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主页 > 新闻资讯 > 演出资讯 >

“海上风韵”江苏行留下启示

  9月底,“海上风韵”刮到南京。25日—30日,上海市越剧院、京剧院、沪剧院、昆剧团在南京一连演出四场——《越剧折子戏专场》、京剧音乐剧场《月光下的行走》、沪剧《雷雨》及昆曲《长生殿》,海派文化的精品大餐,让南京戏迷享受了一个个迷人之夜。

  这次“海上风韵”也给当下演出市场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在中宣部要求政府退出节庆演出的大背景下,受政府扶持的高雅精品艺术,正在逐步赢得自身发展的一片新天地,成为演出市场的重要一极。反过来,这类艺术性、公益性相结合的高雅艺术,对于遏制奢侈豪华演出,又起到了抑制作用。这次苏沪两地互演精品文化剧目,正是政府致力于公益演出、改善演艺生态的成功样本。

  江苏观众零距离感受“海派文化”

  这次来宁演出的上海团队,囊括了京、昆、沪、越、淮五大剧种,集合了沪上名家名角,蔡正仁、茅善玉、单仰萍等多位“梅花奖”、“文华奖”得主堪称全明星阵容出场。

  上海沪剧院此番赴江苏演出的《雷雨》,由梅花奖“二度梅”得主茅善玉领衔主演,茅善玉在全国各地尤其长三角地区,拥有极高人气,一出场就获得观众的热烈掌声。昆曲《长生殿》,请出了上昆“大熊猫级”的大师蔡正仁。上海越剧院院长李莉告诉记者,这次来宁演出的越剧折子戏,拿出了该团堪称“院宝”级的演出阵容,三位梅花奖得主、十位一级演员撑起一台戏,能不出彩吗?

  这次“海上风韵”的剧目也让人耳目一新,既有巧夺心思的创意创新,又有对经典传承的原汁原味。在南京资深越剧迷周霞看来,上越的折子戏专场很符合她对传统戏剧舞台的想象:简单朴素的布景,剥离了炫目的高科技声光电,再也不是“戏不够,景来凑”,而是纯粹回归到演员的唱腔与功底。这场原汁原味的传统折子戏,让她过足了戏瘾。况且这么精彩的演出,票价只要50元,还省去了去上海追戏时来回的高铁票,真是太值了!

  “一个地区的不同剧种来江苏密集地演出,在我省的演出史上极为少见。”南京本地演出主办方、长三角舞美艺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海上风韵”来宁受热捧并不奇怪,把一个地区的精品文化集体打包推出,戏好,角儿好,口碑好,这次演出充分展现了“海派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色。现场一位年轻观众刘女士告诉记者,平时自己并不怎么爱看戏,对沪剧这个剧种也很陌生,但沪剧《雷雨》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却把她看感动了,演员演得好,唱腔听起来也特别有味道。

  为这场文化盛宴牵线搭桥的,正是苏沪两地的宣传部门。我省近年来加大对优秀剧目的保护与宣传力度,这次“海上风韵”,也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苏沪交流展拉开了序幕,这场由两地共同举办的互动演出将历时3年,大批获国家级盛誉的剧目将与江苏、上海两地的普通观众见面,很快,上海观众将可以零距离体验江苏的昆曲、滑稽戏、锡剧了。

  上海邻居让江苏同行学到了什么

  “海上风韵”不仅对观众来说喜闻乐见,对演出界人士来讲,也很受欢迎。既为两地同行增进业务交流提供了平台,也能推动两地文化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相激励。

  回归传统与戮力创新这两大特色旋律,交织在“海上风韵”演出中,打上了鲜明的海派文化烙印。由上海京剧院创排的京剧音乐剧《月光下的行走》,带来了传统京剧与现代装置跨时空的对话。京剧音乐剧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走进剧场,观众欣喜地发现,这个舞台完全与传统的不一样。舞台上高高悬着朱红的桌子、椅子,由青年演员鲁肃饰演的一位现代都市行者,与古人一次次邂逅,李军、王珮瑜等实力派中青年演员,以传统京剧声腔演唱了《静夜思》、《水调歌头》、《雨巷》等近二十首经典诗词,同时还将书法表演搬上了舞台。一场京剧表演,融会了京剧、诗词、书法等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让人眼前一亮。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