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导 语…………………………………………………………………………………………………1
1.1江苏二胡发展总体情况…………………………………………………………………1
1.2江苏地区二胡滞后的原因………………………………………………………………2
第一章 苏南地区二胡的发展情况………………………………………………………3
2.1经济文化背景……………………………………………………………………3
2.2苏南地区二胡人才辈出(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3
2.3苏南地区二胡教育发达(基础教育、高等教育)……………………………………3
2.4以苏南地区为题材的二胡名曲众多……………………………………………………4
第二章 苏北地区二胡的发展情况………………………………………………………6
3.1经济文化背景……………………………………………………………………………6
3.2苏北地区二胡人才稀少…………………………………………………………………6
3.3苏北地区二胡教育………………………………………………………………………7
3.4以北地区为题材的二胡曲匮乏………………………………………………………………8第三章 思考………………………………………………………………………………10
苏北二胡发展的几点建议…………………………………………………………………………10结束语………………………………………………………………………………………11
参考文献……………………………………………………………………………………12
摘要
本文首先对江苏二胡发展从历史到现今作了总结,然后根据江苏由来已久的地域划分标准,分别对以长江为界的苏南、苏北两个不同地区的二胡发展情况,从社会、生活环境、二胡人物、二胡作品和各地二胡教学情况等几个方面作了对比分析,进而得出了苏南、苏北二胡发展悬殊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 江苏二胡 苏南 苏北
导语
江苏是二胡艺术发展的圣地,20世纪以来,出现了刘天华、阿炳(华彦钧)两位堪称二胡历史上巨人的二胡艺术大师,他们分别从文人(学院)和民间的两个层面上,开辟了百年近现代二胡艺术发展的道路,为二胡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艺术地位的确立,作出了开拓性以及划时代的贡献,其影响延续至今。刘天华一生致力于“中西糅合”以“改进国乐”。他不但广泛学习了小提琴和西洋作曲理论,还创作了10首二胡独奏曲,47首二胡练习曲,并对二胡的定弦、音域的扩展、演奏技巧、训练等进行了全面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二胡的艺术表现力,使二胡的地位从伴奏提升到独奏的地位,登上了音乐会的大雅之堂。在他的努力下,原本处于民间状态的二胡进入了高等艺术院校的课堂,纳入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轨道,创立了新的二胡学派,培养出了储师竹、蒋风之、陈振铎等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刘天华是中国现代二胡音乐的奠基人和胡琴艺术的开拓者,他的二胡曲至今仍然是海内外二胡教学的重要文献和音乐会的经典曲目。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钧)在充满坎坷的艺术生涯中,曾创编并演奏了大量的二胡独奏曲,但只留下了《二泉映月》等三首二胡曲以及《大浪淘沙》等三首琵琶曲。这六首绝响于世的传世名著流传于国内外。刘天华、华彦钧两位巨人走的是两条不同的道路,但都登上了二胡艺术的颠峰。
20世纪之前同其他许多民族乐器一样,二胡一直处于民间状态和伴奏状态,属于“讨饭的家伙”,民间艺人更由于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而遭人歧视,当中国历史迈入20世纪新门槛的时候,随着社会变革大潮的汹涌澎湃和中西文化之剧烈碰撞,出现了像刘天华这样的杰出民族音乐改革家,他们以宽阔的胸襟、惊人的毅力、智慧和才华把二胡这件此前从未登过大雅之堂的民间乐器变成了一件同样可以在各种大型音乐会和沙龙里登堂的、音色秀丽独特而迷人、表现力丰富、演奏技巧超高的独奏乐器。之后刘天华的一代又一代弟子们按照乃师毕生所追求的理想奋勇前行,把二胡艺术的创新视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根基。尤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国家的扶持和二胡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二胡与其他民族乐器一道被列进各级音乐院校的专业设置之中,并在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编写、曲目积累及教学探索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数十年来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和作曲家。大量优秀作品的涌现是二胡发展的动力,如《一枝花》(张式业改编)、《战马奔腾》(陈耀星曲)、《洪湖人民的心愿》(闵惠芬编曲)、《江南春色》(朱昌耀、马熙林曲)、《姑苏春晓》(邓建栋曲)、《第一二胡狂想曲》(王建民曲)以及大型作品《兰花花叙事曲》(关铭曲)、《长城随想》(刘文金曲)等作品都是成功的范例。新作品带动了演奏技术的发展,使二胡表现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胡这件乐器的百年发展史可从中透见江苏作为“二胡之乡”对二胡艺术发展所建立的赫赫功勋。“江苏——二胡之乡”已是一个用充足理由和大量铁一般事实充分证明了的、无可置疑的命题。
江苏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个地区。这么多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包括二胡艺术的鼻祖周少梅、刘天华、华彦钧以及后来的储师竹、蒋风之、闵季骞、闵惠芬、陆修棠、项祖英、瞿安华、陈耀星、陈军等都是苏南地区的优秀儿女。各种二胡艺术的活动也都在苏南地区举办,如2002年1月份在南京举办的“江苏二胡之乡”大型音乐会等。而苏北地区却相对冷清了许多,二胡文化得不到重视。是什么原因导致南北悬差?苏北地区二胡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第一章 苏南地区二胡的发展情况
1.1经济文化背景
苏南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心脏地带,气候温暖、雨水充沛,这里农业发达,水道丰产,太湖流域是我国三大桑蚕的生产基地之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有着优越的物质基础。苏南亦是上海的后花园,明末清初,上海逐渐成为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特别是1843年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后,经济发展快速攀升,上海成为“冒险家的乐园”,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文化的繁荣。这时,苏州的民间曲艺如“南词”、“江南丝竹”相继涌入上海。有上海文艺舞台的支撑,又给戏剧、曲艺、丝竹乐以更大的发展空间,让二胡艺术得到人们更广泛的认识。为苏南地区二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兴起和发展的机遇。
明末清初以后,苏南地区的越剧、锡剧、沪剧兴起,江南丝竹盛行,作为各种剧种、民间曲艺,特别是江南丝竹主奏乐器的二胡曾经一度崛起,尽管二胡在演奏技术方面仍然相当落后,还局限在一个把位的演奏,但二胡的气质和特殊韵味在人们心目中已经得到了确认,这给二胡名家名曲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苏南地区宗教音乐盛行,大小庙宇林立,其中最为突出的苏州道教音乐融合的地方语言和民间音乐成分独具地方音乐风格,在其流传和发展中吸收了民间传统音乐“堂名”的优点,尤其受江南丝竹、昆曲、民歌(吴腔音韵)的熏陶和滋养。由于道教音乐来自民间,用于民间,在长期的发展中,对于繁荣和发展民间音乐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民间音乐家华彦钧,他的《二泉映月》一曲成为江南民间音乐之绝响,然而华彦钧本生就是道教出生。综上所述,二胡艺术在江南地区的发展有着优越的社会、生活环境,广泛的群众基础。
1.2苏南地区二胡人才辈出(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
20世纪以来,苏南成了中国二胡艺术崛起的圣地,在这里,二胡高手林立,英才辈出,他们有如长江之水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江阴的刘天华、周少梅、刘北茂;无锡的阿炳、杨易禾、邓建栋;常州的吴伯超、赵寒阳;宜兴的储师竹、蒋风之、蒋巽风、闵季骞、闵惠芬;苏州的王沛伦、项祖英;吴江的张季让;昆山的陆修棠;常熟的陈耀星、陈军……他们有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师承关系,他们组成了一波又一波的“战斗梯队”,为20世纪中国二胡艺术的崛起而奋力拼搏,功勋卓著。在《二胡音乐艺术的传统与发展——江苏“二胡之乡”大型音乐会论文集》中附有江苏近现代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的简介图,图中可见江苏籍和外省籍长期在江苏定居的众多二胡家的分布情况。(见附图)
1.3苏南地区二胡教育发达(基础教育、高等教育)
有了这么多名家名曲的出现自然带动了苏南地区二胡教育事业的发展, 特别是周少梅、刘天华的故乡——江阴,这里有闻名国内外的天华艺校,建校20多年来,有3000余人次分别获得市级以上各类艺术大赛金、银、铜奖,数十位学生考取了中央音院、中国音院、上海音院以及中央美院、南京艺术学院等艺术院校及其附中。校民族乐团已8次晋京演出,6上中央电视台,并先后出访了新加坡、港澳、台湾、日本、法国、德国、奥地利等8个国家和地区,尤其2003年天华学子登上被誉为“世界最高音乐圣殿”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举办了《天华之声》中国民族交响音乐会,一举创下三个“全国第一”。 天华艺校民族乐团出访新加坡、法国、德国、奥地利和日本等国家。每到一地,民族乐团的孩子们总要演奏《光明行》和《良宵》。乐曲终止,全场总是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江阴实验小学也是培养二胡学员的重要基地,音乐故事片《刘天华》在江阴拍摄,近300人的二胡齐奏《光明行》,江阴实小就占了三分之一。这样壮观的二胡群体让人叹为观止。
苏南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南京、苏州都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丰厚。带动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这里高校林立,人才辈出。早在建国初期,二胡就列进各级音乐院校的专业设置之中。现今,苏南的绝大多数普通高校及音乐院校中都设有二胡专业,且越来越多的校外人士都参与到二胡学习的行列中来。可见,二胡学习已不分年龄,普及到人民大众。
1.4以苏南地区为题材的二胡名曲众多
苏南的优秀作曲家们创作了许多带有江南地方特色的田园小曲。得到行家和同行的赞誉。
著名青年演奏家朱昌耀,江苏南京人,作有写景名作《江南春色》,这是一首典型江南风格的二胡曲。旋律优美,描写了江南三月到处洋溢着春光明媚,生机昂然的气象。在《江南春色》中朱昌耀的演奏细腻柔和,张弛有度,加上乐队相得益彰的渲染配合,使人好似溶入了江南水乡赏心悦目的秀丽景色中,实为二胡现代创作的精品。
另外他还作有《苏南小曲》,这首二胡独奏曲是根据江苏省南部地方戏一场剧中的传统曲子“老簧调”改编。乐曲充分体现了中国南方文化所特有的小巧玲珑特点。全曲短小精悍,并将音域的变化和转调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演奏始终处于精巧伶俐的表演气氛中。
著名二胡演奏家邓建栋,江苏无锡人。他创作并演奏的《姑苏春晓》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江南丝竹乐风格的二胡独奏曲。这首乐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和丰富的节奏变化,生动地描绘了古城姑苏春光的秀美和勃勃生机。这些二胡作品充分展示了苏南的风俗文化与音乐特色。
江南地区有着这么多出色的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和未来成千上万的二胡大军,今后将会有更多更好的二胡作品呈现于世。
第二章 苏北地区二胡发展情况
2.1经济文化背景
苏北历史上除了扬州,多为贫穷之地。一条长江,造成南北冲击平原肥沃程度的差异,江北经常挣扎在“生存线”上。但是,从全国来看,以徐州为代表的江苏北部地区,仍然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从楚汉争霸,到三国隋唐,古徐州、两淮、扬州地区一直是中国古代最发达地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近代以来,这些地区仍然是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力量,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华东抗日堡垒盐城新四军、中国近代第一座城市南通都是彪炳千秋的大事.辉煌的历史见证了苏北的历史地位,也是由于这些历史原因造成了苏北地区的贫困,交通的闭塞,自然地理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经济文化一度落后于苏南地区。同时使得苏北的民间音乐资源得不到挖掘,自然二胡艺术也是埋没民间,与苏南地区二胡艺术的发展有着天壤之别。
苏北地区流传着江淮文化和徐汉文化。江淮地区的扬剧、淮海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扬剧以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扬剧的表演艺术,一方面继承本地乱弹和扬州民间的花鼓、香火、秧歌、杂耍、龙灯、麒麟唱、荡湖船等歌舞艺术传统。另方面又从流行于扬州的弋阳腔、昆曲、徽调等戏曲声腔吸取养料。而徐汉地区的民间音乐活动中参与的主奏乐器多为唢呐、锣鼓等,,二胡在其中只担当伴奏的角色。扬州是苏北文化的大本营。清代扬州道乐吸收了苏北地区民间音乐,曲调丰富,具有艺术感染力。当时除在举行法事时演奏道乐外,还常在熙春台、关帝庙等场所演奏。道教音乐分为“大乐”和“细乐”二种,扬州道乐属于“细乐”,演奏乐器用笛、箫、管、笙、筝、三弦、二胡、琵琶和檀板、板鼓、木鱼、钟、磬、钹、锣等,乐队多至二三十人。新中国建立后,扬州市区和宝应等地的道士,曾组成国乐队参加群众文艺活动。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道教活动减少,具有扬州特色的道乐也难闻其声了。
可见,当时的二胡在苏北民间音乐活动中也充当着一定的角色。苏北地区民间音乐也很丰富多彩,但二胡在其中只不过是个小角色,没能得到重视。
2.2苏北地区二胡人才稀少
苏北地区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少之又少,略知的只有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沈正陆、于汉和二胡演奏家召唤、周维、余惠生。
沈正陆,江苏滨海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先后师从闵季骞、甘涛、张锐等著名二胡大师,曾获1963年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三等奖,他演奏的《阳关三叠》,以新颖独到的艺术处理引起二胡界的关注。30多年来他培养了诸多学生,遍及海内外,1993年获国家教育部首届“曾宪梓教育基金”三等奖。
于汉,江苏徐州人,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二胡专业委员会理事。197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师从瞿安华、甘涛教授。多年来从事二胡教学、演奏与创作。主要作品有《黄河情》、《贺喜》、《天山随想》等。其作品《看花灯》获江苏省首届二胡大赛创作最高奖“优秀作品奖”。《贺喜》、《看花灯》获1994年中国民族器乐展播优秀作品奖。先后在“中美文化中心”、厦门“鼓浪屿音乐厅”等地举办了多场个人独奏音乐会。他的学生刑露曾获1995年江苏省中小学生民乐比赛一等奖,张丽君获2001年江苏民族器乐大赛二等奖。
召唤,江苏高邮人,江苏省歌舞剧院独奏演员,自幼随父习琴,后师从马友德、朱昌耀、欧景星等老师。曾于1997年、2001年两度获江苏省民族器乐比赛一等奖,1999年获第二届江苏省文化艺术节“茉莉花奖”、第四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二胡演奏金奖、“天华杯”全国青年二胡比赛二等奖。
著名二胡演奏家周维(东台人),师承马友德、甘涛、瞿安华教授。现任东方歌舞团独奏演员,他集作曲、配器、演奏于一身。从1982年就开始将二胡与电声乐队相结合、与合唱队与东南亚特色乐器相结合,在《中华弦诗》演奏专辑中他与高大林先生合作,用电脑MIDI结合管弦乐的演奏手法和全新的配器,进一步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华弦诗——周维二胡演奏专场”、“南方之夜——周维二胡独奏音乐会”。作有《葡萄熟了》、《印巴随想曲》等二胡独奏曲。曾随团出访欧、亚、美30多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观众欢迎。
余惠生,江苏东台人,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歌曲团独奏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理事。先后师从马友德、刘明源、许讲德、闵惠芬等老师。1985年获首届二胡邀请赛三等奖,1986年创作并演奏了二胡独奏曲《老山兰抒怀》等。
这些二胡演奏家们在现今二胡事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要带动苏北二胡艺术发展并不是靠几个二胡演奏家们的努力就能做到的。
2.3苏北地区二胡教育
苏北地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二胡文化的发展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二胡艺术大多流传于民间,苏北几所高校也都设有二胡专业,但其群体十分弱小,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几乎没有专门的二胡教学机构。现今,苏北二胡受苏南二胡发展的影响,渐渐得到了重视,二胡教育发展慢慢起来,这其中二胡教师起到带动苏北二胡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些教师有徐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二胡老师王瑞、沈涛;盐城师范学院二胡老师赵建培。还有前卫歌舞团的独奏演员胡励志,南京师范大学原二胡教师沈蟠庚等等……但与苏南二胡发展的大好形势相比,苏北只能算是万里长城的一块砖,无法相比。
2.4以苏北地区为题材的二胡曲匮乏
苏北地区也有着很丰富的民间音乐,《茉莉花》、《扬州小调》等已成为老板姓们耳熟能详、口口相传的民间歌曲。这些曲调优美、细腻柔和的民歌得到了一些二胡演奏家们的重视,将其改编为二胡曲,以另一种音乐形式继续流传下来。
著名二胡演奏家朱昌耀先生将民歌《扬州小调》改编成一首具有浓郁南派风格的二胡佳作。其曲调清新优美,音律欢快喜庆。朱昌耀先生精美细腻的演奏,使作品更加充满诱人的艺术魅力。他改编的二胡曲《好一朵茉莉花》,曲调缠绵,寓意含蓄。茉莉花之美代表了爱情和幸福,东西方人都从茉莉花的芬芳中得到愉悦和快乐。
扬州高邮民歌《剪剪花》,起于清初,兴于北方,最早见于《缀白裘》里《占花魁》一剧。大调曲子里的“剪剪花”分两大类:一类是“老剪剪花”,为宫调式,演唱时转为上属调(原调5=后调1),它的名称繁杂,俗称“老剪剪花”;另外一大类俗称“小剪剪花”,其曲式为徵调式,用原调演唱。后由民间二胡艺人改编为二胡曲,流传于民间。
如皋民歌《倒花蓝》是一首被编入中国民歌史的乡土歌曲,1960年以民歌《倒花蓝》曲调为舞蹈音乐的同名舞蹈赴北京中南海演出,受到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许,并生辉于银幕。1986年《倒花蓝》随南通市民间艺术团再进首都中南海,受到文艺界的一致赞誉。据常熟理工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系二胡老师王小龙回忆,在他小时候便听过家乡的二胡艺人拉奏《倒花蓝》。
可见,用二胡演奏民间歌曲早以为人们所接受。但这些由民歌转化而来的二胡曲风格、特征不明,反而更倾向于苏南地区南地区的音乐风格。以苏北地方特色、音乐风格为题材的二胡作品却没有多少,我想这也是苏北的二胡艺术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胡作品的严重缺乏,主要是缺少创作二胡音乐的二胡作曲家,民间音乐题材更是得不到挖掘,苏北地区的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只有于汉副教授创作的《黄河情》、《贺喜》、《天山随想》等作品,仅少的二胡作品对于带动苏北的二胡艺术发展力量十分薄弱,得不到社会和群众的响应。
第三章 苏北二胡发展的几点建议
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发展与大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江苏是个经济文化大省,经济的发展带动其各方面的全面发展。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大文化息息相关。如何缩小苏南苏北二胡发展的差异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人在这里提出几点拙见,希望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
3.1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
苏北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使得二胡事业的发展停滞不前,而苏南地区正因为有着强大的经济基础和悠久的文化历史作后盾,使苏南二胡的发展如鱼得水。苏北地区的文化底蕴并不逊色于苏南,而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二胡事业发展所必须的物质基础。苏北地区拥有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资源短缺的江苏以及华东地区具有重要地位。矿产资源方面,徐州煤炭、石膏和石灰石,淮安的岩盐、芒硝和凹凸棒土,以及连云港的水晶、金红石和蛇纹石等都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与利用价值,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本区大力发展重化工业提供了重要条件。本区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海岛动植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涂资源和海港资源等)是发展海洋产业的物质基础。本区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人均土地、耕地拥有量均超过苏南地区。
近年来,交通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善,区位优势更加凸现,拥有新亚欧大陆桥即陇海铁路、京沪铁路、京杭大运河、数条高速公路和国道、徐州观音机场、连云港机场、盐城机场等骨干通道和基础设施,便捷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与国内外重要城市时空距离大大缩短。连云港是江苏省唯一大型海港,也是国家主枢纽港之一和欧亚水陆联运重要结合点,这么多的自然地理资源和便捷的交通状况,将会带动整个苏北经济的腾飞发展。
3.2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苏北地区各市政府部门应该重视二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意识地培养二胡人才,可在苏北各市设立更多的二胡教学机构,培养更多的二胡学员。努力挖掘民间音乐题材,拯救已流失的民间音乐。鼓励更多的二胡作曲家写作根据苏北地区民间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邀请二胡演奏家演奏苏北地区的音乐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具有苏北地区音乐风格的二胡作品,让苏北二胡走上更宽的音乐舞台,展示给全国观众。
结语
近年来,苏北地区二胡发展明显加快,2004年10月17日在徐州举行的“首届国际胡琴艺术节”,1500人共同演奏二胡经典曲目,冲击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国内外100多位二胡演奏家与徐州市各界胡琴爱好者共1500人,共同参与了一场以《汉魂》为主题的大型音乐会。“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器乐比赛中,徐州代表队表现出色,捧得了“特等奖”等一系列获奖证书等等。这些重要活动和取得的优异成绩证明:苏北地区二胡的发展是可以与苏南并齐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苏北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苏南、苏北两大区域互相合作的基础上,江苏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二胡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