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事杂谈
主页 > 逸事杂谈 >

陕西交响音乐创作发展述评

  韩兰魁于2003年先后创作了多部管弦乐作品,先是完成了大型舞剧《梦回大唐》(二、三幕)作曲,接着根据这部作品整理出一部音画《梦浴华清》,继而推出音诗《丝路断想》。临近岁末,又完成了《两乐章交响曲》的创作。特别是《丝路断想》,以古丝绸之路为背景,幻想性地描绘出昔日令人神往的朝圣之旅,并以此来赞美生命、赞美爱情。2005年作品《丝路断想》入选维也纳金色大厅“中国新年音乐会”,由奥地利莫扎特交响乐团演奏。

  崔炳元2004年创作了交响组曲《大唐》,是为西安雁塔北广场音乐喷泉而作,作品由雁塔鸣钟、水流梵音、霓裳艳影、古道驼铃、曲江芙蓉、盛世雄风六个乐章组成。交响组曲《大唐》每天在大雁塔北广场随着跳跃的音乐喷泉播放,成为西安市的标志性音乐。2007年为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盛大典礼创作的音乐《轩辕颂》,由背景音乐、敬献花篮音乐和告祭乐舞音乐三部分组成,由中国交响乐团和中国爱乐交响乐团联合演奏,作品成为每年公祭轩辕黄帝的指定作品,涓涓音符流入海内外炎黄子孙心里。2009年2月创作了管弦乐小品《济癫》,2009年11月又创作了交响合唱组曲《南海观音》。

  2012年5月11日由赵季平、赵麟父子创作的交响组曲《大秦帝国》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上演。交响乐组曲《大秦帝国》是以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中的主题音乐《老秦人古歌》、《卫鞅入秦》、《秦军军歌》、《玄奇的歌》等13首曲目,以及《大秦帝国》之《纵横》中的主题音乐《秦之纵横》、《天下秦风》、《伐谋》等8首曲目组成。作品通过对电视剧主题音乐的重新配器编曲而产生的交响组曲,重现了秦王朝纵横捭阖、一统天下的辉煌历史。这两部交响组曲反映了赵季平影视音乐交响化的创作理念和文化观念。

  2012年6月16日,由赵季平、崔炳元等作曲家创作的大型交响套曲《长安》在西安音乐厅隆重首演。交响套曲《长安》分为序《钟鼎长安》、第一乐章《诗赋长安》、第二乐章《爱恨长安》、第三乐章《丝路长安》和第四乐章《阊阖长安》。作品用音乐语言描绘古长安最具经典和代表意义的形象,以全新的诠释角度,艺术地展示盛世长安,使之成为千年古都一张艺术的亮丽名片。此外,在2004年全国第九届音乐作品比赛中,陈大明创作的管弦乐《龙抬头》获三等奖。2009年,程宝华创作的交响管乐队回旋曲《社火—长安》,于2010年获上海世博会音乐作品评选金奖。

  青年作曲者在近年来,也开始在陕西交响音乐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2007年,跟随饶余燕攻读硕士学位的刘阳创作了交响诗《源》,2008年创作了交响诗《失落的狼群》。青年作曲付明2008年创作的交响序曲《萌·茁·茂》在国家大剧院“秋季音乐会”中演出,并荣获第五届陕西省艺术节音乐类节目作曲奖。青年女作曲者吴延,2008年创作了交响序曲《焦点》。青年作曲郭强创作的交响音画《诗画二则》于2008年12月3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

  进入21世纪,陕西交响音乐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陕西交响音乐作品题材的广度和艺术表现的深度大为拓展,作品的民族形式、个人风格、技术手段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陕西交响音乐已具备中华民族交响音乐的新风格和新气派。

  陕西交响音乐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继饶余燕、赵季平等老一辈作曲家之后,崔炳元、陈大明等中年一辈作曲家走向前台,郭强、付明等青年作曲家开始崭露头角。这些作曲家创作的交响音乐作品在“西北音乐周”、“中国交响音乐周”、“中国西部交响音乐展演”、“中国交响音乐季”等活动中得到很高的评价,其中一些作品也成为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经典名作。展望未来,陕西作曲家必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交响音乐的题材、体裁、风格、形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和超越,逐步形成中国交响音乐的“陕军品牌”。

  注释:

  ①张锡生.评崔炳元的《敦煌故事》[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1991,(3).

  参考文献:

  [1]陕西省乐团.交响50编辑委员会[C].交响50陕西省乐团建团50周年纪念文集,2007.

  [2]夏滟洲.1949—2009:新音乐在西安[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2011,(2).

  [3]杨青.交响乐世界的“中国之声”——关于中国本土交响音乐[J].艺术评论,2009(2).

  [4]李诗原.新时期中国交响音乐创作:问题与探讨[J].艺术评论,2009,(2).

  [5]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

  [6]王宝龙.20世纪下半叶新疆地区的交响音乐创作[D].中央音乐学院,2011.

  [7]乐工.“陕西风情”展交响音乐创作“陕军”实力[N].音乐周报,2008-12-30.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