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专家重新评价刘天华的艺术地位和历史价值: 刘天华是中国民族音乐开山鼻祖
2005年11月2日至3日,纪念刘天华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暨“中国音乐家协会刘天华研究会”成立揭牌仪式在江阴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二胡界顶尖高手和著名的二胡理论家、教授参加了此次全国性的二胡盛会。如果说之前对刘天华的基本评价只是定位在“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著名的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是著名的“刘氏三兄弟”之一,那么此次研讨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之一就是如何重新评价刘天华的艺术地位和历史价值,甚至有专家把刘天华定位为我国近现代民族音乐的奠基人和开山鼻祖,认为在中国民族音乐史上,论地位和贡献,无人能出刘天华之右。
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器乐教研室主任杨光熊教授说,刘天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的奠基者,开拓者,他对中国民族音乐所作的贡献是前无古人的,80多年前,他就提出了让中国音乐和世界音乐并驾齐驱的理念,他也是把中国乐器引入高等学府进行教授的第一人,他创作的十大乐曲立足民间,又借鉴西洋音乐,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发展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刘天华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一个典范。直到今天,他的作品仍然没有过时,没有被湮没,在很多大学讲堂,他的乐曲仍然是教授学生的经典。此次成立刘天华研究会,意义非同小可,通过探讨刘天华的艺术观、世界观,重新评价刘天华在历史上的地位。
武汉音乐学院教授、湖北二胡学会会长李坚雄教授认为,此次成立刘天华研究会,把刘天华的历史作用和他对中国二胡及整个民族音乐所做的贡献给予全面又公允的评价,对整个民族音乐发展有重大的意义。他特别提到了二胡的“苏南现象”,他说,胡琴虽然来源于北方,但真正的繁荣和发展是在苏南这片富庶的土地,这里民风婉约,江南丝竹盛行,音乐底子厚实,特别适宜二胡的发展。从20年代的周少梅、阿炳、刘半农,到建国后的闵惠芬、蒋巽风、陆修棠,到改革开放后的赵寒阳、邓建栋、王建明,都是苏南人,都在二胡界享有极高声誉。他说作为江苏人,条件得天独厚,更应该把二胡发扬光大。
中国音协副主席闵惠芬激动地对记者说:音乐要走进平常百姓家,刘天华大师80多年前就能讲出这样的话,实在是太伟大了。今天,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在很多家庭已蔚然成风,音乐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做得越来越好,作为刘天华研究会的会长,我很愿意通过这个研究会举办各种活动、比赛、演奏会,来进一步弘扬刘天华的音乐和他不断创新的精神。中国二胡学会名誉会长、刘天华第二代传人陈朝儒老先生已经82岁高龄,这次专门赶到江阴参加纪念活动。他自豪地说,闵惠芬是我的大女儿,宋飞是我的大孙女,刘天华的传人已经到了第八代,就算按保守的测算,全国有300万到400万的人在拉二胡,你想想,刘天华的传人有多少了?
在音乐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刘天华受时代的局限,代表的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和利益,不宜于大肆宣扬,而另一种观点却针锋相对,认为刘天华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对此争论,空政文工团业务处处长邓建栋等人认为,我们今天对刘天华的评价应该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从刘天华的历史价值和对中国民乐作出的贡献方面来科学而客观地评述,没有必要贴太多政治标签,否则,只会使对刘天华的研究进入误区。
原江苏省音协副秘书长朱新华说,江苏有民间艺人阿炳和音乐家刘天华二位巨匠,形成了完整的二胡体系。目前,江苏正在建设文化大省,而就我省目前的音乐界现状看,声乐、管弦、钢琴在全国并不处于领先地位,而江苏的二胡家至少占全国的半壁江山,创作颇丰,拥有一大批艺术家和优秀作品,江苏一定要利用优势,做大“二胡之乡”这个文化品牌。
作者:薛颖旦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