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就二胡演奏中右手运弓的音色、力度两个方面作如下分析、探研。
一、关于音色
音色,即“音品”,是乐音在音高和强度之外的另一种属性。物理学告诉我们,琴弦的振动是一种复合振动。我们平时所听到的乐音,几乎只是这种复合振动所发出的复合音。实际上复合音是由人的听觉不容易一一分辨的若干谐音组成的:全弦振动称为第一谐音,也称为基音,是最容易听到的一个音,其余的是全弦的若干分段振动,其频率各为基音的若干整数倍,称为“泛音”。音色的形成,是由泛音的多寡,及各泛音的相对强度所决定的。
乐器音色的形成,情况是复杂的。以二胡为例,当我们拉奏时,不仅琴弦振动,蟒皮、琴筒、筒内空气,乃至整个二胡都在不同程度地同时作复合振动。因而同样的两条琴弦,安装在不同的二胡上,其发音的音色也很不相同。二胡乐器音色的优劣,和制作二胡的木料、蟒皮、琴码及绒布垫的质地、厚薄、大小、琴弦的粗细、质地,蟒皮的松紧度、琴筒内空气体积大小,制作工艺等等,都有直接的关系。由于这种音色是二胡乐器本身固有的声音品质,所以,在这里,我们暂且把它称为“乐器音色”。乐器质量档次不同,自然就有不同的声音品质。
然而,从演奏的角度看,不同人的演奏,音色也有所不同,有时甚至区别还是很大的。同一把二胡,在演奏家手里能奏出与一般人很不一样的声响效果,声音特别动听:或委婉而凄清缠绵,或激越而动人心魄,说明以不同的方法演奏能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在这里,我们暂且把它称之为“演奏音色”,作为与乐器品质固有音色的区别。演奏者得法而娴熟的驾驭,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乐器潜在性能的重要因素。好二胡在一般人手里发不出好音色,不怎么好的二胡在演奏家手里却优美动听,这正说明演奏方法对改变音色的重要作用。
二胡演奏中改变音色的技术手段,右手主要是调整运弓速度的快慢、弓对弦压力大小,及这两者之间各种变化组合,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弓毛触弦点位置高低来实现。左手按弦力度的虚实、揉弦方式及揉弦幅度大小,揉弦频率快慢等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二胡的演奏音色。
上述各种技术手段,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其本质即是以不同的方式激发琴弦的振动。由于激发振动的方式不同,所发之音的谐音构成也就不尽相同,因而产生不同的音色。在基础演奏法中关于运弓的“平”、“直”要求,也是基于这一道理:斜势运弓和水平方向运弓,运弓时弓子与蟒皮平面的夹角大小不同,其激发琴弦振动的方式也不相同,所以音色各异。音色,一般用刚柔、浓淡、虚实、厚薄、明暗等来形容。当加大弓对弦的压力,加快运弓速度时,则音色厚实而明亮;当放慢运弓速度、减小弓对弦的压力时,则音色薄虚而暗淡。通过对运弓速度和弓压的无级差的变化组合,还可以进一步获得层次更加丰富的音色。丰富多采的音色,是每一位二胡演奏者梦寐以求的。诚然,必须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实现。也象进行音准训练时演奏者内心、必须先有音律的概念,逐步提高听觉的分辨力,然后才能进而在演奏中逐步提高音律的准确性那样,对于音色,演奏者内心也应先有一定的印象,什么样的音色是柔、是刚、是厚、是薄、是虚、是实… … ,头脑中应有明确的概念,然后才能进而在听觉的指挥下,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实现。
二、关于力度
力度,和音乐的其他要素一样,在音乐表现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力度没有变化的音乐给人一种平淡、枯燥或冷漠的感受。音乐中的力度用强或弱来表示,从最弱到最强,共分为八个等级:ppp · pp · p · mp 、mf 、f 、ff 、fff 。
在二胡演奏中,以其极限之最强音为fff ,最弱为ppp 。不同的乐器,其强弱程度没有对等的可比性,例如二胡演奏的ff 与唤呐的ff 就不是一回事。实际应用中,在表现热烈、坚定、奔放、壮丽的音乐形象时,一般适合用较强的力度来演奏;而在表现和祥、静谧、思念、忧伤的音乐情感时,则宜用较弱一点的力度。
力度的强弱,是在音乐进行中前与后比较出来的。一直用强的力度也就不显得强,一直用弱的力度也不成其弱,力度是相对的。力度的体现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前面与后面音符的强弱程度对比的级别差,级别差对比越大,强弱变化就越明显。例如,从mp 一f ,与从pp 一f 比较,显然后者的强弱对比的级别差较大,明显地就显得强。其次是与完成这一力度变化过程所用的时间长短有关,用越短的时间完成这一过程,就越显得强(或弱)。比如从PP 一ff 是在8 个小节里逐渐变化而成的,与在相邻的两拍里突变相比较,则后者给人的感受更为强烈,也就更显得强了。正因为如此,带音头的运弓能给人一种力度感的存在,有时一个带音头的mp 音,要比一个不带音头的f 音给人更明显的力度感觉。力度的强弱与音量大小有一定关系,一般说来,力度强则音量会相对大一些,力度弱则音量会相对小一些。但是,反过来说,音量大并不等于就是强。就象我们收听广播时把收音机的音量开大了,也只能说是“大声”而已,并没有给人一种力度强的感受。这是因为无论是前后音符强弱对比的级别差,还是完成力度变化过程所用的时间长短,旋大音量旋钮后还是都与原来一样。
二胡演奏中的力度,与左右两手的演奏方法都有关系。右手主要在于控制运弓速度快慢和弓对弦压力大小。运弓速度快,即单位时间内用弓量长,则发音相对强;反之则弱;以暴发力起奏,即带“音头”弓,由于瞬间力度对比幅度大,故显得强,左手主要在于按弦力度和揉弦的变化。一个音,揉弦与不揉弦能给人以不同的力度感,揉弦匀而快,幅度大,则强;而不揉或慢揉、揉弦幅度小,相对就显得弱一些。充分调动左右两手的技法因素,兼而用之,可取得更好的效果。故通常在情绪高昂、激动的地为要加大揉弦的幅度和揉弦频率,再配合运弓速度快(把弓拉得长一点),适当增加了对弦的压力,并采用有棱角的换弓,就能使发音更加结实、有力,从而更好地把乐曲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三、音色、力度的艺术应用
丰富的音色和力度变化,是二胡演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应用中必须从音乐作品的内容、风格的要求出发,加以精心设计,才能恰切体现音乐作品的风貌。试想,如果用纤细柔美的音色和中庸的力度演奏粗犷豪放的北方风格乐曲,将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反之亦然,蕴含热情奔放的音色和力度并不适合表现细腻、含蓄、内在的音乐情感。只有从具体作品的风格、内容要求出发,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获得多层次的音色和力度变化,使技巧服务于内容,从而把音乐作品更好地表现出来。
在遵循作品内容、风格要求的前提下,对一部作品的各个具体细节处的力度和音色的设计,以及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也还有多种选择的可能。笔者不揣浅陋,试将这方面的体会列举数例于下:
《 光明行》是一首少有的进行曲风格的二胡独奏曲。本例为第一段,号角式的昂扬音调,情绪饱满,表现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本段宜用较快的速度运弓,把弓子尽量拉得长一些,配合以适中的弓压和较快的揉弦及有棱角的换弓,用饱满、刚健、挺拔的音力和“强(f ) ”的力度,表现“五四”时代旧知识分子对光明的向往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独弦揉》 ,一名(忧心曲》 ,是唯一只用内弦演奏的一首二胡独奏曲。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刘天华先生于1932 年1 月2 日写此曲,用以表达他对国事的忧虑。沉闷的慢板主题,宜用缓慢的速度运弓,配合较大的弓压和不很快的揉弦,使发音显得浑厚、浓郁,以“中弱( mp ) ”的力度开始,随着旋律线条上下行,作相应的起伏,表现内心一种沉重、迟缓的忧郁感。
本段许多音可以不揉弦,有的用压弦。适当配合打音,奏出仿双管的韵味。以较弱的力度,平、淡的音色,并带有哭泣效果的压弦,刻画特定画面中主人公凄惨的内心世界。
二胡演奏中还必须根据不同的音区采用不同的按弦力度和不同的方法揉弦。在高音把位上按弦力度和揉弦幅度都应该比在低音把位小得多,这是因为高音区频率高,指距密琴弦短,对左手按弦的压力很敏感,稍一用力就会使音高上升许多;揉弦的幅度大也会影响音律的稳定性。
《 江河水》,全曲由四个部分组成,本例为第二段,在表现内容与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好象一下子由乌云翻滚、浊浪排空转人凝固的时空中,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乐曲表现在江边祭奠丈夫亡魂的新寡,从悲愤欲绝转人对往事的回忆,泪水干涸,神态木然,情绪十分呆滞。演奏本段时,运弓速度较慢,用弓量短,换弓很连贯,流畅自如;弓压很小,发音十分细腻、柔和。本例是《 春诗》的结束句,以上把位起奏连续换四个把位,到达全曲的最高音。在最高音区把位上,宜用不很快的速度运弓,适中的弓压。弓对弦压力过大则容易出噪音,甚至破裂。还要注意左手按弦要轻一点,滚揉的揉弦幅度也要小一些。以明亮清澈的音色,描绘出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意境。最后两个小节运弓逐渐放慢,弓压也相应再小一点,在渐弱中结束全曲。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诗无达话”的主张,认为诗歌没有完全一致的解释,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欣赏者总是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去理解一个作品的,甚至借题发挥,引申出新的意义。比起诗歌来说,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外延性更大,欣赏者、演奏者的主观感情更容易渗人,其再创作的成份相对来说也较多。因此,和其他艺术类别的欣赏比较,对于每一个音乐作品从理解到艺术处理,也更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的特点。
二胡独奏是一种个性化的艺术表演形式。在扎实掌握相应的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每一个演奏者对音乐作品都可有自己的艺术处理方式。而在技术手段中,对弓子的控制、音色和力度的应用则举足轻重,它们与音乐表现息息相关,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课题。只有通过不断深人研究、进取,才能使自己的演奏向更高的艺术层面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