关系。由于柳琴是一件极其灵巧的乐器,并且以弹奏速度快,声音尖亮等特点所著名。在速度上,柳琴占了相当大的优势,它是以每分钟155—134之间的快板进行演奏,这样的快速演奏更符合乐曲欢快热情地节日意境了。

  3、中阮的调式与速度:中阮在演奏这一段时调式与柳琴基本一致的。也是利用了子、中、老、缠四根弦的五度与四度的近关系调来演奏。在速度方面,中阮追求的乐曲意境主要是“沉”“稳”,因此演奏时速度比琵琶演奏的速度还要慢些,每分钟保持在130—110之间。这样也为后在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情感的递进做了铺垫。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