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柳琴曲《陕北随想曲》的音乐语言及艺术表现
摘要:《陕北随想曲》是一首柳琴的代表作品,它展现了陕北地区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也展现了柳琴丰富的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力。笔者通过多年来对这首作品的演奏、研究,有了许多的感悟和体会,特别是对该作品理解处理的观点及演奏风格、演奏技术把握等方面均有自己的见解,愿在此与同行共同切磋。
关键词:柳琴陕北随想曲艺术表现
《陕北随想曲》是一首柳琴的代表作品,它展现了陕北地区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也展现了柳琴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和多方面的表现力。
《陕北随想曲》又名《故土情愫》,是王惠然老师1981年到陕北地区采风,根据当地风土人情及陕北民族音调,运用中国传统的音乐创作手法创作的。提到陕北,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沟谷交错和那一望无际绵延不断苍凉质朴的黄土高原,这里是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它恢宏博大的气势,在苍凉贫瘠的土地中隐藏着一种深奥,一种文化的厚重感。山坡上那穿着羊皮袄,头围白羊肚手巾的放羊老汉;那腰扎红腰带,敲起抖擞的腰鼓,扭着火辣秧歌的人群;还有那令人肝肠寸断、热泪长流的信天游,都让人心有着莫名的震撼。正是这样的背景和憨厚淳朴的民风所致,所以当地的音乐特色也非常的豪迈、大气,与江南水乡的恬静、大都市的喧哗等风格完全不同。为了使柳琴演奏者和爱好者更形象深入的了解感悟这首作品的精髓内涵,笔者愿把多年来对这首作品的研究体会和对作品处理的观点在此一谈,供大家共同商榷。
《陕北随想曲》这首乐曲是G商调式,采用了陕北民族音调,用主题对比的手法进行结构布局,用变奏的手法发展主题音乐,全曲共分为散板的引子、热烈的快板、深情柔美倾诉的慢板、热烈的小板、开阔的广板等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A(1——-28小节)是全曲的引子,引子的第一乐句(1—9)小节,最开始的两个装饰音表现的是发自心灵深处震撼的一种感叹的声音,所以两个音要弹的结实有力,有一种沉重感,切忌轻浮的随意演奏;第二个装饰音若加用大颤音效果更好。接下来的四小节三连音是发自心底的一种呐喊,要快中求稳,第一小节三连音的第一个音5要使用重音揉弦,引领出的其他三连音要屏住气息直冲上去,又无奈的慢下来,表现出一种悲壮的、矛盾的、复杂的、无奈的情感。然后用反复的划音,刻画一种内心的痛楚,由慢到快,最后凝聚紧缩到3这个音上,这是心情的一个抽搐,所以这个音收的要短促、要有悬念,以最快速度使此音突然停住。一个大的气口后,然后进入慢起渐快的单双音交替八度跳跃中,面对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坡,作者心情更是跌宕起伏,随着弱到强、慢到快到渐慢的变化,每一组的第一个音都要重音凸现,短促有力的引领后面音型逐步冲到高潮。然后略有歇息准备第二次冲刺。这一段乐句主要是以最高的音型为主音,相应的配上空弦,表现天地辉映的意境。演奏时,层次要清晰、音色透亮、突出主音、控制空弦音、稳中求快、快而不乱、八度手指跨度要准确,为进入主题打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