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
主页 > 扬琴 > 扬琴百科 >

扬琴名曲有哪些?扬琴十大名曲简介

  5、欢乐歌

  江南丝竹合奏曲。是明、清时期流传在江南的曲调,用相同的旋律素材,采用变奏在前,原型素材在后的演奏方式,在江南丝竹乐曲中一个创新。乐曲旋律明快流畅、起伏多姿。结构富有层次,由快而慢,渐次高涨,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乐曲采用放慢加花的变奏技法,将母曲《欢乐歌》发展成慢板和中板段落、而以母曲为末段,构成了A—1A—2A的变奏体结构。放慢加花是将母曲的结构成倍地扩大,演奏速度放慢,并将旋律加花装饰,发展成与母曲具有一定对比的新型曲调,若不仔细分析,很难辨认其渊源关系。这是传统民族器乐创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旋律发展手法。此曲原系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

  6、林冲夜奔

  题材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及其同名折子戏,作者以具有民族气质和中国特色的音乐思维方式,生动地阐述了《水浒》英雄林冲蒙冤落难,怒火满腔,顶风踏雪、战胜险阻,夜奔梁山的故事。乐曲前部分节奏较慢、自由舒缓,低音区和高音区的旋律交替进行,犹如叹息和悲愤交加,接着转入较快旋律,呈现出林冲惶恐不安的焦躁心理;乐曲结尾紧凑而坚定,表现出林冲最后突破重重险阻,满怀信心地奔向梁山。

  7、霓裳曲

  据流传于浙江一带的传统乐曲改编而成,音韵典雅优美,柔婉悠远,饶有古风。扬琴运用了“曲直兼济、纵横交织”的演奏技艺,配以箫、筝、铝板琴、钢片琴、碰钟等乐器伴奏,达到了引人入胜的境界。主题在变化重复时,每一段首尾保持不变,而在中间将主题展开衍生,或引进新的音乐材料以扩充,主题音调贯穿全曲,给人印象深刻。乐曲音调典雅靡丽,节奏有古代舞曲特征,令人联想月宫嫦娥起舞的意境。

  8、思乡曲

  以如歌如诉的旋律表现出远离家乡的人们对故乡所怀的思念之情。乐曲一方面不断赋予主题新的形象,另一方面又具有感情递次高涨的作用。乐曲的高潮除了音调变化外,在内部结构、旋律密度,调性,速度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变化,使音乐具有明朗的气息。最后乐曲以简短的结尾结束,使人回味无穷,让思念之情久久回荡着……陶醉于美丽的景色之中,流连忘返。整首曲子笛音婉转动听、甜美抒情,音色清新亮丽、曲调优雅纯净,悠然从容之中呈现了一派诗情画意。

  9、苏武牧羊

  上世纪二十年代辽宁盖县民间艺人赵殿学根据当时流行的同名学堂乐歌改编,后经王沂甫整理定谱。乐曲取材于苏武牧羊故事:公元100年,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被扣,坚贞不屈,被放逐到冰天雪地的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但他不畏强暴,抗争十九年后胜利回国,成为千古不朽的爱国英雄。全曲由主题七变奏组成。速度从散板开始,接慢板、中板、快板,最后又以慢板结束。慢板部分运用赵殿学独创的滑弹、揉弦等技法,加强扬琴乐曲的韵味。快板部分用扬琴快速密集演奏的技法,表现激昂的情绪。

  10、渔舟唱晚

  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标题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子。全曲分三段:第一部分以优美的曲调,如歌的慢板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技法,产生波浪音响,让人联想出一幅夕阳万顷碧波,渔人满载而归的画面。结尾处使用“花指”奏法,使五声音阶旋律增添了新色彩,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的欢乐情绪,听来不觉耳目一新。第二部分情绪热烈欢快,运用古筝演奏的特殊手法,生动地刻画了片片白帆随波而起,浪花飞舞,一片欢腾景象,心情喜悦的渔民悠然自得,驾着满载而归的情景。特别是以极快速度在古筝上顺次拔弹出的"花音"形象地表现划桨声、摇橹声、浪花飞溅等种种声响,使全曲欢腾的情绪达到高潮。尾声乐曲速度突然渐缓,运用下行音型逐渐下落最后终止,宛如江上夜色朦胧,宁静取代了喧嚣,使人又复归于宁静、安谧的湖滨晚景之中。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