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她教学成绩斐然,所教学生屡获国内、国际大奖。其中有,2002年“文华杯”全国琵琶比赛铜奖;2003年“上海之春”琵琶齐重奏组银奖;2004年“天华杯”全国琵琶比赛青年组第一名和特别演奏奖;2009年国际第一届中国器乐赛少年组银奖;2011年第一届“敦煌杯”少年组铜奖、优秀奖;2012年第一届辽源国际器乐大赛儿童组金奖;2013年中日韩国际琵琶比赛少儿组金奖;2015年第二届辽源国际器乐大赛少年组铜奖;2015年“音中杯”上海市首届琵琶传统曲目演奏大赛少年组银奖;2015年“青乐杯”第二届香港国际青少年琵琶大赛少年组银奖等30多个奖项。由其教授过的学生,如汤晓风,谢煜丹,刘晓岑,郑梦婷,吴爽,顾圣婴等人多次在全国音乐金钟奖、台北器乐大赛、文华杯器乐大赛中崭露头角,已成为新一代青少年演奏者中的佼佼者。
其本人先后荣获唐氏奖教金、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奖、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基金奖一等奖及“上海之春”银奖,多次获得全国琵琶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并且多次担任全国琵琶大赛评委,如楚汉杯、敦煌杯、金芦笙杯等。
主题题目:《琵琶传统音乐流派之一-----崇明派·瀛洲古调的传承与发展》
俞冰
俞冰,上海民族乐团青年琵琶演奏家,月之源乐团创始人及艺术总监,于1998年进入上海民族乐团,担任琵琶声部首席。2001年于“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新人新作音乐会,领奏琵琶协奏曲《岳飞》,获得最高奖优秀表演奖;2003年荣获“天华杯”全国青年琵琶比赛二等奖; 2004年被选拔为中日合作“TOGI+BAO”组合核心成员,并于2004-2010年,赴日本进行数百场巡演,于2005年荣获日本年度金唱片奖,并于国内举办多场时尚音乐会,获得中日观众的热烈欢迎,2007年,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于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的“汪明荃我系我演唱会”;2008年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成功举办“俞冰——琵琶情”独奏音乐会。2009年8月,荣获第二届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组合类铜奖。2010年9月应上海交响乐团邀请为琵琶演出嘉宾,合作出演叶小纲先生歌剧作品《咏别》。2011年5月,受邀参加香港商会成立150周年庆典演出。
俞冰以独奏或协奏演员身份参与的国内外重要演出不计其数,曾受邀参加;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布拉格之春”音乐节;“上海世博会申办工作领导小组”法国巡演;“中法文化年”系列演出;日本爱知县世博会;拉美音乐节巡演。风靡国际,遍布──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瑞士、比利时、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澳洲、纽西兰、墨西哥、哈萨克、柬埔寨、泰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缔造了「琵琶王子」之雅号。他的才华洋溢着近代青年音乐家的超水平之创举,其创意风格及卓然清雅的悠然意境,使人闻之心旷神怡,陶然化外于心定神清观自在。
讲座主题:民乐心弹--谈新民乐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琵琶齐奏组合由著名已故琵琶教育家殷荣珠教授创立于1960年。最初成员有王福妹、陈静超、殷华立、顾蕙曼四位当年附中学生组成。在1960-1965年间,先后为周恩来、刘少奇、陈毅、陆定一等国家领导人演出,曲目有《游击队之歌》(四重奏,贺绿汀委约创作)、《四小天鹅》(四重奏),以及周总理指定的弹唱曲《歌颂雷锋》、《英雄王杰》等,从曲目安排到演出经历都具有辉煌而深刻的时代意义,当时此组合也是上海音乐学院的经典演出项目之一。
由于文革原因,1966年齐奏组合暂停,直至1990年重新恢复,由殷荣珠教授传授,王臻老师排练,并于1995年再次亮相于上音附中小音乐厅的四人琵琶专业独奏音乐会中,由杨敏、董凌凡、高慧、屠铭莹组成,曲目沿袭了其中的重奏部分。之后的10年间,先后推出了《采蘑菇的小姑娘》(二声部,王臻改编)、《霸王卸甲——汪煜庭传谱》(多声部,王臻改编)、《绣荷包》(沪剧曲调,顾冠仁改编,二胡与琵琶齐奏)等新曲目。其中《霸王卸甲》荣获2002年度“上海之春”银奖(重奏类曲目一等奖);《绣荷包》参加2005年上海电视台春节直播晚会,有幸与著名已故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同台演出。当年组合成员中有汤晓风、潘瀛涛、沈岑麟、谢煜丹、朱天津等,由于客观原因组合于2005年再次暂停。
2014年琵琶齐奏组合第三次组建,仍由王臻老师担任排练工作,成员由王臻、彭璐莹、王慕禹、李响、丛雅琳、郭笑雨、鲍其隆等组成。目前主要曲目有《外国民间曲目联奏I》(委约四重奏与打击乐作品,作者:陈琛雅子),《中国民间乐曲联奏I》(委约四重奏与打击乐作品,作者:林笛),新编《霸王卸甲》——又名平湖派·郁轮袍(多声部与打击乐作品,作者:王臻、杨振东)。其中《中国民间乐曲联奏I》和新编《霸王卸甲》将于2015年10月31日首演于上海东方艺术剧院,被列为市教委宣传示范演出项目;《外国民间曲目联奏I》将于2015年11月7日首演于上音附中小音乐厅,也被列为市教委宣传示范讲座项目。
随着时代的变迁、曲目的创新、成员的更换,上音附中琵琶齐奏组合在不断地注入各种不同的音乐元素,着力于表现各个时期琵琶音乐不同的风格、主题、技术与形式,希望有更多的作品和演出来介绍这个组合,使之既有传承又有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