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程性质与定位
歌曲分析与写作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三年制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学生掌握歌曲写作基本规律而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在音乐创作及音乐实践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将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等知识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也是学生学习其他音乐专业课程的基础科目。
二、 教学目的和任务
1.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理论体系以及歌曲的发展历史。
2.掌握歌曲写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以及各类歌曲的创作特征。
3.能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各类歌曲,并且指导写作实践,解决写作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 教学建议
1.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歌曲写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2.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实践训练。(至少每周一首习作,背诵一首名歌。)
3.结合各章教学内容,分析大量作品,以加强和巩固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四、 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平时成绩不少于5次,占总成绩的20%,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五、 教学时数
本课程总计5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歌曲分析与写作的学科性质和教育目的。
2.了解歌曲的发展历史。
3.了解歌曲的分类及各类歌曲的艺术特征。
4.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
[教学内容]
1.歌曲分析与写作在音乐创作及音乐实践活动中的意义。
2.歌曲的发展历史。
3.各类歌曲的艺术特征。
4.歌曲的演唱形式。
第二章 歌词(6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歌词的艺术特点。
2.了解歌词的文学特点。
3.学会分析歌词。
[教学内容]
1.歌词与曲调的关系。
2.歌词的艺术特征。
3.歌词的韵辙表现及押韵方式。
4.歌词的写作手法。
第三章 曲调的基本构成(6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曲调的基本构成。
2.记忆动机、乐汇、乐句、乐段的概念。
3. 学会划分歌曲中的动机、乐汇、乐句、乐段。
[教学内容]
1.动机、乐汇、乐句、乐段的概念。
2.动机、乐汇、乐句、乐段的分类及特征。
第四章 曲调的各种因素(10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曲调的各种因素。
2.记忆音调、旋律线、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的概念。
3.理解并掌握曲调的各种因素在歌曲写作的作用。
[教学内容]
1.音调、旋律线、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的概念。
2.曲调各种因素的分类及特征。
3.曲调的各种因素在实际写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