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 埙百科 >

埙乐团的组建构想(张荣华)

  埙乐团的组建构想
  
  张荣华
  
  关于组建埙乐团的思想不是心血来潮,亦非一日成就,实有一相当长时期的酝酿过程。1995年,北洼路小学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创办特色教学,打算成立一个埙的乐队。经业内人士的推荐找到我,希望能够配备音准的乐器。这应算是建国以后的第一次的埙的合奏的尝试。
  
  2000年,西城少年宫组建了一个十六人的埙乐队,提出要排练一个埙的合奏《云浪》,这一次我不仅按照曲目的要求完成了各调埙的配备,还为该乐队增配了低音大埙。低音部的进入,极大地丰富了乐曲的音乐效果。该节目在艺术节中获得了一等奖,并在北京电视台的七色光栏目中作了专门的报道。
  
  2001年,我受聘于北京市少年宫教授笛子课程,组建少年埙乐团的思想逐渐在其心中成熟。首先,要为孩子们量身定做适合他们演奏的乐器,在教学中根据每个人的吹奏习惯的不同进行随时的调整,以求音准和谐统一;其次,进行乐曲的选择与编配;在人数确定下来之后,进行各声部的组合;最后指挥曲目的排练。
  
  2006年10月18日,我带着这支24人组成的少年埙乐团,首次登台出现在庆贺埙文华学会成立的“大希之音的复兴”埙专场音乐会上。演奏曲目是将国内三个版本集于一体的《茉莉花》。多声部多调式的组合,和谐的共鸣,浑厚的低音,犹如人声的歌唱,又似铜管乐的混响。虽然仅仅是抛砖引玉,也足以使在场的专家感到惊奇和震撼。在第二天的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一致认为,埙的音乐发展前景由此而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人们对于埙乐的印象多半是悲哀而伤感的,认为旋律较为单调,题材也多有限制。然而埙乐一旦以乐团合奏的形式出现,音乐就如身生双翼,立刻摆脱了一切的束缚而获得自由。
  
  基于多年来的教学、演奏实践以及对于器乐的研究,对于埙乐团的建设有几点构想,在这里与同行们进行交流,也为将来继续这一事业的后人留下可供参考的资料。
  
  1、埙乐团的编制
  
  人数在25人到80人之间。综合考虑的话,50人左右较为适宜。各声部依照乐器音量的匹配,低音部占12%,次中音部占24%,中音部占40%,高音部占24%。如需要特殊的倍低音或者超高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中进行合理调配。2、人员的选择
  
  就目前而言,我们更倾向于在学生中间进行,而不要首先搞成人的商业性演出。原因有三:
  
  一、埙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商演可能会达到短期内迅速传播的效果,但不可避免地要考虑迎合市场,难免走向媚俗。长远来看,这对于保护发扬我民族之文化遗产恐怕会起到消极和负面的影响。
  
  二、要真正做到文化的传承,首先应从教育入手,“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的话今天听来依然令人振奋。引领孩子们逐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需要我们成人世界多一些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三、合作精神的培养。中国的乐器大多是个性强而少共性,从事器乐演奏的人也各个独立而少合作精神,同类乐器更是如此。埙是一件如此特殊的中国乐器,它不仅声音极为独特,更可贵的是埙所具有的“和”的精神,埙不怕吹得人多,埙的群体合奏,可以发出和谐的共鸣,这令乐团的每一成员都感到了相互间的合作之重要。
  
  3、曲目的范围
  
  非常广泛。埙乐的多声部的合奏是一种全新的音乐艺术形式,它突破了音域的限制,克服了单调的情绪,取而代之的是音乐表现的极大丰富。因此曲目的选择空间非常广泛。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民间的流行的,只要是经典的是美的,单是现有的曲目我们做个“拿来主义”,用于埙乐团的演奏也将带给人全新的感觉。从目前埙乐发展的起步价段,我也是倾向于“拿来主义”的。为什么呢?第一、新曲未必就做得好,第二、经典曲目人们耳熟能详,极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加之用埙乐团这样的全新的艺术形式演绎,也会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感受,而绝不会落入俗套。当然能有优秀的新曲创作也是我们所期待的。以上几点,是基于目前的埙的发展状况而谈的初步设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更多人士的参与,恐怕还会有新的思想和新的尝试,我们期待着同行的共同参与,努力推进埙的音乐文化建设。
  
  概要之,器乐的成熟首先为埙乐独立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埙乐的精神内涵是一个“和”字,这正与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的精神实质完全契合。埙及埙乐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不仅拥有良好的国际环境,而且在国内无论从政府还是到民间也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这政通人和、百业正兴的时代背景下,埙乐的发展也适逢天时、地利、人和,必将出现一番新气象,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与中国“和”文化的精神也必将随着埙乐的发扬而光耀世界。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