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书籍方面,古筝音乐唱片、光碟也接踵而至,2002年,由上海声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古筝演奏曲(一)》、《古筝演奏曲(二)》分别收入了18首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经典流行老歌和17首KTV必点金曲。前一专辑中的《今宵多珍重》、《红楼梦》等乐曲,后一专辑中包括张明敏的《一剪梅》、费翔的《读你》、罗大佑的《海上花》以及情侣对唱《祈祷》、《心雨》等乐曲,都用古筝这一民族乐器向听众讲述另一种怀旧情怀。当代“古筝四美”中的宋婷婷在2003年发行了古筝独奏唱片《知音》。该专辑乐曲选用经典流行曲曲谱,经过精心改编成古筝独奏曲。专辑中的《女人是老虎》、《中华民谣》、《女人花》、《又见炊烟》等曲目记忆牵起听众的怀旧情感,与听众产生心心相应的共鸣。在该专辑中,演奏者“通过古筝独有古朴雅致的情趣,《知音》让这些通俗的流行歌化身为清雅脱俗的美妙乐韵,令人听后达到神弛的境地”。相对于经典演奏曲目来讲,这些通俗古筝乐曲适合于茶坊雅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古筝音乐的通俗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更为广泛的普及。
3、古筝艺术传播样式多元化——视觉化传播
古筝艺术在当今的发展不仅仅得益于政府的关注、众多筝家等主体的努力,还得益于我们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当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使得我们的传统艺术具备了诸多优异的传播条件。对于古筝来说,它的传播乘上科技的翅膀,通过音像制品甚至电子讯号就能欣赏到名家的演奏实录。这于古代乃至近代古筝艺术的传播来讲,真所谓是天壤之别的变化。古筝从秦地的发源到诸多流派的发祥,靠的是移民的迁徙等传统意义的方式,比如客家筝。客家筝就是通过中原移民的迁入而发芽生根并形成自己特色的。当今,古筝艺术的发展已经充分尝到科技推动其传播的甜头——“技术复制能把原作的摹本带到原作本身无法到达的地方”,更何况当今电视的直播方式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筝艺术对于视觉元素的追求越来越明显,而不仅仅只局限于对听觉的追求了。古筝艺术的视觉化传播也便成为现实了。古筝音乐的视觉化要归功于创作主体的创意以及现代科技的支持。它的重要体现就在于古筝音乐电视的创作。在广电文艺学中,音乐电视是一个很重要的艺术门类或分支,而器乐音乐电视又是音乐电视中的一类。器乐创作与电视的结合体现了我们的媒体兼容并蓄的特点,也是音乐电视民族化的重要体现。提及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人们也自然会想到中国山水,中国人对它们的审美具有紧密的关联。当今,为中国民族音乐配上合适的图画,即器乐音乐电视创作成为业界关注的一个重要分支,出现了一批重要作品。比如笛曲《姑苏行》等等。在古筝方面,当今比较流行的是当今所提及的“古筝四美”。她们分别是宋婷婷、常静、付娜、吴莉。她们各自的专辑分别是《知音》、《离弦》、《渔光曲》、《风之猎》。在这几张专辑中,《知音》侧重于对时下流行歌曲小调的改编演绎,《渔光曲》则侧重于对经典影视金曲的创造性阐释,《风之猎》则是由传统古筝名曲和一批现代创作筝曲构成,传统现代两者并重。而《离弦》则是演奏者与知名流行音乐人合作推出的一张专辑,辑中曲目乐风大胆,由此也被认为是“古典与时代的完美结合”。目前所见网页中,常静的作品流传最为广泛,在其专辑《离弦》中,古筝这一门古老的乐器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巧妙结合,体现出现代古筝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正如专辑的名字所指,“《离弦》,意为离弦之箭,飞鸣之镝。一方面指音乐的穿透力,另一方面指离开传统的演奏方式,已经不受琴弦的约束,是凌驾于乐器本身以上的音乐。”在该专辑制作的过程中,制作人在尽力尝试一种新颖的形式来演绎中国的民族音乐,力图为中国古筝艺术开拓一片新空间。专辑中的《离弦》、《呼吸》、《完美》等乐曲已经成为网络点击的热门曲目。其中,《呼吸》这一首后现代纯音乐作品更是以音乐电视(音乐山水画)的形式,给人们以视听的双重享受。“音乐中所表达的是人们在喧嚣的城市生活、内心非常渴望一片纯净的天空,渴望自由的呼吸的一种概念,水声,呼吸声、箫的空荡悠扬、古筝的高山流水、构造出一幅音乐山水画。这也就是‘呼吸’的概念,在山水中承纳世界。”
古筝音乐电视(山水画)的创作只是古筝音乐视觉化传播的一个方面,当前最主要的还是在市面所见到的各种音像制品。这些音像制品严格来讲并不是纯粹的艺术作品,不像一部器乐MTV,包含着各种艺术元素并且体现着创作者艺术触觉的敏感,而只是对一些名家考级教学和示范演奏或者是某些演奏大赛的实录制品以及它的复制产品。当前在市面所见的古筝VCD,以南京先恒、北京环球、龙音等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VCD教学光盘为多。
4、古筝演奏法、表现力的突破
古筝的演奏,从右手清弹到解放左手经过了漫长岁月。到如今,古筝演奏技法已经发展的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上个世纪的古筝艺术家除了搜集整理乐曲、创编演奏之外,还发展了古筝的演奏技法。其中,左手的解放,被乐界认为是最大的改革。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已经陆续出现一大批双手弹奏的古筝乐曲。从山东筝派大师赵玉斋开始,他对一些著名的山东老八板曲子作为素材,结合以西洋乐器的演奏法,创编出一系列双手弹奏的乐曲,以《庆丰年》最为著名,《四段锦》也是经过了他一番加工改编,成为当今音乐演奏会中经常演奏的乐曲。左手的解放,是古筝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使然,左手的“补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欣赏需要,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纵观近几年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左手也不仅仅在于为右手伴奏,也就是说不仅仅体现在追求声乐效果方面,对表演方面更为注重了,对击打琴弦、拍击面板等演奏给古筝艺术的演奏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在表演美学方面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如果说从前的左手伴奏是追求一种更为丰富的织体,追求的是美妙的乐音变化,那么当今的一些技法则追求的是对噪音的模拟,也可以说是对非乐音类技法的钟爱。比如王建民先生的《幻想曲》。谈及古筝演奏技法,赵曼琴先生的“快速指序”是不得不提的。在2001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正式出版发行其《古筝快速指序技法概论》,使得古筝演奏技法以及理论向前跨越式迈进。“快速指序”是将10个指头充分调动起来,全部投入有实效的演奏。这成功地解决了古筝快速演奏这一历史难题。为了开拓“快速指序”的推广面,他编写了不同指序的练习曲,改编、创作出适合“新技法”发挥的筝曲比如《井冈山上太阳红》、《打虎上山》、《山丹丹颂》等等,其高足王中山1986年一曲用“快速指序”演奏的《打虎上山》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等等这一切都推动了古筝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某门艺术要形成特定流派,需要有自己的代表性人物,有一定数量的作品与组成成员,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点等等。在古筝艺术家的努力下,古筝的艺术表现力才不断地被挖掘,并充分表现。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自然与演奏家是分不开的。一个极具造诣的演奏家可以拯救一个流派,这种说法是不为过的。纵观一下我们古筝艺术的九个流派,那一个没有本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呢?河南筝派的曹东扶、王省吾、任清志,山东筝派的赵玉斋、高自成、韩庭贵,潮州筝派的郭鹰、林毛根、苏文贤、杨秀明,客家筝派的罗九香、饶宁新、蓝新德,陕西筝派的周延甲、曲云,浙江筝派的王巽之、王昌元等等,是他们开一派之风,并将各派的古筝艺术加以发扬,促成了古筝艺术的发展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他们对于古筝艺术发展的贡献体现在多个方面:搜集素材创编曲目,改进古筝的生产工艺,整理古筝艺术教材,创新古筝演奏技法,培养古筝后起之秀等等。在各个流派纷起的同时,古筝艺术院校教育事业渐渐有了端倪,一代宗师曹正先生被认为是中国古筝院校事业的奠基人。古筝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出一大批古筝艺术教学骨干和一大批古筝演奏人才,形成当今的所谓的学院派。
另外,古筝这一件乐器的表现力的提高与古筝音乐的创作是分不开的。尤其是近几年,涌现一批专门进行古筝音乐创作的音乐家,中国音乐学院徐晓琳教授就是一位多产作曲家,她多年来潜心研究民间音乐,根据民间乐调创作出大量的民族器乐曲。特别是她创作的古筝曲具有独特的风格,并对古筝技巧的开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代表性筝曲有《黔中赋》、《山魅》、《建昌月》、《情景三章》、《谐》、《剑令》、《蜀赖》等,深受筝乐爱好者的喜爱,在国内外广为演奏,有的多次在国内获奖。除了专业作曲家,一些古筝演奏家自身也是古筝乐曲的创作者。他们常常搜集一些民间音乐并对其加以改编创造,揉以自己所擅长的演奏技法,或者是某一个派别具有个性的演奏技法,从而将所改编创造的乐曲打造成本派的代表性曲目,也从而推动了古筝乐曲队伍的建设,推动了流派的发展和传承。当今的九个流派,都有本派的代表性曲目,它们是筝家努力的结果,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在当今的古筝演奏会中,现代创作曲目占据着很大比重,而外国创作筝曲也开始渐渐崭露头角。当今的演奏会、音乐会中,所演奏的曲目多为一些现当代创作曲目。基本上每一乐曲都在一个或几个方面代表着最高水平,比如说以快速指序技法演奏的《打虎上山》,古筝与钢琴协奏曲《临安遗恨》等等。而且演奏会演奏用曲目多不是独奏曲了,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是二胡伴奏,有的则是多个古筝协奏。李萌教授认为,“传统古筝曲是古筝音乐文化的根基,不能忽视它,但是,仅以传统的流派音乐去延续这门艺术显然又是底气不足的。应该说古筝现代作品的大量出现和流传是中国弹筝人和听众的主动选择,实际上中国传统流派筝曲和中国现代创作筝曲以及外来的乐曲在艺术风格和形式上是难比高低的,只有作品本身才有高低之分,三者都有大俗大雅的作品。”上面所提到的学院派,又是现代古筝音乐作品的主要创作者,这给古筝音乐乃至整个古筝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筝演奏艺术的不断发展,最终又带动了古筝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适应古筝演奏家对古筝这件古老乐器在表演艺术上不断变化的“新要求”,全国各知名古筝生产厂家紧跟时代步伐与演奏者的需求,加大了对古筝的改革力度。比如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厂家在不断提高古筝声学品质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古筝演奏细分化的研究。具体来说就是根据演奏家不同风格曲目要求以及国内国外曲目类别的不同,研究出不同类别古筝所使用的琴弦、琴码,把它们进行编号,以利演奏家区分并选择使用,力求把品质最好的乐器以及相关配件提供给使用者。
结 语:
无论是从我国古筝艺术日益明显的大众化,在音乐作品方面小范围的通俗化,还是从其传播样式的丰富多样化,乃至古筝这门乐器自身的表现力的极大提高,都可以看得出我们古筝文化的繁荣发展。目前,全国一些省份已经充分重视本省文化名片的打造,而古筝文化的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侧面。而在国外,中国古筝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良好势头。其中以辽宁省的葫芦岛市最为引人注目。在葫芦岛市政府的努力下,“法国、匈牙利、爱尔兰、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建立起中国筝岛古筝新筝教学中心。爱尔兰已有100多人接受正规古筝新筝教育……加拿大已建立起中国古筝学会,专门从事古筝教学演出的协调工作”。古筝艺术家的海外演奏会、音乐会以及巡回演出也给世界其他国家一个个亮点,与此同时,一些青年古筝演奏家也大展鸿图,已经能够在外担任国外学筝者的教师,比如青年演奏家常静现任泰国公主常任皇家古筝教师,这对中国古筝的传播与推广的作用可想而知。“2006年是古筝复兴、蓬勃发展的破冰之年。国内唯一的古筝艺术高等学府——北京兴华大学古筝艺术学院牵头组织2006首届‘天下筝会’,并围绕古筝策划实施包括研讨会、演奏会、创造世界纪录的2006名古筝齐奏大型活动、评选、颁奖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相信是近年来世界古筝届乃至民乐届都关注的一次盛大的活动,定会被载入古筝和民族音乐发展的史册。”相信我们的古筝艺术事业会不断蒸蒸日上,让我们拭目以待另一个属于古筝的春天!(作者:韩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