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京津冀推进演艺交流与合作

  “资金6月底就到位了,三地文化厅(局)也通了气,目前正在协调剧目,遇到不懂的,我们就给北京那边打电话请教。”今年下半年以来,从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手中接过2014年京津冀河北梆子优秀剧目巡演的接力棒后,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副院长李平芳就忙得不可开交。11月,三地10个河北梆子院团将带着11台剧目唱响燕赵大地。

  今年4月,借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东风,由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省文化厅及河北省石家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的京津冀河北梆子优秀剧目巡演(北京站)一炮打响,在三地文化领域引起不小的轰动。由此,院团也开始谋划开拓京津冀市场,希望通过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实现三地演艺文化的深度合作。

  协同发展要有内容支撑

  “市场最好的是北京,同样的戏,在北京的票房能达到十几万元,但在天津4万元就够多了。”对天津北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海来说,北京市场具有无法抵挡的诱惑力。天津创排的剧目进京演出已成常态,今年天津儿童艺术剧院还参加了北京市“圆梦中国·春苗行动”优秀少儿题材舞台剧目展演。“三地合作交流有很大好处,北京作为文化中心,几十年里一直是我们的主战场之一,而河北是诸多地方戏曲的发源地,底蕴深厚,有了三地协同发展的方向,对各院团实现文化交流很有指导意义。”钟海说。

  三地梆子院团初次联手唱大戏,除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还与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固安大剧院达成协议,在剧院每年60场演出中,拿出24场作为梆子剧团专场,一年中固定每月给当地百姓演两出大戏。“连环拳打出来了,我们大家轮流坐庄,把剧种传承下去,只有从事这个剧种的人来做,才能引起外围的关注。”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王洪玲说。

  而早在2011年,北方昆曲剧院就在首任院长韩世昌的老家河北省高阳县河西村挂了块响亮的牌子——北方昆曲培训基地。剧院每年送戏进高阳,请艺术家义务给当地小学生上课,手把手传授昆曲艺术。“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只是行政说法,得有内容支撑,昆曲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我们也希望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曹颖透露,剧院打算在明年初开展三地巡演,同时把昆曲戏迷和戏曲研究专家请到北京,探讨昆曲在京津冀的推广路径。

  惠农补贴,百姓如何得到更多实惠

  “世界杂技看中国,中国杂技看河北,但现在,河北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因为我们花六七年培养出来的拔尖人才都跑到了外地,演出市场一度萎缩。”提起三地合作各自的优势,河北省杂技团党总支书记张进军感到很痛心。他透露,《转动地圈》曾是河北省杂技团原创保留节目,但因某杂技团挖走了这个节目过半数的演员,这个节目立马成为对方的品牌。“个中原因是一名杂技演员在河北每月只能挣2000元,而在北京,他们的收入是8000元。”张进军说。

  对此,李平芳深有同感:“我们都羡慕死北京和天津了,他们的钱花不了,我们不够花。如果两地院团到河北商演,政府不会给任何补贴;如果是惠民演出,在河北,普通演员的演出费就50块钱,而在北京和天津,普通演员能拿到两三百块。如果三地无法打破地域限制,那河北在市场上将始终处于劣势。”

  8月28日,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省文化厅在天津签署了《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协议》指出,三地应在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统一开放原则下,推动文化发展实现同城化谋划、联动式合作、协同化发展。三地共同出台艺术院团演出补贴政策,鼓励各类所有制艺术院团在三地惠民演出。

  对此,钟海认为,目前,三地的惠民补贴政策多是把财政资金直接补贴给院团,而老百姓很难感受到实惠,而过度的低票价也不利于市场秩序的建立,补贴政策要在保持市场活力的前提下进行科学规划,实现院团的良性运转。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