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的闵慧芬演出剧照
闵慧芬近照
快到年底了,闵惠芬忽然又忙了起来。上海民族乐团举办民乐60年音乐会,特邀已退休的闵惠芬上台演奏。这两天,她都来团里参加排练。
由荒废到一鸣惊人
闵惠芬八岁就跟着父亲学琴。父亲闵季骞是二胡大师刘天华的再传弟子。闵惠芬练的全是刘天华的曲子,“病中吟”、“光明行”、“空山鸟语”一拉就是一天。
那会,在当地闵惠芬是唯一一个拉二胡的女孩。受解放前封建思想的影响,在解放前,干这行的人,往往都是叫下九流。然而还在南京念小学的闵惠芬闯到了上海,要考音乐附中……一番波折之后,闵惠芬终于如愿进了音乐附中的门。
王乙老师正直儒雅,教学细腻,对闵惠芬后来的艺术成长影响甚大。
刚进学校,闵惠芬像脱缰野马到处玩耍,第一个学期很快荒废。到放寒假,王乙先生把闵惠芬叫了去,一通严厉的批评,让闵惠芬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终年严酷的训练,让闵惠芬技艺大进。1963年的第四届上海之春,闵惠芬一鸣惊人。
果然,就在这届全国二胡大赛中,闵惠芬征服了评委,获得了比赛第一名。
求创新,铸琴魂
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是闵惠芬演奏的代表曲目。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闵惠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激情而内含,动人而不媚,夸张而不狂、哀怨而不伤。她总能在出弓的第一个音起就能生发撼人的力量,她能抓住音乐意境,以感情融合气势和神韵,引发人们的广泛相象,听来感动不已,欲罢不能。
这首《二泉映月》和其他前辈音乐大师的经典作品,从根蒂上滋润了闵惠芬的艺术灵性。她的琴声总是富有魅力,演奏充满激情。
唱片被听烂了,但烂熟于心的闵惠芬吸纳了阿炳原作的精髓,竟能和唱片里拉得一模一样。文革十年,闵惠芬从未停止过对于民族艺术的苦苦追求。
1975年,闵惠芬接到一个“特殊任务”,去到北京,用二胡模仿多位京剧名家的唱腔,录制传统京剧的唱腔音乐。除了言菊朋的《卧龙吊孝》,还有《逍遥津》、《珠帘寨》、《哭灵牌》等名段。这段艺术实践,让闵惠芬动了心念,开始尝试用戏曲唱腔来拓宽二胡演奏的空间。
后来,闵惠芬走遍全国各地,潜心学习,新编演奏了十多首戏曲经典。“二胡声腔化”成为闵惠芬的独创,她由此成为中国民乐史里程碑式的人物。
走天下,觅知音
1981年,无情的病魔袭向闵惠芬。6次大手术,15个疗程的化疗,万般苦痛,然而却神奇般地活了下来。
大病初愈的闵惠芬开始了她的普及民乐之旅。走天下,觅知音,全国许多山区、渔村和高校都留下了她的琴声。
1982年5月,第十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闵惠芬首演了她和作曲家刘文金共同创作的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大气磅礴,激情壮美,一曲拉罢,举座皆惊。人们难以置信,这样一部恢弘巨作的诞生之际,正是闵惠芬与死神奋力拼搏之时。
三十多年,闵惠芬的演奏在各类重大比赛中得奖,她的作品获首届中国“金唱片奖”。她先后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第一个提着二胡走进金色大厅,被誉为“世界最著名的弦乐演奏家之一”。
作为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闵惠芬在退休后依然忙忙碌碌,她舍不得放下她心爱的民族音乐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