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地域特色 地方风味 技法表现
序 言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在这个多民族大家庭中,由于气候、饮食、水土以及方言、民歌、地方戏曲等的诸多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传承与时代的发展,形成了大量不同地域特色的民族音乐。二胡作为土生土长的民族音乐文化的一部分,随着近半个世纪的快速发展,它已经具备了极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以表达各地区、民族的思想感情。二胡长期生存于民间,与民间音乐联系紧密,因此表现出地方音乐的独特韵味与意境。
一. 二胡地域特色的形成
二胡艺术地域特色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它不仅受着各地地理、气候、方言、风俗人情以及民歌戏曲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也是靠几代人对地域风格音乐的摸索、搜集、传承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二胡地方风味的形成,地理气候环境起着直接重要的作用。我国南方江浙地区气候温湿,丘陵、平原的地形差别小,风景秀丽,绿树繁荫,因此南方的音乐旋律优美,细腻婉柔,少大跳,发音流畅清澈;而北方由于气候干燥,地形差别大,山区高原较多,即北方的音乐旋律舒展,高亢,音程跨度大,发音浑厚。
各地方方言因素与二胡地方风味的形成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地方发言种类繁多,各地音乐风味和韵味自然就会千差万别。江南发言柔软、甜美,其音乐风格大都细腻柔和,清新优美;而北方方言粗犷、豪爽,便形成了北方刚劲有力,高亢豪放的音乐地域特色。
各地的民歌、戏曲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二胡地域特色乐曲的发展。例如:二胡乐曲《兰花花叙事曲》即采用了陕北民歌《兰花花》曲调和故事情节创作而成,而乐曲体现了陕北民歌浓郁独特的地方特色;河南豫剧是一种影响广泛,泼辣、热情,有典型地方特色的戏曲,而二胡乐曲《豫乡行》、《河南小曲》就是根据豫剧的曲调风格创作而成,乐曲中的大滑音和滑揉技巧的运用,模仿了豫剧声腔中的特色,表现了浓郁的中原地方风味。
正是这么多因素影响着二胡地域特色的形成,然而,不仅是这些外在的因素,其实人文的内在因素对于它的形成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几代的音乐家们通过采集各地的民歌戏曲,搜集整理独具特色风土人情的民间音乐,将这些富于特色的音乐与二胡的创作技法加以融合,才传承并创作出众多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二胡作品,才使得二胡的地域特色得以发展。
二.地域性风格及技法总体特色
地方风味与地域特色是二胡艺术表现的重要方面,准确的把握好不同地域的演奏风格才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出乐曲的真实内涵和意境。通俗地说,就是要求演奏者拉什么地方的乐曲,就有什么地方的风味。笔者列举出最具代表性的几种地方特色的二胡音乐,对其独特的风味以及如何运用技法表现出其风格韵味加以阐述。
(一)江南音乐风格及技法表现
江南地区的地势平坦,风景秀丽优美,优越的自然生存环境使人们多以音乐来表达读一水乡美景的赞美,且语言音调调值变化小,因此江南音乐基本上是五声性调式,音乐旋律婉转优美,少大跳,它所形成的音乐风格都有着细腻、柔和的特点。二胡曲《江南春色》、《姑苏春晓》等,都是有着浓郁江南丝竹韵味的乐曲,呈现出江南音乐典型的地域特色。
在这类乐曲演奏中,最能表现其地域风味的技法是滑音和装饰音的运用。江南丝竹音乐多使用各种二、三度的滑音,垫指滑音的运用也较多,演奏时应将滑音处理地连贯而细腻,不能拖泥带水,如此才能使音乐旋律优美婉转,甜美如歌;江南风味的二胡曲中,装饰音的运用也相当频繁,多用大小二度颤音和倚音式的打音,装饰音要处理的灵巧剔透,使音乐能表现出那种波光粼粼的江南水乡风光和舒畅的美感。
另外,江南丝竹风味的二胡曲还要求有流畅的运用和细腻柔和的揉弦,以及舒展优美的银色加以配合,才能完美的表现出其曲调雅致秀丽,节奏明快流畅的江南地域风格。
(二)河南音乐风格及技法表现
河南地处我国中原地区,其风格韵味浓郁,润腔表现得张扬而充分,音乐明快、豪放、泼辣而风趣。河南风格的乐曲常借鉴豫剧的曲调以及豫剧伴奏乐器坠胡的演奏方法来创作,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河南地区的二胡曲对河南声腔的模仿较多,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这不仅表现在夸张的滑音使用上,也表现在波音、颤音、顿音的夸张使用上,发音圆润、饱满,音乐表现力很强,形式多样。从音程上看,三度以上的滑音最为常用;从音高的起点和终点来看,有较明显、确定的音高位置的滑音,也有不太明确的滑音;从时值上来看,有长有短;从速度上看,有慢滑也有快滑;从音乐上看,有在抒情的慢板乐段中,做委婉的滑音,也有在表现乐观、喜庆气氛的快板乐段中,做风趣俏皮的滑音。总的来说,明快、豪放、夸张的滑音在河南风格的胡琴曲中占主导地位。
二胡乐曲《豫乡行》、《河南小曲》都是河南韵味浓厚的乐曲,其中借鉴坠胡的大幅度悬腕滑揉手法,这种滑揉要求滑动速度快,幅度大,有强音头,且持续不松劲,要表现得粗犷、豪爽,以表现河南人民豪放的性格。具体地说,譬如刘明源的《河南小曲》,该曲明快诙谐、泼辣而风趣,音乐主题是表现河南人民淳朴、勤劳的精神风貌,具浓郁的中原风味。乐曲中滑揉音的演奏作了从无滑揉音到有滑揉音的润腔的细致的变化处理,这种从无滑揉音到有滑揉音的润腔技法常被夸张演奏,给人以生动、乐观和风趣的感觉。乐曲中连续的大量大滑音的使用,力度较重的压揉、扣揉,以及颤弓和大滑音的配合使用,借用戏曲中行场音乐中甩弓的运用等等,都生动地体现了浓郁的河南地方音乐特色。
(三)内蒙草原音乐风格及技法表现
内蒙地区长期生活在辽阔无垠的大草原上,平坦、辽阔的草原和美丽的蓝天白云、自由的游牧生活使草原音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节奏自由,旋律舒展、空旷。由于草原生活大都是生活在马背上的,使音乐也具有“马背特色”,内蒙的二胡乐曲常借鉴地方乐器马头琴的音色与技法,运用小三度颤音、大滑音,以及如马蹄声似的音乐节奏和表现这一节奏的二胡抛弓技巧,马背上左右摇晃似的音乐旋律和演奏手法,以表现出草原音乐特有的神韵。草原音乐大多是五声羽音与其上方小三度的调性音宫音和上方纯五度的角音一起构成了草原羽调式音乐的主干音。在长调音乐中与自由的节奏和“驼峰式”的旋律线条相结合使音乐十分柔美又很舒展、悠长;在短调音乐中与具有“马背特色”的跳跃性节奏相结合使音乐更为轻巧、欢快、跳跃,动感更强。因此,要表现草原音乐的地方风味,二胡演奏者必须了解草原生活,掌握草原音乐的旋律、节奏特征和诸如“下颤音”、“三度倚音”等表现手法,这样才能让欣赏者在二胡演奏中真正领略到草原音乐的独到风味。
二胡乐曲《赛马》、《草原新牧民》、《奔驰在千里草原》等都是草原特色音乐的代表。这类乐曲给人的是辽阔、苍莽,所以为了表现特有的草原风味,除了在演奏时注意运弓的力度变化外,还应突出此类乐曲的“韵外之致”,在听众心中营造出辽阔无垠的草原音乐独特的意境。
(四)三秦音乐风格及技法表现
三秦地区地处我国黄河流域,灿烂悠久的黄河文化造就了人们直率、豪爽的性格气质,也逐渐形成慷慨、激昂、粗犷、质朴的音乐风格。这类音乐四度以上旋律音程跳进较多,不如江南音乐的含蓄,具有浓郁的秦晋高原风格。秦派二胡创始人鲁日融先生创作的《秦腔主题随想曲》、《眉户调》就是典型的具有三秦风味的优秀代表作。这类乐曲的演奏有许多借鉴秦腔主奏乐器板胡的表现技法,多采用滑揉、压揉,右手运弓变化较大,弓距对比较强烈,突出三秦地域特色。它们音乐大多旋律舒展,多有四、五度跳进,调式多为七声商、徵调式,乐曲还经常采用夸张的“垫指压弦滑音”演奏技巧,同时配以较重的运弓,琴弦较大的张力起伏,加上运弓力度长短的变化对应,使滑音效果分明独特,音乐形象更加生动,地域色彩更浓郁。
具体地说,《秦腔主题随想曲》这首二胡曲,采用富于戏剧性激情的秦腔牌曲为音乐素材,用善于抒发情思的随想曲体裁,表现大西北人民淳朴爽朗的性格,使音乐富有浓郁的秦地风韵。全曲汇集了音乐之精华,融歌唱与戏剧性于一体,为三秦特色乐曲最为典型的代表作之一。
(五)新疆音乐风格及技法表现
新疆地区生活着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现象、人文习俗,赋予了那里热烈、奔放、跳跃的音乐风格。新疆的音乐一般充满动感,跳跃性的舞蹈节奏融入进音乐中,显得别具风味,也有通过左右手的拨弦模仿新疆乐器冬不拉的音色,形象而生动,欢快而跳跃。
大家较熟悉的具有新疆风味的二胡曲有《葡萄熟了》、《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天山风情》等等。总体来说,从旋律音上说,经常运用增二度音程,《葡萄熟了》、《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中都随处可见;从节拍上说,多采用五八拍、七八拍、八九拍,可能是由于崎岖不平的山区小路的地理环境造成的,这种非均分的律动节奏,增加了音乐的律动感和舞蹈性,使音乐显得热烈、活泼;另外,拨弦的运用也是新疆乐曲的特色,例如《葡萄熟了》中就有通过左手指的拨弦及右手以同样节奏型的拉奏,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人们在丰收时候,打着手鼓,弹着冬不拉,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因此,二胡演奏时应把握住音乐节奏和拨弦运弓等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出乐曲的地方性特色。
另外,除了以上列举的这五种地域风格的音乐以外,还有许多富于特色的乐曲。例如,具有广阔气势的描写中原特色的乐曲《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山东风味的乐曲《一枝花》;具有云南纳西风味的现代乐曲《第一二胡狂想曲》等等,都是富有地域风味的代表曲。
结 语
演奏者要想把握好二胡乐曲的意境,就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了解感受各地的地域风俗人情,深刻体会浓郁独特的音乐风格,把握好乐曲的音乐人性和内涵,极尽完美地表现它,这样才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音乐中浓郁的地方风味,使自己的演奏逐步达到“真实、感人”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宋国生.二胡演奏艺术
<2>乔建中.论中国传统音乐的地理特征及中国音乐地理学的建设
<3>段晋中.对二胡艺术地域特色的探讨
<4>伍国栋.江南丝竹二胡源流与“声腔化”演奏传统
<5>李祖胜.论二胡艺术的风味美
<6>杨荫浏.语言与音乐
(徐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下一篇:论二胡作品的调与转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