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
主页 > 笛子 > 竹笛选购维护 > 笛子维护保养 >

周林生漫谈笛箫制作与维修

  中国笛箫历史悠久,据说可以追溯到八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1987年2月11日《人民日报》以"骨笛销迹八千年,出土犹奏新旋律"为题,报道了这次考古发现:"记者在河南省文化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喜观一支距今约有8000年的骨笛,聆听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研所测音员用它吹奏的民间乐曲<小白菜>的录音 。这是我国考古工作者目前发现最早的乐器 。这支用猛禽骨制成的骨笛,长约20厘米,上有七个同规格音孔,在末孔上端另有一小孔 。骨笛呈浅土黄色,光泽明亮,形制固定,制作规范。经有关音乐家测试,具备音阶结构,至今仍能吹出旋律。

  在浙江河姆渡出土的已有七千多年历史的骨哨骨笛中,有一根非常珍贵的骨笛,它中指一般粗细,十厘米左右长,有一个横吹的吹孔,六个音孔。这和今天的六孔竹笛十分相似。

  我们的先人在八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用原始简陋的工具,在坚硬的禽骨上挖制出同规格的音孔,而且制作规范,显示了无与伦比的精湛绝技。即便在今天,如果不依靠尖利的金属刀具,而仅用粗苯的石器骨器,试图在坚硬的禽骨上挖出同样规格的规范音孔来,也是不可思议的事。我们的祖先究竟用什么样的工具来挖孔的?这真是一个谜。

  今天所称谓的笛箫,通常指横吹的笛和竖吹的箫。制作笛箫,按工艺流程大致分为选材、制坯、定调划线、开孔调音、涂饰等几方面。

  一、选竹

  可用以制作笛箫的材料很多。广义地说,只要是一定口径的管状物都可以。象金属管、木管、玉石管、骨管、塑料管等等。但最常用的还数竹子。

  适宜制笛箫的竹子很多,有苦竹、紫竹、淡竹、凤眼竹、湘妃竹、梅螺竹等。其中以苦竹与紫竹最常见。

  苦竹也叫伞柄竹、青蛇枝。笋苦不能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及福建等地。在浙江省的安吉、余杭一带山区,又称其为笛竹,是制笛的理想竹材。

  紫竹也叫黑竹、墨竹、观音竹。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在安徽、江西,农民赴婚宴时,常有送紫竹的习俗,取“送子”之贺意。

  挑选优质而合乎制作要求的老竹,是制笛的关键之一。一般选用三到五年竹龄的竹子。判断竹子的老嫩,一般可从竹子的外表进行观察。嫩竹子,受光照时间短,竹皮翠绿,竹身无光泽,竹节毛涩,节纹粗。尤其是幼竹,还可以在竹根处找到蜕落的竹箬。老竹子,光照时间长,竹皮青里泛黄,甚至透红,竹身光亮,节纹细。另外,从竹叶的颜色上也可以识别竹子的老嫩。嫩竹的竹叶,翠绿欲滴。而老竹子的叶呈暗绿色,甚至带有枯黄。

  竹材的砍伐在每年的冬季。俗称砍腊竹。此时,竹材含水率较低,也不易虫蛀。根据制作要求,挑选直径大体为2到3厘米,节距适中,竹身圆整、均匀的老竹。砍伐后沿竹节处截断,剔除根部几节太厚且节距太短的,及梢枝几节太薄又有水沟分枝的。一株竹,可用于制笛的只有五节左右。有经验者往往选长度刚好够得上开吹孔、需要接笛头的那一到二节料。其它几节,虽然节距较长,干燥后往往手感就差。竹子经过干燥、加工以后,直径一般会减小1到2毫米。因此,假如D调曲笛外径要求在25毫米左右的话,那么就要挑选26毫米的竹材。

  紫竹一般选乌黑光亮或附有白霜、青苔的老竹。有一种皮色象黄鳝一样的(叫黄鳝竹),及一种皮色黄里带有粒粒黑点的(叫芝麻竹),都是紫竹中的上品。笔者曾觅到一支盘龙紫竹,十分罕见。是青藤盘绕在紫竹上,经长期光照形成一圈一圈的自然紫色,煞是好看。制成箫后,让朋友给“抢夺”去了。紫竹从根部起,到有水沟分枝处截断,留取约有120厘米左右的一段。

  砍伐下来的鲜竹,又称活竹。不能马上用于制作。至少要存放一年以上,进行自然干燥。存放期要注意防雨、防晒、防风、防霉。习惯上将竹料分为低音笛料(三孔为F、G、A、bB等)、曲笛料(C、D、E等)、梆笛料(F、G、A等)、小笛料(bB、C、D等)几种。箫分为洞箫料、琴箫料(调名一样,粗细有别)。

  制作前,挑选合适的好料是十分重要的。所谓好料,是指比重大、手感好的料,再就是粗细、厚薄、长度、圆度符合要求。如果是紫竹,还好考虑颜色、花纹、节距等。对于制作者来说,能挑选到理想的好竹,是非常愉悦的事。即便搞得浑身汗尘,也无所谓。因为一件好的笛箫的诞生,是从一份好的材料开始的。

  二、制坯

  挑选了合适的好料之后,接下来就要制坯。制坯分烘撬、铰尾节、清洁内膛、刨皮、磨光、接尾等。

  首先是烘烤与撬竹。这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除工具特殊外,还要有较长时期的实践。烘烤的目的,除了便于加工撬直外,还具有将竹内水浆烤干,使竹质更结实的作用。火候的掌握,不但对颜色外观有关,更主要对今后制成的笛箫音质有关。

  在撬直加工中,有经验的师傅还能将不太圆的竹子撬园。烘撬的工序至少重复二遍以上。有些竹子性子"倔",撬直放置几天后,又弯了,工人称之为"醒过来了",还须再行加工,直至把它"撬服贴"。有意思的是,"强头倔脑"的竹子,往往是好竹子,撬直过程中更容易撬裂。

  在制作过程中,有局部复弯的地方,还须随时在酒精灯下小心地局部烘烤,进行撬直。撬直后,要用冷水冷结,才不易复弯。

  用"纠枉过正"来比喻撬竹,是十分适当的,有经验的工人,往往将竹子略撬过头,这样,日后复弯时,正好处于笔直的状态中。所以,对竹子的性能要有所了解。开了孔的竹子再复弯时,一般就不再烘撬,以免造成豁裂。

  撬直后的竹子,白竹(苦竹)要将头部节截去,长度以合适为宜,长度不够的,还须接尾。尾部节通常保留,用刀铰通、锉平。将竹皮刨去,打磨光洁,去除内膛垃圾。

  近来,有保留竹皮的作法,因竹皮坚硬,不易裂,而且竹纹美观,观赏性强,制成笛子后,自有一种古朴天然的韵味。

  紫竹本身相当美观,不必刨皮,但须将内膛竹节铲平、磨光。将多余的部分截去。如果做箫,吹口一端保留节盖。保留九个节子,俗称九节箫。民间有八拳九节的说法。有些紫竹九节偏长了,就截去一节,成八节,也无妨。做紫竹笛,一般保留六个节子。

  三、定调

  完成了制坯工艺后,就进入定调,划线工序。

  首先是划吹口位置。吹口的位置,须由做什么调来决定,尽管在选料时,已初步决定制何调。但是,经过烘烤,去皮,磨光后,情况会有所变化,原来打算做的调子,有可能会觉得不妥,需要重新斟酌。

  决定一支料做何调最合适,一要考虑内径,厚度是否合适。二要考虑长度够不够。每种调都有它自身合适的条件。尽管由于要求不同,会有差异,但差异不会很大。适宜制G调的,假如制成F调或者A调,就不会理想。经验不足的,常常为定错调,开错吹口位置,浪费一支好料而懊恼不已。

  除了调的因素外,还要从竹子的扁、圆情况考虑。箫的吹口,通常开在扁的部位,笛子相反,开在侧的部位,故有“侧笛扁箫”的说法。左右手执笛也不相同,等等。这些因素虽然是细微的,但不良的吹口角度,会影响演奏。

  如果是紫竹,还要考虑竹节的凹凸,音孔与竹节的安排,甚至颜色,花纹等因素。在满足吹口合理位置的前提下,尽量将竹节凸起的一面,安排在开孔的背面,同时,尽量将漂亮颜色,花纹的一面安排在开孔面。竹节与孔要安排妥,孔尽量避开节,尤其是膜孔,不能安排在节上。

  总之,笛箫定调,吹口的定位是很仔细的事,需要从多方面权衡。开错吹口位置,就如“吃错药”那样。因此,即便是老资格的制作家,在定调,划吹口位置时,也会反复思量,不轻易下手。说吹口定位犹如给笛箫定终身,一点也不夸张。

  给笛箫吹口定位时,实际上以将该笛箫的基音长度和尾长都考虑进去了。笛尾一般为基音长度的五分之一左右。太长或太短,都会影响音质。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