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智慧的塔吉克人民,居住在“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的东部。人人能歌善舞,每逢民族节日、婚礼和喜庆,都要载歌载舞、奏乐庆祝,并要举行赛马、叼羊等娱乐活动。在塔吉克的山村或牧场,都能听到爽朗的歌声和动听的乐声,看到舒展健美的民族舞蹈。
赛依吐尔的外形像一个安了长柄的水瓢,形制和构造与流行于喀什一带的维吾尔族南疆弹布尔相似。由共鸣箱、琴杆、琴头、弦轴、琴马和琴弦等部分组成(图)。多采用杏木、桑木、松木或柏木制作。最早的赛依吐尔,通体是用一块杏木挖制而成,共鸣箱和琴杆连在一起。后来才分别制作,经镶嵌粘接而成一体。琴身全长100厘米~116厘米。共鸣箱较小,呈半梨形的中空体,是在一块木料上挖凿出琴的腹腔,其上蒙以质地松软的松木或柏木面板,面宽12厘米~16厘米,面板中上部开有10多个圆形小音孔,孔径0.1厘米。琴杆较窄而长,正面为平滑的按弦指板,杆背呈光滑的圆弧状。琴头修直、平顶、无饰,与琴杆连为一体,不设弦槽。琴头上设有六个T形弦轴,三个竖立于琴头的正面,三个在左侧面,正、侧交错而置。琴马采用木制桥空马,琴底设有尾柱系弦。张有六条琴弦,原来使用肠衣弦,如今多采用丝弦或钢丝弦。定弦试音时,在琴杆上缠以13个弦品,常用羊肠弦或丝弦缠扎而成。塔吉克人在制作赛依吐尔时,常在琴杆和琴箱的背部刻出两道上下贯通的竖向阳弦纹,琴箱背部两侧则刻出三道横向阳弦纹,作为琴的外部装饰。
演奏赛依吐尔时,将琴斜置于胸前。左手持琴按弦,右手以食指弹弦发音,不戴指拨。相邻的两弦为一组,定弦方法较为独特,两条里弦与两条中弦为五度关系,两条外弦与中弦为小六度关系,外弦与里弦则为半音关系。常用定弦为:c1、c1、g1、g1、b、b或f1、f1、c2、c2、e1、e1、,音域b—b2或e1—e3,有两个八度。但一般为歌唱伴奏时,只用一个八度左右。赛依吐尔的品位排列也很特殊,它是在每个八度内平均设品七个,两品之间的音程小于平均律的一个全音,除五度和八度外,其它音程与平均律都有差异。演奏技巧丰富,左手有揉、吟、滑、抹等方法,右手有弹、挑、弹挑双弦、弹拨三弦和轻重扫弦等技法。赛依吐尔以演奏主旋律为主,音调富于装饰性,加以共鸣弦的伴奏,和音丰富,节奏铿锵而多变,具有独特的帕米尔高原色彩。除可以独奏、合奏外,常用于歌唱或舞蹈伴奏。较著名的乐曲有《柯克诺尔》、《候西比干》、《尼嘎尔》、《青岗吉力》和《向往自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