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日,由我院研究生处开设的“原生民歌的传承与研究”课程如期授课。这一期邀请到的是被誉为“胶车红”的著名河曲民歌、二人台演唱艺术家辛礼生老师。
辛礼生,1938年出生在山西省河曲县楼子营镇辛家坪村,儿时常跟着爷爷奶奶、父母亲到庙会上看二人台表演、听当地的民歌。十三、四岁时,他已是本村出色的民歌、二人台演员,且能吹笛子、拉二胡,被全镇人誉为“全手艺人”。十五岁那年跟随父亲走西口谋生,每天除了干活外还得以有机会跟当地的民歌手学唱。由于他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于1960年被河曲县二人台剧团录用为正式职工。期间,虚心拜民歌、二人台老艺人贾小秃、李法子、邬怀义、任爱英等为师,使他的民歌、二人台演唱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后因病又回村务农,加入了村里的业余宣传队,多次参加中央、省、地区、县举办的业余文艺调演并多次获奖,“胶车红”便是那时乡亲们给他起的艺名。1987年开始,辛礼生频繁参加县职工业余剧团的演出。1995年至2004年,在县文化馆举办的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学校传授演唱技艺,这使得他特有的唱功、技巧、戏法、表演等技艺得到充分发挥,先后有200多名艺校学生得到过他的指点、教授和影响。1994年至今,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以及县级的各类比赛,屡获殊荣,并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山西省电视台等文艺栏目的演出,接受多家媒体的采访。山西省音像出版社、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中国文采声像出版社等录制了关于辛礼生的河曲民歌、二人台光盘、磁带10余种。辛礼生的嗓音独特,声音高亢、嘹亮、富有磁性,曾被誉为比帕瓦罗蒂还高八度音的民歌大王。他演唱的河曲民歌代表曲目有《三天路程两天到》、《割莜麦》、《水刮西包头》、《放羊汉唱起爬山调》等;演唱的二人台有《五月散花》、《走西口》、《打樱桃》、《卖菜》、《刘家庄》、《方四姐》等约100余首。
当天课程开始,主讲教师张天彤简洁扼要地介绍了河曲二人台的内涵、二人台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西口路文化,以及二人台的表演形式和风格流派。随后,她给大家隆重介绍了主讲嘉宾辛礼生老师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长道路。当辛礼生老师精神抖擞地站在中国音乐学院的讲台上时,同学们对辛老师的到来报以热烈掌声以示欢迎。
辛礼生老师开场用浓重的家乡话向同学们介绍了二人台的板式。虽然同学们咋一听到河曲方言感到难懂,但经过辛礼生老师的示范演唱,同学们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课堂上,辛礼生老师先后为同学们范唱并教唱了二人台《走西口》(片段)、《挂红灯》、《打连成》、《十对花》、《五哥放羊》以及河曲民歌《割莜麦》。在学唱过程中,同学们一方面对河曲二人台这一流传于山西、内蒙古、陕西的民间音乐体裁感到新奇和兴奋,同时,也对二人台丰富的旋律唱腔、富于变化的板式节奏所折服。与此前在本课堂上学过的北京民歌、左权民歌、陕北民歌相比,二人台的学唱则显得难度更大,同学们在感叹中国传统音乐内涵之丰富的同时,还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进而更加明确了今后在学业上需要努力的方向。
当天课程即将结束时张天彤老师进行了小结,她希望声乐方向研究生们课后思考辛礼生老师演唱中“真假声结合与地方风格”这一技术和文化的关系问题。课后,辛礼生老师应邀同我院的师生们合影留念。授课第二天,第四组研究生在张天彤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对辛礼生老师进行了深度采访,同学们将在下一次课堂上面向全体汇报各自的研究成果,探讨思考的相关问题。
至此,本学期“原生民歌的传承与研究”这门课邀请的四位主讲嘉宾均已如期应邀来我院完成授课。通过请民间歌唱家进课堂这种形式,使研究生们能够有机会面对面地向民间学习,能够将实践结合理论去进行思考。这一形式既为民间艺术家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更使我院研究生们开阔了学术视野,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开辟了有效教学渠道。让我们期待着今后有更多的知名民间音乐家们走进中国音乐学院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