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 埙百科 >

访制埙名家张荣华 亲密接触,一生结缘

  亲密接触,一生结缘
  
  ——访制埙名家张荣华中国旅游报记者李晓良
  
  有一种乐器,它的声音幽深、悲凄、哀婉、缠绵、醇厚似浓酒,纯洁如天籁,听后莫不让人心旌摇曳,陷入持久的沉思。这就是埙,一种已存留了漫漫7000年的古老的吹奏乐器。与埙结缘,记者有幸结识了被誉为“中国制埙第一人”的张荣华先生,更有幸走进他的内心深处,去体味一位爱埙者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和对民族文化的执着恪守。
  
  “第一次亲密接触”
  
  张荣华与埙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可以追溯到1987年。收音机里不经意飘出的一段埙曲实实在在的撞击了他的心灵。用张荣华自己的话说:"那是一种任何乐器都无法替代的夺人的音色。刹那间让他达到了一种“无私”、“无欲”、“无我”"的境界.埙曲转瞬即逝,但动人的旋律却深深扎根在张荣华的心底。“只闻其声,未见其面”的遗憾让他心有不甘。张荣华渴望看一看这一带给他奇妙感受的乐器,渴望将他捧在手里,轻轻地吹上一曲。
  
  打那儿以后,张荣华开始留意并搜集一切有关埙的信息,他断断续续地知道了埙是“烧土为之,大如鹅子,锐上平底,形如秤锤,六孔,小者如鸡子”(<<尔雅>>注),知道了埙被古人喻为"立秋之音"(<<乐书>>注),还知道了在1984年,埙乐首次登上了世界舞台,一曲<<楚歌>>,让在场的许多美国人赞叹不已。
  
  终于,在一家乐器店里张荣华与埙不期而遇。椭圆的外形,漂亮的砖红色,透着说不出的高雅和神秘。但它娇贵易碎的质地和不菲的价格,却让张荣华望而却步。强烈渴望拥有的热情让张荣华萌生了动手自己做的念头。也正是这种热情和执着,自此将他的大半生和埙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访制埙名家张荣华 亲密接触,一生结缘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从1989年,张荣华第一次认识并动了做埙的念头,到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在"兴趣"这一巨大的源动力的支撑下,他付出了,也收获了。
  
  ————-完成了由陶土埙到树脂埙的工艺上的革新。新材料制成的埙不仅音色有增无减,还攻克了陶土制埙易碎的难关。即使从2米的高处直落地面,也能毫发无损。
  
  ————-完成了由单一品种到系列化产品的发展。成套的荣华埙,按12平均律定调,能准确制作高、中、低三个八度36调,从大到小排列开竞有4米多长,蔚为壮观。
  
  ————-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埙的标准化认证工作。给7000多年前的古老乐器穿上现代的标准化外衣,张荣华此举填补了中国古埙“无定制、无标准”的空白,意义深远。
  
  ————-完成了由专业乐器到收藏珍品的价值的延伸。张荣华制作的埙不仅是张维良、蒋国基、戴亚、杜次文等演奏名家手中的乐器,还作为精美的艺术品赠予联合国前任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日本前首相竹下登及音乐评论家布拉维教授等国际友人。并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多个国家大使馆及音乐厅陈展,成为和平友好的见证。
  
  ……………….
  
  毫不夸张地说,由于张荣华的努力,埙,这个具有7000年历史的古老乐器,在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自身价值,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张荣华欣慰地说:“这就是所谓的‘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啊!”
  
  不为五斗米折腰
  
  在许多人看来,“一招鲜,吃遍天”。凭张荣华这手鲜有人及的制埙技艺,在当前繁荣的市场经济中,发点小财应该不成问题,甚至有人揣度,张荣华早已成“名”、成“款”了。
  
  事实并非如此,在北京南郊一片正在拆迁的村落里,记者找到了张荣华3年前开办的华韵乐器厂,说是厂子,其实就是他的家,一处颇为简陋的院落。
  
  从1999年辞职开办了乐器厂,经张荣华之手制就的埙大大小小少说也有数百个。这其中除了一部分提供给专业演奏家,大部分还都静静陈放于此。张荣华平静地告诉记者,就在不久前,他刚刚收回一批埙。而所有这些,都是他历经数十道工序,一枚枚精雕细琢而成的。张荣华说他不是不希望将产品推向市场,而是目前这个市场还不是很成熟,鱼龙混杂。除去低档、劣质的埙破坏了这门艺术的严肃性不说,就连自己的精品之作也被众商家人为地沾上了铜臭气。张荣华是个认“死理儿”的人,他不愿意屈从于现代人的急功近利,搞些便宜、劣质货哄人乐,也不愿让埙背离了乐器的第一属性,成为一些有钱人附庸风雅的道具。他说,“即使是一个完全不了解埙的人,他得到的埙也应该是一枚真正的埙”。恪守着这个理念,张荣华制成的埙,哪怕有一点点的瑕疵,他都一概毁损,决不面市。“不是不能这么做,是良心不容,本性使焉”,张荣华这样解释。
  
  终其一生的追求
  
  著名演奏家张维良曾对埙做过这样的评价:“埙,表面上看很普通,但它放射出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它透射出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华夏文明的精髓,所以埙的未来发展是不可估量的……”
  
  这同样也是张荣华对埙的理解。缘于埙,他找到了自己事业的支点;缘于埙,他能够将自己对音乐的所有热情得以尽情释放;还是缘于埙,让他的操守德行深深打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张荣华与埙挥之不去、割舍不断的情愫,使他背负着传承和发扬的重责,无怨无悔。
  
  谈及未来,深深理解父亲并合力辅助父亲事业的张颖铮说出了父女的共同心声:“我们要把埙的音乐文化作为一个产业开发下去,不断拓展其文化外延,让更多的人认识埙,了解埙,让人们在古朴悠扬的埙曲声中参透民族文化的精神。”这就是张荣华,一个痴迷不悔的爱埙人终其一生的追求。
  
  图为张荣华正在跟女儿讲述他所制作的仿古埙的由来。
  
  

上一篇:再译《埙赋》
下一篇:爱在西元前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