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音乐艺术院校论坛探索音乐教育发展新模式

在发言中,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刘辉以沈阳音乐学院为例,分享了其在教学方案改革方面的经验。刘院长认为,优化教学方案必须遵循四个的基本原则。第一、优化必修课程,根据培养目标的需求为提高和扩展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增设实用的课程。第二、根据课程开设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变化对教学内容重复、开设意义不大的课程进行删减与合并。第三、加强各门类课程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使之相互弥补,相互支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性质。第四、通过压缩必修课的学时,增加学生自学和创新的时间和能力。加大选修课的比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第五、注重选修课的安排,尤其是专业选修课课程的建设,使必修课程选修化,选修课程平台化,平台课程精细化,加大网络课程建设力度。


野本正平:音乐教育需面向世界

    日本东京音乐大学校长野本正平教授认为,音乐教育是一个国际性问题,各国在音乐方面要加强合作,才能保证音乐的与时俱进。另外,音乐要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就要敞开怀抱,接受传统音乐的熏陶。在音乐人才的培养上,要重视培养演奏家、音乐教育从业者以及音乐相关产业的人才,根据不同人才的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课程。


陈永华:区域发展是“区域硬件发展”和“区域软件发展”的统一

    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永华,在谈到高等音乐院校如何融入区域发展时说,区域发展是“区域硬件发展”和“区域软件发展”的统一。“硬件”是指音乐厅、歌剧院、演奏厅、舞台剧场、 博物馆等基础设施,“软件”是指音乐文化、音乐氛围、以及所在区域的大众音乐素养等因素。将两者有机融合,并突出地域色彩,是当前音乐教育应当重视并付诸实践的问题。“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是音乐教育者所希望达到的境界。


唐永葆:在教育的过程,把“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优化培养”作为最高原则

    星海音乐学院院长唐永葆认为,要使专业音乐教育的办学品质、人才质量不断优化和走向更加成熟并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就必须以超前的眼光来把握当下的办学行为。在遵循音乐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同时,要深度研究文化艺术市场发展进程的新情况。对现有各专业进行提升,从中挖掘出新的扩展可能,设计出合理、有效的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涵,并最大限度以社会紧密对接,形成开放式的培养过程。使各类音乐人才培养结果呈现出活性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质量特征,以学生在毕业后是否能持续性的自我超越和再生发展来检验我们星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面对未来,我们要充分利用星海音乐学院置身于大学城教育生态环境里的有利条件,在多学科的融合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彼此渗透,深化内涵,扩展外延,从中培育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在教育的过程,把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优化培养视为最高原则,以开放的思维、在向着更高的追求中,努力实现我们的梦想。


唐悦奇:拓宽办学视野 培养优秀艺术人才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