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主页 > 古琴 > 古琴名家 >

古琴名家档案《王季》历代琴人传

  王季,本名姬历,是周古公覃父之子,周文王姬昌之父。

  《史记•周本纪》和《琴史》中均有这样的记载:“太王有长子曰太伯,次子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也就是说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叫太伯,次子叫仲雍,太姜生的小儿子叫季历。从以上行文方式来看,季历应该是太伯和仲雍同父异母的弟弟。

  朱长文在《琴史》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季历成年后施行德政,并且娶挚国国君任侯的次女太任为妻,生下儿子姬昌。姬昌有圣瑞之象,传说有一天赤乌衔着丹书飞到了他的房中。他的爷爷古公说:“使天下兴旺的,会是姬昌吧!”太伯和仲雍闻言思忖古公是想立季历为储君,将来好把王位传给姬昌。于是太伯和仲雍两人就出走荆蛮,改从古吴地土著先民纹身断发的习俗,表明自己把国家让给季历的心意。古公死后,季历继承王位,思念太伯而不得,于是便创作了一首哀愁思慕的弦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弦歌中唱道:“先王死后,长眠异都,哀愁伤心,无人可解!”又说:“瞻望荆越,涕泪双流。伯兮仲兮,逝肯来游,自非二人,谁写我忧?”朱氏评价说:太伯和季历孝顺友爱至纯,因此周室才拥有天下,他们的德行可以说很深厚啊。诗经有言“天帝兴周邦,选明王,太伯王季是创始”,说的就是这件事了!

  读至此,不由使人心生奇怪。按照常理来说,太伯和仲雍让出了皇位的争夺权后,讨个封赏,在地方上享清福也就是了,为何要出走?不仅如此,还要改变自己的容貌与外形?这给人的感觉并不像让贤,反倒像躲避追杀一般。而且还有一个疑点,在当时,嫡长子继承制已经有了雏形,长子太伯为了让贤出走还说得过去,那么次子仲雍为何一起出走?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他都不具备争夺王位的实力,第一他不是长子,第二他又不讨古公喜欢。所以,这或许是仲雍因支持太伯争权之战而惨遭失败,害怕古公百年之后遭到季历残酷报复,才不得已和大哥一起出走他乡,以求安身立命吧。

  我们再来看看蔡邕《琴操》中的记录:“太伯见太王传季历,于是太伯与虞仲俱去,被发文身以变形,托为王采药。后闻古公卒,乃还奔丧,哭于门外,示夷狄之人,不得入王庭。于是季历谓:‘太伯,长子也,伯当立,何不就?’ 太伯曰:‘吾生不供养,死不饭含①,哭不临棺,不孝之子,焉得继父乎?断发文身,刑余之人也②,戎狄之民也,三者除焉,何可为君矣!’ 季历垂涕而留之,终不肯止,遂委而去。”这个记载中,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其一,作为长子为何要在父亲病危时去采药?还要用一个“托”字?这给人的感觉哪里像是去采药,分明是一场紧急大逃亡。其二,闻父亲去世回家奔丧却哭于门外,与仪轨不符,不合常理。是不想进门还是不能进门?恐怕进去之后未必出得来啊。他首先表明立场,明确地告诉季历,我不是回来跟你争夺王位的,我是夷狄之人,我已经失去了争夺王位的权利。就算这样了,季历还不放心,又追问你是长子为何不继位?这又引出了太伯的一段自贬之词,彻底从道义上否定了自己的继位权。

  《琴史》最后这句:“呜呼!太伯王季孝友纯至,周室席是以王,其积德可谓深厚矣。”现在读起来真是让人发出无限的慨叹!这是真正的孝友纯至么?我们恐怕只能从猜测中给出属于自己的答案了吧!

  ①  饭含: 古丧礼。以珠、玉、贝、米等物纳于死者之口。刘昭 注引《礼稽命征》:“天子饭以珠,唅以玉;诸侯饭以珠,唅以璧;卿大夫、士饭以珠,唅以贝。”

  ②  刑余:指受过肉刑的人。在以礼仪文明自称的周朝看来,只有遭刑罚的人才断发纹身。

  王季

  王季,太王之子。太王有长子曰太伯,次子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祇迪厥德①,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卒,王季既立,思太伯不得见,于是作哀慕之歌见于琴操,其首云:“先王既徂②,长霣③异都。哀丧伤心,未写④中怀。”又曰:“瞻望荆越,涕泪双流。伯兮仲兮,逝肯来游,自非二人,谁写我忧?”呜呼!太伯王季孝友纯至,周室席⑤是以王,其积德可谓深厚矣。诗云“帝作邦作对⑥,自太伯王季”,其此之谓乎!(以上文字引自《琴史•卷一》)

  ① 祇(qí)迪厥德:《书•皋陶谟》:“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祇:大。迪:履践或遵循。意为“德髙政明”。

  ② 徂(cú):古同“殂”,死亡。

  ③ 霣:同“殒”,死亡。

  ④ 写:倾吐,倾诉;抒发。

  ⑤ 席:依仗,凭借。周室凭借孝友纯至在天下称王。

  ⑥ 作邦作对:兴周邦,选明王。《毛传》:“对,配也。”《郑笺》:“作,为也。天为邦,谓兴周国也。作配,谓为生明君也。”《诗经•大雅•皇矣》:“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