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曲
主页 > 名家名曲 > 外国名家名曲 >

西方音乐名家名作赏析之:舒伯特


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

在艺术歌曲中,钢琴的前奏,好像是死神阴沉的脚步渐渐逼近少女,低音区的阴沉和弦,刻画出死神的形象。面对死神步步逼近的威胁,少女发出了惊叫:伴奏弹出急促的节奏,体现了少女内心的惊慌、恐惧。在她唱到“我还年轻”的时候,旋律中出现两个小二度的进行,表现了少女对死的厌恶、对生的祈求。可是,她的抗拒是微弱的。冷酷的死神接着以丧钟般同音反复的音调,唱出了诱惑她长眠的歌声,特别是最后趋向低八度结束的主音,更充分体现出死神的残忍、阴险。无辜的少女不得不向死神屈服。这是一篇对死的抗议书,也反映出在舒伯特所处的时代,软弱的市民阶层尽管力图抗拒,也无法摆脱那强大的封建黑暗势力。因此,这也是一出特定时代的悲剧,仿佛是舒伯特本人一曲自传式的悲歌。

这首四重奏(D小调,D810)因第二乐章主题旋律与舒伯特1817年创作的歌曲《死神与少女》类似而具标题。作于1824-1826年,1826年2月1日在维也纳约瑟夫·巴尔特家中首演。共4个乐章:

#p#分页标题#e#

第一乐章

快板,D小调,奏鸣曲式。先是第一主题群的呈示,第一主题群有AB两个主题,两个主题中都有A的主导动机。然后第二主题群呈示,第二主题形成高潮,小结尾以第二主题断续表现而成。发展部以第二主题及A动机组成,第二主题以卡农方式展开处理。再现部以第二主题中的前半部旋律开始,第一主题二度再现,第二主题转为D大调,然后以第一主题群的两个主题构成尾奏。



第二乐章

流畅的行板,G小调,由歌曲《死神与少女》的主题、6段变奏及尾奏组成。第一变奏中,第一小提琴用跳跃的分解和弦做衬托,第二小提琴担任主旋律的演奏。第二至第六变奏,旋律自由洒脱,节奏有较大对比。尾奏主题由各乐器分开演奏,孕育出梦幻情趣。



第三乐章

谐谑曲,很快的快板,D小调。谐谑曲主部突出了切分音效果,中段则保持一种美妙的流畅。



第四乐章

急板,D小调,回旋曲式,其主题类似于贝多芬的《克莱采尔奏鸣曲》。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