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
主页 > 二胡 > 二胡教学 >

肖前勇二胡运弓发音技法的拓展探索

  “全国的二胡演奏方法五花八门,甚至错误百出… … 很多二胡老师仍用他们在五六十年代的方法教学生,甚至撰文‘总结’早已过时了的方法与观念,使学生在初、中级阶段普遍存在演奏方法上的缺陷”

  中国二胡跨宋元明清,历近千年沧桑,经几多兴衰,难脱苦命遭遇。直到本世纪初经刘天华先生提升,方登大雅殿堂,入高等学府,为中外注目。建国后,又经几代人的努力,二胡幸有实质性飞跃,终成当今中国民乐的代表性乐器。过去古人谓之为“八音中最妙”,如今外国友人誉之为“东方魔弓”、“奇妙之弦”。有诗曰:“引玉仗轻笼慢然,赛歌喉倾倒宾筵”,以“赛歌喉”赞美二胡,足见国人对其之推崇和宠爱。

  台湾音乐家林谷芳先生在谈及中国传统文化时有一段精采的话:“中国文化的特质就在于它的不可替代性”, “不能离开生命和文化谈音乐”。谈及乐改时他认为“不能牺牲了***它(指民族乐器如二胡等,笔者注)的音色和韵味”。林先生的谈话波及着二胡教育界和演艺界。当我们为民族文化引以自豪之时,还要正视危机的存在。

  最近《 南风窗》 的一篇文章颇让我们惊醒和警惕。它谈到,“帝国主义夹着皮包又回来了”,不过这一回带来的是文化。一场外来文化的冲击波正与经济冲击波汇成为一体向我们袭来。文化商战已在赤县燃起“硝烟”。我们面临“文化领土”逐渐失去的危险。在中西文化较量中如果我们退却,结果会是国人因自卑而鄙视本国文化,在价值观念上认可西方标准。面对这种危机仅仅说“不”是不够的,更应该在自身文化与知识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发展上下功夫。赵寒阳先生在《 二胡的思考与展望》 中指出:“全国的二胡演奏方法五花八门,甚至错误百出… … 很多二胡老师仍用他们在五六十年代的方法教学生,甚至撰文‘总结’早已过时了的方法与观念,使学生在初、中级阶段普遍存在演奏方法上的缺陷”。赵君之论,使教育界和学术界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发人深省,给人以紧迫感。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沿袭欧美,照搬苏联”,尝了点甜头但也吃尽了苦头。而如今教育要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就必须要“三个面向”,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逼得我们不能再墨守成规、故步自封了。我们必须把视角、焦距对准现代科学(包括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控制科学及交叉科学),进行独立性、多向性、跨越性、综合性的思考,并在教学法、演奏法、方法论等方面扩大视野、选准定位,去借鉴、探索和更新、拓展。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推出了拙文,以期共同深入地研讨。

  1 、为何要重视二胡运弓发音技法的研究笔者积三十余年之教学、演奏经验及教训,认识到作为二胡技法的基础(本体技法)的右手运弓发音技法,理应对它重视、挖掘和更新、拓展。其理由有三:

  ( 1 )是保护和发展二胡特质特色的必然。二胡的不可替代之处就在于它特殊的、优美浓郁的、男中音歌声似的、略带悲枪情味的音质色调和独特韵味。二胡艺术的这种美学特征包含着华夏子民的民族情感以及宇宙观、生命观的内蕴。而这种带有民族情致的特殊的乐器音色的保护、发扬,得力于二胡运弓发音技法的更新拓展。

  ( 2 )是因为它是发展分体技巧的必然。运弓发音技法是二胡的本体(或称母体)技法。它是这种乐器其它分体技法的基础和依托所在。有道是“皮之不成,毛将焉附”?如若本体技法不过关,哪怕演奏“高手”的“炫技”多么令人眼花缭乱,其效果也难于动人心族。

  ( 3 )是因为它是提高二胡表现能力的必然。小提琴大师艾萨克? 斯特恩在上海市府大厅讲学时,有一个令人久久难忘的论定:“右手是一切弦乐的‘调色板’”。若不重视这只神奇的调色之手,谁也画不出最新最美的音乐图画。若不打开这“力源”的开关,任何演奏者也难避免既缺“水”(干巴巴)又缺“电”(软弱无力)的难堪局面。

  2 、如何看待各种流派的运弓发音技法对于各种流派的运弓发音技法,最为合理的办法是暂让其并存,因为大一统的办法既行不通也并非科学的做法,让其在历史的演进中自行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应视为辩证之法。但也并非不可以研讨它们的科学性、合理性的与否,并对之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扬弃。

  建国之后,涉及二胡运弓发音技法的书著,已出版并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有《 怎样拉好二胡}} (陆修棠著)、《 二胡演奏法)) (张韶、汤良德编著)、《 二胡广播讲座)(张韶编著)、《学二胡)) (谢朝良编著)、《 二胡基础训练)(赵砚臣编著)等。应当肯定,上述书著中各种运弓法都在某个时期为培养二胡人才作出贡献,起到育人的积极作用。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