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前,一个叫华彦均的无锡艺人吐血病故,尽管他妻子在29天后紧随的死让邻里多少唏嘘了一阵,但也仅此而已,因为在大家看来,这不过是一起屡见不鲜的不务正业者的潦倒——少年得志就一时形骸放浪,结果烟花巷弄瞎了眼,鸦片烟败尽了家,落得一辈子卖艺讨生活,除了偶尔让不听话的半大孩子惹得当家长的唠叨起这个能拉几下二胡的瞎子的不甚光彩的过去以外,还有谁会记得他呢——如果不是在最后三个月里生命的掌纹有了一次意外的分*,有谁会记得他的不寻常,记得他就是创作了《二泉映月》的阿炳,有谁还会记得今天,一位大师的忌日。
■在二十岁老去
电影大师费里尼曾经遇到过一位行止怪异的邻居,常见他在早晨穿着睡袍走出来,随手关上房门,静静地停在那儿,接着又猛地打开门并把头探进去。有一天大师实在耐不住好奇心,终于走过去问这个邻居为何要这么做,那人回答说:“我是在闻自己的房间里有没有老去的气息。”
有人说阿炳的老随处都嗅得到,在打结的琴弦上,一条腿的脏墨镜背后,甚至是阿炳这个称呼里。
他的父亲叫华清和,无锡一所道观的主事,他的母亲自然没有明媒正娶,且在阿炳很小时就给族人逼死了,在道观里长大的他只能称生父为师傅,自然也很少有人当面叫他华彦均的。
总被唤做阿炳的他26岁上成了道观的新当家,得了家传衣钵的阿炳将法事经营得红红火火,据说一年的进饷足够两年花,无锡城里也是羡煞人的。可有谁想到一个少年得志的他却在20岁上忽然透出一身朽气。
费里尼说,所谓“老”,一定是你身上的什么东西破了。
26岁的阿炳却是满眼光鲜的,打结的弦子和一条腿墨镜还是以后的事。
尽管当演奏时也不乏围上来嚷着要出大价钱点他曲子的,可通常都是他们这些乐工仰着脸,即使最热烈的赞赏也不会跃过他们的肩的。
如果在20岁就老去,那一定是你不再对越过头顶的一切有所指望。
无论是阿炳还是无锡城里的看客,都当那是一份差事、一个活儿,而不是所谓音乐,就像将阿炳唤做华彦均,不仅乱了习惯,还惹出不少尴尬。
于是习惯了阿炳这个称呼的他也按大多看客都想得出的方式挥霍起了自己的好日子,花柳场里弄瞎了眼睛,吸鸦片又上了瘾,上世纪二十年代不到30岁的阿炳就已沦落街头,看上去和后来50岁的样子已无大分别。
■一生只活90天
阿炳的浸淫声色与后来的传世绝响令我们很多关于人生艺术的判断都显得有些暧昧。
不同于弘一法师阅尽人间后的空明禅意,也不同于另一位民乐大师刘天华天道酬勤的艰难历练,他的完全市井的生活如何将那么多曼妙融入一弦一曲之中?
或许这是仅有的一次音乐史上的意外,就像阿炳那充满意外的人生,青春得意时意外地瞎了眼睛,默默无闻了两万多个日子后,居然在生命的最后90天一鸣惊人。
事实上,此前也有一些机会可令一切改变。
就在阿炳沦落街头的时候,同时代的另一位民乐大师刘天华就曾多次到江苏采风,向民间寻谱,不可思议的是,两位大师竟从未有缘相遇,四十年代初他还谢绝了黎松寿代为安排在上海的一次录音,据说唱片公司要收他们5美元,而这位黎先生就是师从刘天华的一位门生。
时间到了1949年的春天,与阿炳熟识的黎松寿到南京就学于刘天华大师的大弟子储师竹,一次练习手指时无意拉了在阿炳那儿听到的一个旋律,不想老师马上追问音乐的来历,得到的回答是:“无锡一个卖艺的,瞎子阿炳。”
1950年9月2日晚,几位音乐界的好心人找来一台钢丝录音机和一把二胡,在根本不知录音为何物的情况下,阿炳拉了好几首曲子,其中第一首便是后来的《二泉映月》,录音23天后,阿炳有了第一次登台演出的机会。三个月后,吐血病故。
据说阿炳会拉的作品有300多部,而那次录音的钢丝只够刻上六首。
2001年12月4日09:36 北京青年报
上一篇:刘天华的二胡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