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
主页 > 古筝 > 古筝百科 >

全唐诗中对筝的称呼

  在隋唐五代时期,由于筝技与筝艺的发展,人们对筝的称呼,也日趋繁复。在《全唐诗》中的一百余首咏筝诗中,筝的称谓竟达二十种之多。从中也可以窥得筝的制造工艺与筝的品种的不断改进与提高。从而使作为传统弹弦乐器的筝,本身也成为一种艺术品。如弦的五色缠弦,柱的金栗柱,头首的象云等等。

  《全唐诗》对筝的称呼,一般分为四类。一是从形制上加以区别的。如我们在前面所谈到的十二弦筝、十三弦筝、云和筝、轧筝等;一是从艺术效果上说的;一是从弹奏的技巧上说的;还有一种从筝的装饰上引发而来的美称。下面我们分别加以介绍。

  1、 秦筝

  这种称呼最多,达26处。显然是一种历史的继承。略举几例: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张九龄《听筝》。《全唐诗》第146页,以下只注页码)。

  奏丝管于芳园,秦筝、赵瑟,冠缨济济,(陈子昂《晦日宴高氏林亭•序》第215页)

  城中轻薄子,知妾解秦筝。(崔国辅《襄阳曲》之二,第277页)

  忽闻画阁秦筝逸,知是邻家赵女弹。(崔颖《代闺人答轻薄少年》第304页)

  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白居易《废琴》,第1036页)

  楚醴来尊里,秦筝送耳边。(白居易《奉酬州淮南相公思黯见寄二十四韵》,第1154页)

  竹里风生月上门,理秦筝,对云屏。(和凝《江城子》之二。第2172页)

  另有宋家娘子的《秦筝歌》(《全唐诗外编》第46页),也直呼秦筝。

  2、 秦声

  这种称谓我们在前面一、二章中都谈过。唐人继承了前人的传统,称秦筝为秦声,共七例。如:

  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岑参《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第467页)

  秦声楚调怨无穷,陇水胡笳咽复通。(顾况《筝》,第665页)

  万松亭下清风满,秦声一曲此时闻。(刘禹锡《伤秦姝行》,第887页)

  楚艳为门阀,秦声是女工。(白居易《筝》第1146页)

  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之问》:“凄断泣秦声,秦声怀旧里。”(第198页)

  白居易诗《奉酬淮南牛相公思黯见寄二十四韵》中“秦筝”又作“秦声”。第(1154页)

  此外,在唐人的不少传奇小说及杂志中,也普遍有这种称谓,象沈亚之的《秦梦记》,皇埔枚的《步非烟》,及《广异记》(谷神子)、《妖妾传》(《幽怪录》)、《酉阳杂记》(段成式)、《杜阳杂编》(苏鹗)、《国史补》(李肇)、《太真外传》(乐史)等,都是这样,可是这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提法。

  3、 弹筝

  《旧唐书》、《新唐书》、《唐六典》、《文献通考》筝有作为一种形制的筝对待,但汉魏以来,很多地方都当做演奏手法,唐人诗中共有十七例:

  常建有《高楼夜弹筝》(第333页),顾况有《郑女弹筝歌》(第661页),《李湖州孺人弹筝歌》(第661页),储光义有《使过弹筝峡作》(第316页),张籍《将军行》也提到:“弹筝峡东有胡尘”(第950页),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有“十二学弹筝”(第1364页),污融《李周弹筝歌》(第1734页),杜甫《游何将军山林》:“银甲弹筝用。”“弹”都作动词用,不作名词的。

  4、 掐筝

  《旧唐书》、《新唐书》、《唐六曲》《文献通考》筝的种类中都有“掐筝”,但在全唐诗中大多作弹筝方法的一种。共一例。

  晚湾有《观掐筝》(第217页)、王湮有《夜坐看掐筝》(第336页)。

  5、 鸣筝

  汉魏六朝所有此种称呼。根据敦煌壁画《乐器自鸣》(莫高窟、榆林窟各一幅),是否为能够“自鸣”的一种筝,尚须考究。全唐诗共六例,均作名字解。为筝的一种。例: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王昌龄《青楼曲二首》之一,第331页)

  看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王昌龄《青楼怨》,第331页)

  孤身微月对枫林,舟付鸣筝与客心。(王昌龄《听流水(水调子)》,第331页)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谈鸣筝。(李白《青日行》,第384页)

  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李端《听筝》,第729页)

  华筵鼓吹无桐竹,长刀直立割鸣筝。(李贺《公莫舞歌》,第977页)

  从上引六例看,前三例非名词,后三例为名词。其形制主要表现为“金栗柱”上。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