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主页 > 古琴 > 古琴资讯 >

唐琴“太古遗音”(中央音乐学院藏)

  唐琴“太古遗音”由晚唐琴家制作,原为济南旧家所藏,后为山东名琴家王心葵弟子詹澂秋所得。80年代末中央音乐学院从詹氏后人手中购得,现藏于中央音乐学院。此琴腹款有“伯施氏仿古制”,“伯施”为初唐大书法家虞世南之号,款字与虞氏书法颇有差距,刻工有深浅不一现象。仿古器之作,亦非唐人积习,加以琴具晚唐特点,与款字时代未合,故疑腹款为后刻。从两侧通天断纹看,伪作当不晚于元明时期。

  琴通长122.0厘米。有残缺,早经修补。额下琴底板及护轸均后配。漆灰剥落处与上准发音欠佳,均经名琴家吴景略修过。师旷式,亦名月琴式。琴面呈弓形,岳山至一徽间凸起如脊状,项、腰棱角无浑圆迹象。有效弦长113.0、额宽22.0、腹上宽17.5、腹径22.6、腹下宽17.4、尾上宽16.7、尾末宽14.0、最厚四徽处5.5、最薄十三徽处3.5、底厚1.0厘米。通身髹栗壳色漆,螺钿徽,鹿角灰胎,发蛇腹间冰纹断,琴底断纹奇古,灰胎下有黄色麻布底,随腹之外缘用朱漆绘圆线一圈,正中为圆形龙池,如拱壁状,圆池径7.3、扁圆凤沼长11.0、宽2.7厘米,口沿镶桐木条。圆腹上下项、腰之际皆作圆棱。琴面为桐木斫,色黄质松,纳音微隆起。紫擅岳尾,岳山承露横陈琴首之中,岳山长19.0、最高1.7、最低1.3厘米,承露圆角,长如岳山,弦孔距2.0厘米。焦尾冠角较圆,结处较尖,其上光平,尾托冠角明显,做工圆润。额下平整,护轸完好。足池装玉足1对,轸池用玉轸1副。

  琴背龙池上方刻寸许行书“太古遗音”4字,池下方刻6.5×6.5厘米见方宽边印篆“清和”2字,均系旧刻。池内刻腹款一圈,首字居中右旋为“贞观伍年伯施氏仿古制”寸楷10字。

  指叩其琴背,音松而有回响,按弹实音,下准松古,上准则幽咽而声焦。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