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中的“老顽童”
在安德烈·里欧的演奏会上,会发生许多趣事。齐特琴演奏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独奏,场下的观众也随着节奏摇晃着身体。突然,乐团赋闲的乐手们开始“捣乱”起来。先是铜管乐手们整排整排地摔倒在地,然后是提琴手们用一种颇为夸张的口技加入节奏音符。他们的口沫不慎飞到里欧的眼睛里,里欧的表情一瞬间变得更为滑稽,台下观众哈哈大笑。
起初,这种诙谐化的表现方式被里欧的同行们认为是对古典音乐的亵渎。古典乐的精英分子们批评他第一次在自己家乡马斯特里赫特的演奏,是强奸了古典乐又自负的行为,称他只是想出名发财。“事实上,我只是想加入一些幽默成分,把古典乐做得更活泼些。”2002 年里欧接受《每日电讯报》的采访中解释道。
唱片公司也频频给他闭门羹吃。 “一次,一个小个子的家伙还说:‘华尔兹?我不喜欢。去给你的马斯特里赫特演奏吧,奏给你奶奶听!’”里欧对《外滩画报》记者回忆道。“我要活到 120 岁,这样即使 100 岁我也依旧能参加演出。我还要到月亮上去开音乐会。”正是荷兰人天生自带的这份乐观和坚持,帮助里欧度过了那段艰难岁月。
伦敦温布利体育馆音乐会的最后四首乐曲,里欧和他的乐手们走下舞台,拉着观众们的手一起翩翩起舞。座无虚席的温布利体育馆顿时变成了一场盛大的圣诞派对,五颜六色的气球徐徐升起,华丽的衣裙上下翻飞。“在世界各地巡演的每一个晚上,我用我自己的眼睛看到华尔兹带给观众的到底是什么。人们自主地离开座位,在过道上舞蹈。他们歌唱,他们微笑,在那个瞬间,人们好像忘记了所有的烦恼,是那么快乐。” 里欧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欣赏古典音乐。
如果称华尔兹为“永恒”是有点夸张,但它绝对很“长寿”。多数舞蹈形式只能以十年计算,但华尔兹已经有 250 年的历史了。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使华尔兹如此令人难以抗拒的,正是它旋转的舞步。你只需尽情旋转,记得躲开家具就好。”然而,华尔兹从舞厅转到音乐会大厅之后,就变成适宜怀旧的音乐了,只有在特定场合才被拿出来演奏。安德烈·里欧的出现让看似要寿终正寝的华尔兹重新焕发了生机。
1949 年,安德烈·里欧出生在音乐世家。从小他就深受指挥家父亲的影响,他说:“我注意到,每次父亲加演,他演奏华尔兹的时候,观众就变得不同了。他们露出笑容,还在座位上随音乐摆动。这种音乐有种打动人心的魔力。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完成小提琴学习之后,里欧在家乡马斯特里赫特创建了他的第一个沙龙管弦乐团,最初成员只有 5 个。作为一个“华尔兹之乡”的“老外”,里欧演奏时没有任何束缚,有时他甚至会对施特劳斯等大家的名作进行重编。观众面对节目单上“肖斯塔科维奇”的名字,总是会不由自主地知难而退,里欧的妻子马乔里巧妙地将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改名为《第二华尔兹》。一首原本无人问津的作品一时间在 1994 年阿贾克斯和拜仁慕尼黑的比赛间隙成为了热门歌曲,甚至在荷兰音乐百首流行歌曲榜上停留了近一年的时间。但里欧坚信这些都源自于音乐本身的魅力,改的只是形式,本质未变。
除了音乐会内容的编排,舞台、背景、场地、灯光甚至是服装这样的小细节,里欧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所以,里欧音乐会舞台布置的奢华与复杂程度,毫不逊色于摇滚音乐会,常常附带冰场、大舞厅,甚至是大型宫殿。而他 120 人的管弦乐团中,男士们统一着黑色燕尾服,女士们则身着花边袖露肩缎纱长裙,他希望把音乐会也做成流行演出,让更多的人通过听觉、视觉,甚至亲身体验了解古典乐。2006 年维也纳的音乐会,里欧就租用了 Hong Buren 宫殿前的广场,所有演员都身着法庭服饰乘着具有当地特色的观光车出现在音乐会中。
有时候,如此精益求精的态度也给里欧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为去澳洲巡演,他特意仿制了一套美泉宫,耗资巨大。建材费、建造费,运输费、聘请专业人员的费用,一时间让公司财务报表上的赤字高达几百万欧元,里欧不得不用部分私人财产作抵押,其中就包括他最心爱的斯特拉底瓦里琴。有记者询问他,拿小提琴做担保,什么感觉如何?里欧无奈摊了摊双手,“那时候我不想出让我的小提琴,但我不得不妥协,不过标价非常高。现在,她还在这,不过已经完全属于我了。虽然只是把小提琴,不过我和我的妻子是绝对不会卖掉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