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乐曲以富有山东地方风味的音调为素材,吸收了坠胡的大滑音等演奏技法,用常见的复三部曲式写成,全曲分为快板、慢板和快板再现三个段落。第一乐段:热烈、欢快,充满了喜庆的气氛。1至9小节运用富有弹性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和拨弦音,直接进入主题,充分展示了欢快的特点。主题呈示从第10小节开始,情绪愉悦,轻松活泼,喜气洋洋。第34至49小节是一段流畅、舒展的旋律,音乐性格柔美,左手借鉴了坠胡的滑音技法,增添了浓郁的地方风格。第50小节开始旋律回复到活跃、喜悦的情绪中,直到第64小节推出突慢的乐段结束句。第二乐段:是一个抒情、优美的慢板段落,音乐充满了幸福、自豪的感觉。演奏时运弓宽阔、连贯,旋律柔美如歌,左手运用大滑音、同指滑音、滑揉等坠胡演奏技巧,体现了风趣、幽默的风格。第三乐段:这是一个紧缩的再现乐段,情绪欢快,气氛热烈,奏法与第一乐段大致相同,速度更快些。第125小节开始的连续十六分音符乐句要营造更热烈的气氛,将乐曲推向高潮。第137、138小节音乐突慢,最后4小节速度还原,用宽快弓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结束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