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借调
借调是琴操中所用的一种巧妙方法。外调的曲操,本应就正调紧弦或慢弦去弹奏,然作曲者或一时取巧,即借正调来用,并不紧慢某弦,只避去其弦的散音,和与这散音同声的徽位不用,(也有偶尔一用的)另在它的上位、下位取音,编定指法,制为曲谱,流传后世;弹奏的人假使不深知音律,往往为其所欺,以为是用正调,而不知弦上五声的部位,已经潜移暗换,完全属于外调了。
正调的弦,既为外调所借,那么各弦五的名称自然应该从外调而定,惟所当紧不紧当慢不慢的弦,它的音在外调所用五声之外,是叫做变弦,就是清角、清羽、变宫、变徵四种弦;借调中有只用一种的,有兼用两种的,列表于下。(表中以原来的正调为本调,借弹的外调均为借调。)
上表与前章正调、外调表相当,(宜对照看)惟不用紧弦、慢弦换调,而用借弹,所以各调散弦五声有与前表不同者,今试检查一下,正中一行,各弦的五声毫无变异;中下的一行,就没有角声,而有清角;最下一行,就没有角、羽,而有清角、清羽;中上的一行,就没有宫声,而有变宫;最上一行,就没有宫、徵,而有变宫、变徵;(其余都同前表)这都是因为它当紧的弦未紧,当慢的弦未慢,以正调的弦音,定外调五声的部位,所以正声缺了,而变声就加入了。可是正声原不可缺,散弦虽然没有,自可在按位上去录求,这是借调时一定的办法;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所取的仍然是本调的五声,不成其为借调了。(按前辨弦章各弦分数表,因弦音无清、变,所以也没有列出它的分数,兹补列于此。凡清角的分数,六十七五;变徵的分数,六十六八八不尽;清羽的分数,四十五五六二五;变的分数,四十二六六不尽;下都加倍。将这些数补入表中,二清、二变的弦位,按前表各分数与他弦细求比例,更可以资互证了)。
借调的二变、二清弦,散音虽当避去,然按音、泛音仍然可以取用,前审声章中所列四变弦按音、泛音音位两表,即专为借调和转调而设,可仔细参看。
一正调虽可借弹四外调,然琴曲中所常见的,只有慢三弦或紧五弦的调,多用借弹的办法,至于慢一、三、六弦和紧二、五、七弦的调,借弹的就很少见,因为这两调用借弹应避的弦太多,(共有三条弦,可检看上表最下最上两行)用时极感不便,又不如径直紧弦、慢弦去换调,还痛快得多。现在举出几个借调琴曲的例子,借正调弹慢三弦调的:如《长清》、《短清》、《墨子悲丝》、《忆故人》、《秋水》、《牧歌》、《羽化登仙》、《秋江夜泊》、《醉渔唱晚》等操都是。(这种最多)借正调弹紧五弦调的:如《塞上鸿》、《碧天秋思》、《宋玉悲秋》等操都是。借正调弹慢一、三、六弦调的,仅有《樵歌》一操。惟有借正调弹紧二、五、七弦调的,各家琴谱中还没有见到这种曲操。
正调既可以借弹外调,以现推之,应该外调也可以借弹正调,或其他外调,然而琴谱中也没有见到这种曲操,本章因此也不列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