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种类
主页 > 乐器种类 > 民族乐器 > 弦鸣乐器 >

玎俄

  玎俄,傣族弓拉弦鸣乐器。傣语“玎”为琴,“俄”为黄牛角,“玎俄”意为用黄牛角制成的琴。汉族称牛角琴、牛角玎或牛角胡琴。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琴杆木制,全长60厘米~70厘米(图),上端为琴头,呈圆锥形,雕刻为尖塔状。弦槽后开,左侧设有两个木制弦轴。琴杆与琴头之间设有骨制山口,此处琴杆并向后倾斜。杆的中部不设千斤,琴杆下半部开有一条纵向细缝,使琴杆成为前后两部分,前面较薄,形似小提琴的指板,在近琴筒处去掉下段;后面的琴杆下端,穿过琴筒并外露一段。琴筒呈圆锥形,用黄牛角挖空制成,筒长20厘米左右,筒前口直径7厘米~8厘米,角尖为筒尾,装置多呈向上弯曲,筒前口蒙以笋壳、蛇皮或蛙皮,筒身两侧各开一个或数个圆形音孔,其中一侧还开一个长、宽各1厘米的方孔。皮面中央偏上置竹制或铅丝制琴马。张两条琴弦,过去多用丝线合股制成,现多用丝弦或钢丝弦,弦从弦槽下方弦孔中穿出。琴筒下方设有木制琴托。琴弓用金竹制作弓杆,弯曲度较大,两端拴以马尾为弓毛。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收藏有傣族玎俄一支,琴杆红椿木制,全长63厘米,上端的琴头呈方锥形,顶端为锥尖,弦槽后开,槽长5.6厘米、宽1.5厘米,左右两侧各置一轴。弦轴黄檀木旋制,圆锥形,轴长11.5厘米。琴杆圆柱形,上粗下细,上端设有弦孔,琴弦由此穿出,下端装入琴筒部分修削成方柱形,并外露系弦。琴筒黄牛角制,角根齐平,角尖侧向装置,筒长21厘米,筒前口呈椭圆形,横径6.6厘米、纵径4.4厘米,其上蒙以桐木薄板为面,角身两侧各开一个圆形出音孔。设有山口,无千斤,置竹制空心琴马,张两条丝弦。细竹拴马尾为弓,弓长68厘米。此琴制于1984年,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演奏时采用坐姿,将琴筒置于左腿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弓拉奏。玎俄常按五度定弦为d1、a1,音域d1—e2,只有九度。过去,弓毛置于弦外拉奏,可奏双音;现在已把弓毛置于两弦间演奏,可奏出颤音和滑音。音量较小,音色纤细柔和,与筚朗叨相似。可用于独奏、与筚朗叨合奏或为歌唱伴奏。傣家小伙子夜间和姑娘约会时,常拉奏玎俄表达爱慕之情,或为姑娘的优美情歌伴奏。
  
  
上一篇:朗多依
下一篇:改革马头琴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