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
主页 > 唢呐 > 唢呐百科 >

唢呐的口型与气牌

在唢呐吹奏中,口形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它与音准的控制,音色的掌握,音量的变化,以及演奏技巧的发挥等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口形应该是:双唇和口角自然後收(基本上不触气牌),并略包牙尖(一般是下唇多包於上唇),上下口轮匝肌紧贴牙床,含住哨片(含哨片深度一般不超过哨座,以充分发挥唇肌对哨片的控制能力),稍有张嘴感,成微笑状态。这种口形,既增加了唇肌厚度,使发音饱满结实,浑厚有力,富於弹性,又可防止唇肌因疲劳而局部松动,发生口形变化甚至漏气等毛病,而且还会产生吹奏自然省力与松弛舒服之感。

有的人对正确口形於唢呐吹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正确口形又缺乏理解不掌握,因而在吹奏过程中难免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的用鼓腮吹法,口角松动,发音粗野;有的是牙床充气吹法,气流分散,费气费力;有的是双唇过於里收,唇肌紧张,音响难听,形象表情欠佳;有的是双唇大面积地平铺前仲,紧顶气牌,使发音响而不美,松而不柔,亮而不脆。口形不正确,必然影响吹奏,甚至造成音准控制和力度变化困难,强弱幅度和音色对比不明显,因而吹奏出的旋律只能是“音“乐,而不是悦音。以上几种吹法基本上都属於离不开气牌,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气牌在瞠呐吹奏中起什么作用?它与口形的关系如何?

唢呐吹奏使用气牌,与民间艺人的吹奏有关。以前的唢呐艺人(俗称吹鼓手),为了谋生,长期走付串乡,生活无定,或为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吹吹打打,或赶上集市庙会欢庆节日出力卖艺,酷暑烈日,严冬冰雪,风吹雨打,饥寒交迫,不敢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而且要吹奏得好,才不致失去谋生的来源。这样的社会环境与条件,迫使他们必须练出一手过硬和超群的本领,以保证卖艺求生的起码条件。在民间艺人中,特别强调要有能在长时间内吹奏的硬功夫,因为红白喜事一吹就是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尽管中间有时有笙笛给以对答配合,唇肌力的消耗是很大的。特别当需要连续吹奏几首乐曲或一首乐曲无限反覆时,鼓腮换气法(亦称循环换气),便成为艺人不可缺少的一种用气技巧。鼓腮换气法(这里指大鼓肥),必然导致唇肌松动,口角力减退,这时气牌就能起到弥补缺陷减轻唇肌疲劳的作用。民间艺人在很多场合要边走边吹,有时一走就是几里、几十里,遇到高低不平上坡下坡时,远要抬头弯腰,扭头转身,遇到人多拥挤远会发生碰撞,在此种情况下,要保持稳定的吹奏,除需要良好的吹功训练外,气牌起著相当重要的弥补作用。但如果过於长时间吹奏,仍然会使口角失去控制力,甚至出现撒气漏风噪音怪音等现象。为了克服这方面的弊病,有些艺人改进了气牌,如把一般为嘴宽二分之一左右的气牌,改变为接近於嘴宽,以避免口角过於松动和撒气漏风,使口形处於相对稳定状态,以利於长时间吹奏。也有人把气牌敢为大於嘴宽,并带有凹形(即“~”形)和人的自然口形基本吻合,除起上述作用外,还可以防止唇肌向外翻卷,有利於唇肌力的发挥和对哨片的控制,还能对欠佳的口形起到遮挡作用。

上一篇:筒钦
下一篇:陕南唢呐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