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琴打谱的学术规范设拟
古琴打谱是一项具有弹性的工作,表面上看,只要一本古指法工具书,琴人都能打谱其实不然
,打谱是一项极具学术性的精深工作。最好要具备较高的古琴演奏和包括律学在内的琴学理论
水平,相当的中华文化与自然科学的综合素质。时光使者已携我们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殿堂,放
眼世界,打谱者还应具备一定的西乐基本知识,这样才会提高打谱的质量。 “古琴打谱”这
一词汇并非古已有之,而是近代琴家提出的新概念,其本身就是一种发展,而今各行业产品都
有质量标准,中国当今就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等类别,其目的均在保证质量而防
堵伪劣产品;现今国际上音乐论文有学术规范,国内各刊物及音乐学院学报,对稿件、论文都
有共同的学术规范。中国古琴学博大精深,这是共识,如果说博大精深的中国古琴学中的古琴
打谱,没有一个基本的学术规范,似乎不妥不称。因而愚以为,古琴打谱也应当有相应的学术
规范,有规范和无规范相比,应当视作是古琴打谱的发展,这样才能有利于质量的提高和琴学
的前进。规范也不会一蹴而就,十分完善可在实践中不断改善,即便是国家标准,到一定时期
也要重新修订,规范亦然。不揣鄙陋兹拟个人以为有关古琴打谱的学术规范,以作自律,亦聊
作引玉希能产生中国古琴打谱学术规范,以冀有利吾国古琴打谱的发展。
1、 记谱法
(1) 以古琴减字谱和五线谱同时横写记谱。尽管五线谱在记录古琴曲的律外音、多律音、中立
音、微分音、丰富音色、非主体匀速运动节奏体系等内容方面无能为力,尽管在表达琴曲信息
上仅是骨架而已,但因为五线谱有利世界交流,所以作为和古琴减字谱同时对比写出的参照
系仍是目前最佳选择。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不宜用简谱作参照系。
(2) 不宜或不允许只用五线谱或简谱记录古琴曲和打谱曲。这样会出现前文论及的有毁古琴曲
的“九病”。
(3) 应标明打谱原曲的谱本版本。合参打谱应诸本皆标明。名称写于琴曲标题右侧。
(4) 标明打谱者姓名,写于谱本名称之下。
(5) 标明打谱时间,写于谱尾。
2、 打谱记要以简洁明朗的文字写出打谱记要如下:
(1) 琴曲题解:不超过一百字为宜。
(2) 打谱存疑:条文式列出存疑之处
(3) 律制初识:不作律制计算或分析十字。或标明没有存疑。简单表述原曲律制状况
(4) 乐曲风格:简明写出乐曲总体风格及自己有哪些不可避免的风格渗入,如古朴、华彩、清
逸等不超过二十字
(5) 谱误拟指:条文式写出打谱者确认原谱讹误之处更正法。或写出未发现原曲有误。
3、 打谱附文(或后记)不作论证。并写出
打谱者可对其打某谱某曲,发表专题论文,此项作提倡项,不作必须项。
以上古琴打谱学术规范,并不成熟甚至有错误,主要作为自律,如能得琴界讨论、批评和补充
完善,并得到有关音乐界组织如中国音协,中国音研所等认可正式成文才行。
本文是对中国古琴打谱相关层面的分析探讨,其中不少是个人数十年习琴之心得体会,定有不
少讹误之处,尚请海内外专家指正。二十一世纪在我们的足下开始了前进的征途,祝愿中国琴
学乃至整个中国国乐主体纯种性发展体系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辉煌的成就。
部分借鉴的资料出处:
孙新财《试论音乐论证思维方法上所常犯的两类错误》载《今虞琴刊。续》上海音乐学院音研
所、上海今虞琴社1996年合编。
刘承华《古琴表现力抉微》载于《中国音乐学》
沈洽《音腔论》载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第四期,1993年第十世纪西乐东渐在中国广
为传播的西乐中的这一部分。
张林《试论中国与欧洲音乐的节拍体系》载于《交响》1998年第节拍的区别——与周勤如先生
商榷》载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一期。
《美学百科全书》第453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年12月第一版。
萧友梅1938年引日乐沿革。卷头语》称“我国的音乐落后一千年。”若拿现代的西洋音乐来比
较,至少落后一千年。”
拙作《古琴三调论》载于《今虞琴刊。续》上海音乐学院音研所、上海今虞琴社1996年合编。
拙作《梅庵韵风古,乐苑琴派新——论梅庵琴派》载于《七弦琴音乐艺术》1998年1——4辑。
拙作《浅谈古琴音乐的审美价值》载于《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0年第四期。
拙作《琴道论》载于《智慧觉明之路》第274页。东方人体文化研修大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集,199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