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知识
主页 > 乐理知识 > 乐理入门 >

叙事曲简介


  
  《d小调叙事曲》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行板。在d小调上,交替出现母亲的问话和儿子的答话。母亲的问话是平静而严肃的,音乐简直可以和叙事诗的歌词配合起来;儿子的答话速度转快,显示出紧张而沉重的心情。第二部分是快板,在D大调上,出现紧张的三连音节奏,力度不断加强,音区不断向两端扩张,表现爱德华鼓足勇气,承认杀死父亲。第三部分是再现部,爱德华的答话继续着第二部分的速度和力度,表现他不顾一切,只身远走的决心;最后是母亲的形象,加进了中间部分动荡不安的三连音节奏,表现她的沮丧和伤心。叙事曲除了钢琴作品外,还有其他演出形式的作品。交响乐队演奏的叙事曲,叫交响叙事曲。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交响叙事曲《督军》是根据普希金翻译的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写作的。
  
  叙事曲不仅有独立的作品,也可以是器乐套曲中的一个乐章。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的第二乐章,就是一首典型的交响叙事曲。这部交响组曲取材于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故事的内容叙述苏丹王沙赫利亚尔以为女人是不忠实的,他立誓把他的每一个妃子在过了第一夜以后就处死。但聪敏的王妃舍赫拉查德善于讲奇妙的故事,使沙赫利亚尔听得津津有味,因而让她一天接着一天,继续不断地讲下去,一共讲了一千零一夜。沙赫利亚尔受了故事的感化,终于撤销了他的残酷的誓言。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包含四个乐章,分别概括地描述了《一千零一夜》中某些故事的情景。原来每个乐章各有一个标题,第一乐章是“海洋和辛巴德的船”,第二乐章是“卡伦得王子的叙述”,第三乐章是“青年王子和公主”,第四乐章是“巴格达节日;辛巴达的船撞向上有青铜骑士崖”。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并没有要描写具体故事情节的意图,用作曲家自己的话来说,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的万花筒,一些东方色彩的图案”,所以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后来的版本里,删掉了各个乐章的标题,只剩下一个总的标题《舍赫拉查德》。按照作曲家最早的意图,第二乐章的名称是“叙事曲”,后来曾加上“卡伦得王子的叙述”的标题。卡伦得是回教的游方僧,原来的出身是王子,在一次航海旅行中,海船被一座磁石山撞破,落海飘流到一个岛上,并遇到了一系列的惊险场面。《一千零一夜》中有三个卡伦得的故事,叙述巴格达城三个女人家里有一天来了三个瞎了左眼的卡伦得,三个人各自叙述自己的身世和遭遇,原来他们的出身都是王子。这个故事的情节是很复杂的,大故事中有小故事,小故事中又有更小的故事。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这个乐章中主要是描绘讲故事者的形象而不是描写故事的具体情节,但也隐约地暗示了故事内容的个别情景。由于《一千零一夜》的结构特点是故事中套故事,所以每个层次都有一个讲故事的人。
  
  乐章开头由独奏小提琴在竖琴的伴奏下奏出的主题,描绘了会赫拉查德的形象,她是直接向苏丹王沙赫利亚尔讲故事的人。这个主题的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自由,刻划了舍赫拉查德富于幻想的性格,她在讲着引人入胜的、娓娓动听的故事。接着,讲故事的人从会赫拉查德转到了故事中卡伦得王子的自述。这时大管吹出了卡伦得王子的主题。这个主题简单淳朴,象讲话一样,还带有一些东方风味,富于节奏上的变化,刻划了东方回教国家的游方僧形象。《一千零一夜》中所有的故事,都是从舍赫拉查达嘴里讲出来的,所以在《舍赫拉查德组曲》中,舍赫拉查德主题是贯穿在各个乐章中的一条主线。在第二乐章中,讲故事的人从舍赫拉查德转到了卡伦得王子。舍赫拉查德主题是第二乐章的引子,在这个乐章中,卡伦得主题是作为基本主题来发展的。发展这个主题的手法是变奏,也就是变化反复。
  
  在民间叙事歌曲和说唱音乐中,常常以一个基本曲调作为基础,根据歌词的声调和表情而不断地变化反复这个曲调。叙事曲也常运用这种手法,有些叙事曲本身就是一首变奏曲,例如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g小调叙事曲》就是这样的。
  
  卡伦得主题的变奏手法,是旋律不变,而变化它的配器。由独奏大省吹旋律,四个加弱音器的大提琴拉持续和弦。第一变奏的旋律改由双簧管独奏,圆号吹和弦,竖琴弹琶音和弦衬托着旋律。从而使音乐形象有了色彩上的变化。第二变奏由第一小提琴拉旋律,加上了装饰音,并由其他弦乐器拨弦伴奏,木管乐器吹持续和弦,音乐形象显得更为优美生动。第三变奏由各种木管乐器吹旋律,弦乐器拨弦伴奏;最后,大提琴、双簧管、圆号等三种独奏乐器互相呼应着卡伦得主题的结尾旋律,并把这个结尾旋律扩展为洒脱奔放的华彩句,显示出故事的叙述,愈来愈有声有色,动人听闻。这段音乐的结尾处,描写故事讲得津津有味,娓娓动人,所以代表听故事者的苏丹王沙赫利亚尔主题,也参加到这段音乐中来了,它是由大提琴和低有提琴拨弦弹奏出来的。
  
  整个第二乐章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卡伦得主题和它的三个变奏,构成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有鲜明的叙事性,它所描绘既是卡伦得王子讲故事的情景,但没有告诉我们故事的内容。第二部分描写了故事中某些奇妙的景象。至于故事的具体情节,还是没有告诉我们,而且也是不可能用音乐表现出来的。第二部分一开始,独奏长号和加弱音器的独奏小号交替吹出号角之声,好象是在发出警报,预示有什么惊险的事情要发生,沙赫利亚尔主题也是构成这段音乐的一种素材,它以紧张的节奏显示出听故事时惊奇的神情。号角之音由铜管乐器传递到弦乐器和木管乐器,然后独奏单簧管以自由节拍吹出了卡伦得主题结尾旋律的华彩句,弦乐器上拨弦演奏的朗诵调和它紧密地呼应着,表现故事情节的紧张,讲故事者讲得眉飞色舞,曲尽其妙。下面一段音乐从单簧管和长笛上快速地向上飞跃的旋律开始,接着短笛的尖叫声和小提琴上的泛音,刻划了海岛上食鸟飞鸣的形象。在这段音乐中,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又奏出了沙赫利亚尔主题的音调。在这里,这个音调只是用来发展音乐的一种素材,已经不代表苏丹王沙赫利亚尔了。
  
  从第二部分的音乐形象来看,标题中所说的卡伦得王子,大概是第三个卡伦得。他的名字叫尔基补,是国王海绥补的儿子。在一次航海旅行中,海船被磁石山吸住,船身被撞破,尔基补落海漂流到一个海岛上,梦中有人指示他掘出了埋在地下的铜弓铅箭。射倒了磁石山上的青铜骑士。他把骑士手中落下来的铜弓理在铜马下后,另一个铜人就划着小船来渡他脱险。但他忘记了梦中人嘱咐他沿途不要喊“阿拉”(回教的上帝)的话。当他无意中颂赞阿拉时,小船就翻掉,他又落海漂流到沙滩上,看见一个富商乘着小船送他的儿子来沙滩上的地窖中避难,因为有个星相家预言他的儿子要在某月某日某时被人杀死。尔基补和这个少年住在一起,安慰他,好好地侍候着他,但无意中在星相家预言的时刻误杀了这个少年。后来海水渐渐低落,尔基补越过沙漠,进入一座宫殿,看见十个瞎了左眼的青年。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尔基补坚持要青年们告诉他关于他们弄瞎眼睛的故事。青年们把他缝在羊皮内,让神鹰把他抓去,带到一座山上。他割开羊皮,吓走了神鹰,走进一座宫殿,和四十个美丽的姑娘生活在一起。当新年来到,姑娘们暂时离开的时候,他又由于好奇心的驱使,违背了姑娘们的嘱咐,开进第四十间宝库,骑上宝库里的一匹骏马,被摔落在山顶上,跌瞎了左眼,遭遇到十个青年同样的命运。《舍赫拉查德》组曲第二乐章中间部分所描写的惊险场面和禽鸟飞鸣的形象,正好符合这个故事的情节。
  
  第三部分是再现部,继续用变奏的手法来发展卡伦得主题,用更多的配器上的变化,把这个主题渲染得更加丰富多采。在最后一次变奏中,卡伦得主题的开头的旋律,由独奏小提琴用高音区奏出。在这部交响组曲中,舍赫拉查德主题是专用独奏小提琴演奏的。现在,卡伦得主题的旋律和舍赫拉查德主题的音色结合在一起,表明卡伦得的故事是从舍赫拉查德嘴里讲出来的。这个乐章的音乐刻划讲故事者的形氛不仅细致生动,而且层次分明。所以说,这个乐章有鲜明的叙事性,是一首典型的交响叙事曲。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