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沁鑫导演
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副主任、杭州文广集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导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她是中国舞台剧中一面始终坚持文化品质和人文情怀的不倒旗帜。她的作品包含着对中国传统题材、世界名著的全新探索以及现当代社会话题的敏感捕捉。她用当代艺术观念和东方美学的融合来呈现舞台,强调肢体表达和诗化语言相互融合的表演、复杂的时空结构、强烈的视觉冲击。她的作品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对国际戏剧领域亦有深远影响。
2014年3月27日“世界戏剧日”前后,她导演及编剧的两部话剧《青蛇》和《风华绝代》在美国同时上演。其中由第41届香港艺术节与第15届上海国际艺术节联合委约、中国国家话剧院联合苏格兰国家剧院出品的《青蛇》,应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之邀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剧目参加“世界舞台:2014国际戏剧节”。《青蛇》是2013大中华地区演出市场最为轰动的一部作品,也曾应邀亮相2014年英国爱丁堡艺术节,被评为“神秘剧”之首。而由田沁鑫导演的话剧《风华绝代》巡演美国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和休斯顿四城市。在韩国,她还应邀排演了三部话剧。
代表作品:话剧《生死场》《狂飙》《赵氏孤儿》《红玫瑰与白玫瑰》《明朝那些事儿》《四世同堂》《青蛇》《北京法源寺》等;昆曲《一六九九·桃花扇》;音乐剧《电影之歌(2010版)》等。
作品及个人奖项: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获得者、中国艺术节演出金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壹戏剧大赏年度大戏及年度最佳导演奖、文化部文华大奖、导演奖、编剧奖、金狮导演奖、曹禺文学奖编剧奖、中国话剧一百周年纪念文化部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人物等。出版作品包括:戏剧合集《田沁鑫戏剧作品集(话剧篇)》(DVD);图书《我做戏,因为我悲伤》《田沁鑫的戏剧场》《田沁鑫的戏剧本》《田沁鑫的排练场之四世同堂》。
杨笑阳导演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副团长、国家一级编导,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
个人奖项: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获得者、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舞蹈“荷花奖”、文化部“文华导演奖”、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奖”、多个中国文华剧目大奖。
代表作品:民族舞剧《铁道游击队》、回族历史舞剧《月上贺兰》、民族舞剧《吕梁英雄传》、群舞《穿越》《看齐,看齐》;在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届担任全军老干部晚会总导演;在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复兴之路”、“胜利与和平”、“军队”等晚会中任执行导演、编导。
马岩松舞美设计
被誉为国际新一代建筑师中最重要的声音和代表,是首位在海外赢得重要标志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他致力于探寻建筑的未来之路,倡导把城市的密度、功能和山水意境结合起来,通过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以人的精神为核心的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从2002年设计浮游之岛开始,马岩松以“梦露大厦”、哈尔滨大剧院、胡同泡泡32号、鄂尔多斯博物馆、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等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实践着这一未来人居理想的宣言。
《快公司》先后评选他为“2009年全球建筑界最具创造力10人”以及“2014年全球商界最具创造力100人”。2010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授予他国际名誉会员。 2014年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2014世界青年领袖”。马岩松曾就读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后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并获硕士学位。目前他是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客座教授。
宋立服装设计
曾担任国家大剧院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新编历史京剧《正考父》的服装设计。
现任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舞美队服装设计。
主要作品:国家大型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服装总设计、闭幕式;上海特奥会开幕式。舞蹈《千手观音》《士兵与枪》《扎西德勒》《穿越》《战马嘶鸣》《牡丹颂》《海燕》;剧目《国魂》《军魂》《士兵日记》及第二十届《双拥晚会》;杂技《俏花旦》《协奏-黑白狂想》《肩上芭蕾》《顶碗》、中国杂技团《一品一三绝》;舞剧《千手观音》《一把酸枣》《野斑马》《花木兰》《天边红云》《红楼梦》《红河谷》《西施》《茉莉花》《霸王别姬》《舞台姐妹》;芭蕾舞剧《二泉映月》《八女投江》;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国家大剧院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
胡耀辉 灯光设计
曾担任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运河谣》《日出》、话剧《样式雷》的灯光设计。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舞台美术家学会灯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演艺技术设备学会会员。他的设计风格情感细腻、内敛大气。
所获奖项:2004年至2007年年度话剧“金狮舞台美术奖”;六次文化部“文华舞台灯光设计奖”;多次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奖。代表作品:话剧《雷雨》《原野》《秦王政》等;歌剧《图兰朵》《运河谣》《日出》等;戏曲《歌王》《关汉卿》等;音乐剧《文成公主》《天龙八部》等;儿童剧《红领巾》《想飞的孩子》;眉户剧《迟开的玫瑰》;桂剧《大儒还乡》;京剧《藏羚羊》;湘剧《李贞还乡》等;大型实景剧《草庐诸葛亮》《天下情山》;电视情景剧《我爱我家》等数百部作品。著有《舞台美术视觉形态与再造》《舞台美术视错觉行为》《戏曲舞台灯光的照明与造型》等多篇学术论文。
胡天骥多媒体设计
曾在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担任多媒体设计。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后赴法深造,毕业于法国lissa动画学院,主修影视动画。2007年回国后创立正月影像studio,从事CG影视后期特效舞台多媒体互动影像工作。
主要作品:李玉刚歌舞诗剧《四美图》;大型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大汉苏武》《运之河》《伤逝》《红河谷》;大型音乐剧《茉莉花》《锦绣过云楼》《或许明天属于我》、大型儿童音乐剧《北京传说》;大型舞剧《水月洛神》《王羲之》《一起跳舞吧》《二十四节气》及其欧洲复排巡演;话剧《培尔金特》《秋瑾》《镜中人》;大型杂技剧《聊斋》;木偶剧《飞吧,丹顶鹤》。
陈敏正造型设计
国家一级美术师,从事影视剧人物造型工作40余年,现任山东影视集团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化妆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瀚正造型创始人、艺术总监。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首席造型设计。
电影作品:《三枪拍案惊奇》《辛亥革命》《雪花与密扇》《西藏天空》《大明宫》《绝唱》《熊出没》《星火》《三岔口》。电视剧:《武媚娘传奇》《甄嬛传》《芈月传》《武神赵子龙》《闯关东》《大秧歌》《隋唐演义》《西游记》85版山东台《水浒》(新版)《水浒》等千余部集。歌剧:张艺谋鸟巢版《图兰朵》。话剧:《风刮卜奎》《白门柳》《布衣孔子》等。近期有电影《莲花王子哪吒》《三国》,电视剧《女儿红》《苏茉儿传奇》等在制作中。
奖项:中国电影电视剧协会1998届、2000届、2004届、2008届、2010届、2012届化妆金像奖;中国电影电视剧协会2002年当代优秀化妆师;金鹰奖最佳美术奖;第五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化妆单项奖);中国电视20年最佳造型师;2008北京奥运会特别贡献奖。另外,他还担任了第九届CCTV模特电视大赛、中美协全国化妆发型大赛、第三十三届巴黎世界杯大赛中国区选拔赛评判。多次为北影、中戏、上戏、中传、香港教育学院等高校授课。
王丹戎音效设计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录音艺术专业,中影制作基地声音艺术总监、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录音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曾与冯小刚、陈凯歌、陈国富、徐克、韩三平、黄建新、赵宝刚等众多知名导演合作。所获奖项: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奖(《建国大业》)、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音效奖(《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以及在中国电影金鸡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等各大电影节多次获得声音专业奖提名,并在2015年担任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
电影作品:《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大腕》《和你在一起》《手机》《天下无贼》《无极》《夜宴》《集结号》《梅兰芳》《非诚勿扰》《风声》《赵氏孤儿》《建党伟业》《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触不可及》《奔爱》《绝地逃亡》等50余部。
孟幻合唱指挥
曾在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运河谣》《赵氏孤儿》《西施》中任歌剧总监吕嘉和指挥家陈佐湟、张国勇的助理指挥;在歌剧《日出》《方志敏》中担任合唱指挥。
孟幻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指挥家吴灵芬教授、王燕副教授。作为客座指挥,他与其他院团完成了许多重要作品:2009年指挥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与中国歌剧舞剧院联合制作的《青春之歌》,并参加文化部优秀剧目展演;2010年指挥室内歌剧《再别康桥》、2012年指挥福建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天籁越音”——越剧名家李敏经典名剧名段交响演唱会》的闽杭地区巡演;2014年指挥甘肃省歌剧院原创歌剧《貂蝉》的首演。
演出团体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驻院合唱团。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成立于2009年12月8日,由著名指挥家吴灵芬担任指挥。作为中国最高表演艺术殿堂所属的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合唱团秉承大剧院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被公认为一支充满朝气及无限潜能的专业合唱团。
伴随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五年来的成长过程的,有诸多当今全世界最优秀的艺术大师:包括著名导演弗朗切斯卡·赞贝罗、强卡洛·德·莫纳科、乌戈·迪安那、陈薪伊、曹其敬、廖向红、易立明、李六乙;著名指挥家洛林·马泽尔、祖宾·梅塔、丹尼尔·欧伦、郑明勋、严良堃、杨鸿年、吕嘉、张国勇、李心草、郑健、杨力;著名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奥·努奇、茵瓦·穆兰、胡安·彭斯、布兰登·乔瓦诺维奇、弗朗切斯科·梅里、戴玉强、魏松、莫华伦、袁晨野、廖昌永、章亚伦、张立萍、迪里拜尔、孙秀苇、和慧、杨光、李晓良等。大师们对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有着很高的赞誉,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曾说“能和这些才华横溢的青年艺术家们合作,是我的荣幸”;指挥家洛林·马泽尔表示“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合唱团”;指挥家丹尼尔·欧伦排练后兴奋地表示“这是我见过的声音最棒的合唱团,虽然他们很年轻,但比很多欧洲的合唱团都要好”。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两栖合唱团,他们是中国歌剧合唱最高音乐造诣的代表者。每年超百场的演出,用自己的声音和热忱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歌剧人物形象,为推动国家大剧院艺术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自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原创歌剧《西施》《山村女教师》《赵氏孤儿》《美丽的蓝色多瑙河》《运河谣》《骆驼祥子》《冰山上的来客》《日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方志敏》等,中外经典歌剧《白毛女》《洪湖赤卫队》《图兰朵》《卡门》《茶花女》《爱之甘醇》《托斯卡》《蝙蝠》《灰姑娘》《漂泊的荷兰人》《假面舞会》《罗恩格林》《霍夫曼的故事》《奥赛罗》《纳布科》《费加罗的婚礼》《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游吟诗人》《乡村骑士》与《丑角》《诺尔玛》《唐·帕斯夸莱》《阿依达》《弄臣》《魔笛》《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叶甫盖尼·奥涅金》《安德烈·谢尼埃》《西蒙·波卡涅拉》《参孙与达丽拉》《歌女乔康达》共四十部作品的演出。其展现的艺术水准获得了业内人士及观众的一致好评。
除了歌剧的演出外,国家大剧院合唱团还策划与参演了许多大型声乐作品及主题音乐会:包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马勒第二交响曲》《马勒第八交响曲》《威尔第安魂曲》《纪念黄自诞辰110周年音乐会》、歌剧音乐会《威廉·退尔》《唐·璜》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等。通过音乐会这一艺术载体,让更多的观众更加了解了合唱的魅力与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不懈追求的艺术精神。
作为国家大剧院驻院演出团体,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始终重视观众培养,坚持参与国家大剧院艺术教育普及活动。积极策划和参加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同时进学校、走社区,为高雅艺术的普及与传播,为逐步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也将不断地将国家大剧院艺术产品和优秀的经典作品传播至海外。他们先后出访新加坡、韩国、日本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演出交流活动,获得了广泛赞誉。2015年9月随国家大剧院远赴意大利参加了《骆驼祥子》巡演。
新世纪的北京,充满着高雅艺术的繁荣气息,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年轻艺术家们把人生中最有活力、最有张力的青春时光与合唱艺术结缘,与歌剧表演艺术结缘,为梦想、为艺术,不断前行。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常驻乐团。
新世纪的北京,历史气度和当代活力彼此交织,也滋育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远大的音乐精神和视界。自2010年3月建立以来,他们凭着对音乐与生俱来的热情、专注和创新精神,已位列中国乐坛最优秀的交响劲旅,并迅速得到了国际乐界的热切关注。
伴随他们一起经历这个过程的,有诸多优秀的音乐大师,包括:指挥家洛林·马泽尔、祖宾·梅塔、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瓦莱里·捷杰耶夫、法比奥·路易斯、郑明勋、弗拉基米尔·阿什肯那齐、列夫·赛格斯坦、根特·赫比希、吕绍嘉、汤沐海、张弦、谭利华、张国勇等,钢琴家鲁道夫·布赫宾德、郎朗、史蒂芬·科瓦塞维奇、卡蒂雅·布尼亚季什维莉、王羽佳、陈萨等,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王健等,小提琴家瓦汀·列宾、吕思清、宁峰等,小号家艾莉森·巴尔松,单簧管演奏家萨宾·梅耶,打击乐演奏家李飚,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奥·努奇、李晓良、和慧、沈洋等。马泽尔曾评价他们“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实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则认为他们已是“亚洲最优秀乐团之一”。
凭藉在歌剧和交响乐领域同样的优秀表现和丰富经验,他们已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两栖乐团而名闻海内外。在歌剧领域,他们以精彩的演绎创造了中国歌剧音乐的全新艺术境界,也令国家大剧院众多世界级的歌剧制作更加熠熠生辉。五年来,他们精彩呈现了三十余部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既包括《罗恩格林》《漂泊的荷兰人》《阿依达》《奥涅金》《奥赛罗》《纳布科》《托斯卡》《图兰朵》《费加罗的婚礼》等世界经典歌剧,也包括《骆驼祥子》《赵氏孤儿》《冰山上的来客》等中国原创歌剧。在交响乐领域,他们不仅以跨越整年的乐季策划呈现了精彩的节目编排,而且以特有的活力与创意为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吕嘉带领下于2013年开启的全套贝多芬之旅中,他们展示出了对德奥古典作品的深厚偏爱和高超素养。在马泽尔指挥下演绎的瓦格纳名作《无词指环》被马泽尔认为“作品诞生以来最完美的演绎”,而该音乐会的现场录音也由索尼古典进行全球发行,并成为马泽尔与中国乐团唯一公开发行的唱片。心怀对当代音乐的巨大热情,他们相继上演约翰·亚当斯、吉雅·坎切利、武满彻等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并陆续委约和全球首演了十余位顶尖作曲家(奥古斯塔·里德·托马斯、卡列维·阿霍、鲁多维科·艾奥迪、瑞切尔·波特曼、赵季平等)的新作,更通过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积极推动中国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长。
作为极具时代精神的音乐使者,他们通过周末音乐会、艺术沙龙和在学校、社区、医院、博物馆等开设的室内乐活动,将无数观众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更作为国家的文化使者将当代中国的艺术活力传播到海外。2012至2015年,他们先后与艾森巴赫参加了德国石荷州、基辛根等音乐节,与陈佐湟在柏林、纽伦堡和悉尼上演音乐会,与吕嘉赴新加坡、首尔、大邱、台北和澳门举行亚洲巡演。2014年吕嘉率领的芝加哥、纽约、华盛顿、蒙特利尔等七大城市的北美巡演,堪称中国乐团在国际乐界的新突破,以其“欢欣愉悦的自信和朝气蓬勃的力量”被评论家们赞誉为“一支光彩四射和一流水准的乐团”。
在以“弦外有声”为主题的2016年至2017年乐季中,乐团将上演《唐豪瑟》《水仙女》《战争与和平》等十五部歌剧制作,并将在吕嘉及郑明勋、吕绍嘉、克劳斯·彼得·弗洛、帕沃·柯岗、哈努·林图、汤沐海、张艺、李飚等指挥家带领下,与郑京和、戈蒂耶·卡普松、海宁·科瑞格鲁德、王健、吴蛮、张昊辰、陈萨、秦立巍、杨天娲、宁峰、吴巍等独奏家合作,带来三十多场精彩的音乐会。同时,陈其钢与王羽佳将作为国家大剧院2016年至2017年驻院艺术家,与乐团展开从音乐会到教育项目的广泛合作。
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乐团首任首席指挥。2012年,陈佐湟荣膺桂冠指挥,吕嘉出任首席指挥,并由袁丁担任助理指挥。吕嘉在交响作品和歌剧领域均造诣深厚,曾任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音乐艺术总监、西班牙特内里费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同时也是中国澳门乐团现任艺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