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陶笛的制作的秘密
土坯的收缩可以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陶笛做好后,阴干过程中,因水份蒸发而产生的体积收缩,这阶段的收缩比例比较难掌握,不同湿度,不同陶土,都会有不一样的数据。幸运的是,整个阴干过程只会影响陶笛的音调,对音孔的相对音程并没影响(或很小),而且,在窑烧之前,调音工作都还算容易完成。
第二阶段是入窑烧成,这个阶段虽然不可逆(不能再回收重做了),但是结果是比较容易预期的,一般陶土的收缩比讲的就是这个阶段,都会有数据。而且烧成温度对收缩比的影响是有迹可循,一般而言,800C左右不会影响音调,之后的温度和收缩比几乎是线性的关系,一直到烧结。
烧成温度对音色的影响和内壁很类似,温度越高,磁化程度越高,音色会变硬变脆变亮变干净,温度低则音色较软较柔较沉较松散,低温烧成的最大好处是吸水性好,烧成后再调音也较容易,一般而言,"合奏型陶笛"较适合用低温烧成,"独奏型陶笛"较适合高温烧成,这也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对于同一个调性的陶笛,为何大小重量会有不同!?影响音调的主要因素是内空间和歌口,内壁厚度影响的是外形和音色(不考虑音孔造成的空间增加),所以同样是高音C,可做成miniC,可以桃子形、蕃薯形、潜水艇形、御饭团形………等等。小陶笛不一定比较困难做,大陶笛也不见得比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