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知识
主页 > 乐理知识 > 乐理入门 >

从古典音乐的入门问题谈起 Featured

  问题是:如果只是听得爽,那随便一间教堂的吟咏声,与D.960的第二乐章听起来根本完全一模一样。只有你真正注意并『阅读』到『最后一段就是最初主题的延申』、『加了不同伴奏音型会造成音乐气氛转变』这些事实,你才会选择听D.960而不去听吟咏声。因此,只要这个爱乐者明显表现出偏好与选择,不管他如何谦称自己不懂古典音乐、只是觉得好听......事实上他完全阅读出古典音乐的意义。   所以,讨论古典音乐如何入门的问题,陷阱就在这里。诉诸古典音乐爱好者本身的『内省报告』,后果一定错得非常非常离谱!因为古典音乐爱好者常常『无法正确描述自己为什么喜欢古典音乐』、甚至常常『严重扭曲地描述自己为何听古典音乐』;再加上修行主义与道德一元论的谬误习惯,遂造成现实上与网络上充满了对古典音乐入门问题言不及义的空泛清谈。

  ● 阅读音乐资料与阅读文字资料:

  如上所述,进入古典音乐的一个很重要的门监,就是愿意花时间去『阅读它』。当然,『阅读古典音乐的音乐资料』远比『阅读古典音乐的文字资料』还要难上非常多,因为人类先天不容易专注在听觉讯息(这部份会另有专文论述)。于是古典音乐界往往出现诡异现象:对古典音乐相关资料了若指掌,却明显没有听到音乐的真实内容。

  在圣俗二分的价值观偏差底下,造成非常多本性上对古典音乐毫无兴趣的人,为了社会地位与圣俗二分的美名,强迫自己假装成古典音乐爱好者。要假装成古典音乐爱好者,当然不会费心去『阅读古典音乐的音乐资料』,当然会选择最简单的『阅读古典音乐的文字资料』。于是,一个很简单的判准就可以辨认出来:『他愿不愿意阅读古典音乐的音乐资料?』,有,才是真正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没有,基本上他的信息是有问题的。

  无论网络上或现实生活上,欺世盗名的古典音乐『收集者』实在太多了。你会发现他们勤于『阅读古典音乐的文字资料』,对于各种古典音乐资料文字定见朗朗上口。但是,古典音乐的文字资料多的是来自蓄意吹捧的商业文宣,唱片的真实听感与资料文宣南辕北辙的事实到处可见。基本上,我完全不承认这叫做古典音乐欣赏者,所以特别称之为『收集者』。

  要如何分辨这种『收集者』呢?很简单,如果你是欣赏者,你一定可以辨认出『收集者』。欣赏者的意见偏好可能南辕北辙甚至大打出手,但是都能默会对方真的听到了音乐内容。理由是,欣赏者往往『不知道如何用文字表达』他的感觉,所以他看到有人提出与他感受类似的文字描述会产生共鸣的狂喜感,看到有人提出与他感受相反的文字描述他会有挨巴掌的挫折感。相对的,收集者的文字资料不是从音乐内容的感受而来,所以对欣赏者而言不痛不痒;信息错误不会令人挫折,资料正确也不会令人狂喜。换句话说,如果你看懂一篇音乐文字之后没有反感或狂喜,很可能有某一方就只是收集者。

  如果不先仔细反省:『聆听古典音乐的意义是什么?我为什么需要浪费时间去接触一种艺术?』就冒然谈论如何入门,往往导致『收集者』的现象;造成许多自称古典音乐爱好者,事实上只是『伪装的古典音乐迷』。

  ● 一个价值观的反省: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不屑流行音乐的古典音乐收集者,很可能,这种人原本听古典音乐的目的就是要满足圣俗二分的虚荣心,当然会故意轻视流行音乐来自我标榜,这当然就是『伪装的古典音乐迷』。真正的古典音乐欣赏者,古典音乐不是用来自我标榜的工具,而是与欣赏者同好心灵相遇的纯洁桥梁,他们当然不会以轻视流行音乐来自命清高,最多只是因为太沈迷古典音乐而导致对流行音乐彻底忽略。这种真诚热爱而导致的视野窄化,正反映出一个人是否拥有货真价实的艺术心灵,反而是应该被赞许的。

  当社会存在著圣俗二分的价值观偏差现象,知识份子都能感受到这种价值观的不平等。但是,他们如何表现出对这种偏差问题的社会关怀?很可惜的,从刘小枫《拯救与逍遥》和苏友瑞《修行与救赎》的多年研究,都发现中国知识份子面对社会偏差现象,只能惯常地嘲讽与嘻笑,而不会走入世界真正的改革。于是,看多了『伪装的古典音乐迷』的知识份子,不会真心地想分辨『诚实的乐迷与伪装的乐迷有什么不同?』。他们只会很快的就下结论:『你们看!有水平的古典音乐迷也不过如此嘛.....』于是,当他们面对真正高水平的古典音乐迷时,当然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嘲讽:听古典音乐?不就是爱假仙吗?

  所以,对古典音乐的圣俗二分导致伪装的古典乐迷大增,大增的伪装乐迷又造成惯于愤世嫉俗的知识份子不想努力去好好分辨『孰真孰假』,轻易去嘲讽真心想付出的诚实古典乐迷;于是,接触古典音乐界很容易发现真假莫辨的窘境,这是所有诚实的古典音乐迷最挫折的现象。

  古典音乐明明是外来文化,却轻易在圣俗二分与修行主义的文化习惯下,发展出西方社会罕见的诡异结果。我个人虽然狂热于专注古典音乐,认识到法国古典音乐界的深厚素养;但是我也知道法国对流行音乐的尊重,一位流行女歌手伊莲被订出全国性的纪念日,一出钟楼怪人舞台剧的音乐令人心醉,这都绝对不是对音乐圣俗二分的社会能出现的价值观平等现象。   我个人很不赞成『对多样音乐通通要涉猎』的看法,那是一种太廉价的多元主义,往往是虚无主义的帮凶。我主张的是,多元化的社会并不是人人都多元化,而是人人可以自由选择他自己想要的一元化,多元化社会是透过一元化个人而组合成的。但是我们的文化价值却完全相反:社会明显的圣俗二分一元化,导致伪装的古典乐迷大增;同时却基于修行主义,要求个人要有多元化的修行境界来包容『伪装的古典音乐迷』。结果,不只非古典音乐被岐视而削弱,乍看强势的古典音乐也因为伪装者过多而肤浅谬论当道。

  ● 暂时的结语:能否摆脱这种文化困境?

  这个古典音乐的《入门问题》己经不是单纯的学问了,它牵涉到的是整个社会文化特定的结构问题。我相信前述的『阅读音乐的结构』与『自我认知的不可靠性』都不是太深奥的学问,一定有很多人能理解这些入门问题;但是牵涉到文化结构的限制,面对大环境沈沦的知识份子却显得那么无力。真的是生活太累无法兼顾这种文化问题的反省?还是修行主义的惰性导致个人宁可选择沈默不语或怪诞逍遥?

  网络曾经是一个理想,但随著参与者众,竟无可避免地走向相同的命运:占据大型讨论区与高人气博客的意见,仍是以资料收集者占绝大多数,分不清网络与杂志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这一切问题,反映的是文化深层的问题:惯于圣俗二分,没有真正的价值观平等,被圣化的古典音乐界反而多出一大堆伪装者。喜欢与尊重古典音乐不能避免这个困境,只有诚实地面对古典音乐、不管是圣是俗都发自真心的热爱古典音乐,积极地走入现实世界分辨真假古典音乐爱好者,或许有可能避免这个难局。

  相对于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任何人只要善尽本份,把现实生活做得尽善尽美,不需要神圣修行境界就可以平等地与圣人同入天堂。这种真正的价值观平等,不会把明明不喜欢古典音乐的摇滚乐迷逼上古典音乐界而导致虚伪,也不会高举古典音乐的神圣而导致单纯的音乐喜好负上无意义的道德包袱。这种文化处境下的古典音乐环境,也许才能让诚实的古典音乐欣赏者安心地分享内心真正的感动。 (苏友瑞)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