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主页 > 新闻资讯 > 演出资讯 >

国家大剧院:中俄青年联合交响乐团音乐会

  作为极具时代精神的音乐使者,他们通过周末音乐会、艺术沙龙,和在学校、社区、医院、博物馆等开设的室内乐活动,将无数观众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更作为国家的文化使者将当代中国的艺术活力传播到海外。2012至2013年,他们先后与艾森巴赫参加了德国石荷州、基辛根等音乐节,与陈佐湟在柏林、纽伦堡和悉尼上演音乐会,并与吕嘉赴新加坡、首尔、台北和澳门举行首次亚洲巡演。2014年,他们在吕嘉率领下首度巡演北美七大城市,这既是乐团发展史上崭新的里程碑事件,也堪称中国乐团在国际乐界的新突破,更以其“欢欣愉悦的自信和朝气蓬勃的力量”被评论家们赞誉为“一支光彩四射和一流水准的乐团”。

  在以“宁静致远”为主题的2015/16乐季中,乐团的演出计划中包括《安德烈·谢尼埃》、《西蒙·波卡涅拉》、《玫瑰骑士》等十五部歌剧制作,并将在吕嘉及捷杰耶夫、莱夫·赛格斯坦、法比奥·路易斯、克里斯蒂安·雅尔维、汤沐海、吕绍嘉、张弦、洪毅全、张国勇的带领下,与戈蒂埃·卡普松、嘉博·博德斯基、卡蒂雅·布尼亚季什维莉、郎朗、杨天娲等独奏家合作,为观众带来精彩的音乐会。同时,王健将作为国家大剧院2015/16年驻院艺术家,与乐团展开从音乐会到教育项目的广泛合作。

  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乐团首任首席指挥。2012年,陈佐湟荣膺桂冠指挥,吕嘉出任首席指挥,袁丁担任助理指挥。吕嘉在交响作品和歌剧领域均造诣深厚,曾任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音乐艺术总监、西班牙特内里费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同时也是中国澳门乐团现任艺术总监。

  曲目

  钢琴协奏曲《黄河》              冼星海 曲 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等 改编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第二乐章:《黄河颂》

  第三乐章:《黄河愤》

  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钢琴:孙颖迪

  ——中场休息——

  B小调第六交响曲,作品第74号(“悲怆”)    柴科夫斯基 曲

  第一乐章:柔板——不太快的快板

  第二乐章:优美的快板

  第三乐章:十分活泼的快板

  第四乐章:终曲:悲伤的柔板

  曲目介绍

  钢琴协奏曲《黄河》

  《黄河》钢琴协奏曲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1969年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六人改编为协奏曲;这部钢琴协奏曲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又融入了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传统音乐元素,不仅在当时的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还因为其史诗的结构、华丽的技巧、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成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为著名的一首中国协奏曲。

  B小调第六交响曲,作品第74号 (“悲怆”)

  柴科夫斯基在1893年2月到8月间创作这部作品,并指挥了同年10月28日在圣彼得堡的首演。作曲家于首演9天后去世,充满绝望与恐怖气氛的第六交响曲成为了他的“天鹅之歌”。这是作曲家六部交响曲中最杰出的一部,也是世界交响曲中的一部不朽之作。首乐章由多种不同的速度交替出现,绝望、激烈与留恋等极端情绪的乐段互相衔接,变化起伏极大,象征了人生的坎坷。第二乐章五拍子民间舞曲与第三乐章快速的谐谑曲分别象征着生命中的美好与忙碌。作曲家罕见地用“忧伤的柔板”作为终曲,悲剧性的主题以强烈的姿态出现,并随着音乐的发展逐渐减弱,仿佛人生走向了灯枯油尽的末端。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